脊索瘤累及全脊柱节段1例

2020-01-13 17:54:05璠,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0年9期
关键词:脊索片状椎板

傅 璠,卢 洁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放射科,北京 100053)

患者男,32岁,左肩疼痛1年余,进行性加重2个月,伴左腿协调能力下降,按“颈椎病”治疗后未见好转。查体:左上肢、左手触觉减退,右胸乳头下至右腿温度觉减退。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头颅CT:颅底斜坡见约0.5 cm×0.6 cm不规则小片状软组织密度影,周围骨质破坏(图1A)。脊柱MRI:C2~C6椎体水平硬膜外见3.1 cm×1.6 cm不规则T2WI高信号,边界清晰,部分椎板受累(图1B),T2~T3椎体水平硬膜外0.3 cm×0.4 cm条形异常信号,L2椎体内见两处片状异常信号,分别为0.3 cm×0.6 cm、0.4 cm×0.4 cm,边界清晰,上述病灶增强后均呈轻度强化(图1C、1D)。综合影像学诊断考虑为脊索瘤累及全脊柱节段。于C2~C5椎体水平经后正中入路行椎管内肿瘤切除术,术中见灰红色肿物位于硬脊膜左侧,压迫脊髓使之右移;其包膜与硬脊膜及C3神经根粘连,质地软韧不均,血供丰富,部分椎板受累。术后病理:光镜下肿瘤细胞排列松散,细胞质内富含黏液,呈空泡状(图1E)。病理诊断:经典型脊索瘤。

讨论脊索瘤起源于胚胎残留脊索组织,为低度恶性肿瘤,好发于骶尾部和颅内,颅内脊索瘤多见于颅底斜坡,以单发病变为主,肿瘤内部多有钙化、出血、囊变或坏死,多发脊索瘤临床罕见。脊索瘤CT平扫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常见斑片状或斑点状钙化,伴斜坡、蝶鞍处骨质破坏;MR T1WI呈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呈不同程度强化且不均匀。本例脊索瘤累及颅底斜坡,脊椎病变虽无病理学结果支持,但影像学所见符合脊索瘤表现,故诊断为多发脊索瘤。本病需与以下疾病相鉴别:①转移瘤,通常有原发病变,多发病灶呈跳跃性分布,易累及椎弓根;②多发性骨髓瘤,表现为多椎体溶骨性骨质破坏,晚期可形成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最终诊断依靠病理学检查。

猜你喜欢
脊索片状椎板
雪花不只有六边形片状的
大自然探索(2023年5期)2023-06-19 08:08:53
椎板间隙入路PT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其术后疼痛的影响
胸椎脊索瘤1例
脊索瘤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控制片状α-Al2O3粉体形貌影响因素的研究
四川冶金(2018年1期)2018-09-25 02:39:22
鲟鱼脊索的解剖结构及其教育教学价值*
生物学通报(2017年9期)2017-07-31 11:03:18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
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技术微创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膜式法片状固碱蒸发浓缩工艺安全设计
中国氯碱(2014年12期)2014-02-28 01:05:12
椎板棘突切开复位在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