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嘉 冯西平
(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四川 泸州 646000)
长期以来,工程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内始终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不仅直接代表着我国科技革命成果的应用效果,同时也影响着诸多产业的良性发展。但是,就现阶段化工工程与工艺专业建设情况来看,硬件设施不足、学科交互不充分、实践教学缺失仍是大多数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如何充分满足“新工科”背景下化工行业对于专业建设培养专业知识过硬、实践能力较强、职责素养优秀专业人才的具体需求,仍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化工工程与工艺专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对此,需从多角度剖析“新工科”背景下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发展策略,进而以此保障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协调推进。
近年来,基于世界各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工业结构与技术的不断升级,工科型人才在社会需求中的所占比重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2017年2月18日我国复旦大学举办了高校工程教育研讨会,而借由本次会议,各高校之间逐渐达成“复旦共识”,最终标志了“新工科”时代的开始。此外,在“新工科”概念诞生后,经由不同高校以及整个教育行业的共同努力,包括“北京指南”“天大行动”在内的“新工科”建设方案逐渐达成,不仅在满足现阶段工科人才培养需求的基础上为我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工科建设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形成了健全的工科人才培养体系,能够确保工科人才培养工作的协调开展。
长期以来,工程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一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所谓“新工科”,其实则是一种不脱离传统工程教育模式但又融合“人工智能”“云计算”“机器人”等新兴工程学科的全新学科概念,在此基础上,相较于传统工程教育,“新工科”更加强调就以往教育体制进行创新,即要求就学生的实践创新精神进行培养,并在国家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理念的指导下保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基于现代经济发展形势以及新型科技发展需要,可从“新方法”“新结构”“新能力”三个维度就“新工科”进行诠释。首先,李培根指出,“新工科”意味着工程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将发生很大变化,即更加注重就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行培养,而为了满足现阶段产业发展的需求,未来的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将随之发生变化,如何随时把握市场需求来调整专业发展方向,将是“新工科”背景下工科专业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其次,林建指出,“新工科”背景下的工科专业教育内容将更加多样,不仅包涵传统工科专业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同时也会关联到管理类学科等其他相关学科,即“新工科”使得专业教育内容更加多样,对专业教师的要求较高;最后,在“新工科”到来后,传统偏灌输式的专业知识教育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取而代之的则是兼顾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全新教育方法,而这同样是保障“新工科”背景下专业教学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的关键所在。
根据《新工科建设内涵与行动》,现阶段“新工科”建设多表现出“战略性”“创新性”“系统性”和“开放性”四个特征。
(1)战略性。对于现阶段工科教育工作来说,其仍处于“新工科”的探索阶段,因此,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应建立于全局角度考虑“新工科”的发展方向,尽可能依托战略性原则分析产业发展的具体需求,进而在可控范围内做到“新工科”建设的扬长避短,并以此确保“新工科”的良性健康发展。
(2)创新性。针对“新工科”建设过程,创新性是其表现出的最明显特征之一,其中,所谓的“创新”既包含工科教育内容及工科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创新,又涉及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这意味着“新工科”建设不能墨守成规,而是应积极、大胆的就以往的教育体制进行优化,进而满足未来工程产业发展的基本人才需求。
(3)系统性。围绕“新工科”,其并非一个松散的教育工程,而是建立在完整产业结构体系基础上所形成的系统教育结构,在此基础上,“新工科”具有明显的包容性和多样性发展特征,即既能够融合多种新兴学科和先进技术,又能够在更加侧重于实践教学的基础上保障人才培养的有效性。
(4)开放性。针对现阶段我国工科教育发展情况,不可否认的是我国院校仍存有较多问题且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新工科”建设表现出明显的开放性特征,即不仅要逐步推进内部改革,还应在积极学习国外先进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并去其糟粕的基础上搭建完整的国际交流渠道,进而满足产业发展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需求。
在“新工科”概念提出后,我国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设发展迅速,诸多院校均就自身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建设方案进行了优化,这使得人才培养工作更加贴合化学工程产业发展需求,不仅为专业学生提供了较多的就业空间,同时也促进了整个化学工程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然而,就目前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发展情况来看,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围绕现阶段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设,由于“新工科”对于“机器人”“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全新技术概念的需求更高,因此院校往往需借助先进的专业实验室和多元化的实践教育平台来满足学生的实践学习需求。但是,现阶段我国院校尤其是地方院校在建设专业硬件设施时仍会受到经费及招生规模等多方因素限制,同时再加上校企联合机制的相对欠缺,导致学生的实践学习机会相对较少,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精神。
从专业教学内容层面来看,教学资源的缺失仍是制约“新工科”建设长期推进的主要因素。其中,虽然在国家教育部倡导下,各院校已经依托信息技术和网络渠道形成了良好的教育交流机制,但归根结底校企联合机制的欠缺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院校实践教学的协调开展。同时,一些专业教师本身教育思想相对落后,想要短期内改变其教育观念仍具有较大难度,这也同样造成了“新工科”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的墨守成规。
在“新工科”背景下,不同学科的交互联合是工科专业发展所表现出的一大特征,而从目前来看,由于很多院校均缺少专业的教师队伍,导致不同专业的沟通协调存在较大阻碍,很难形成完整的工科课程体系。此外,围绕现阶段学生评价方法,以理论知识作为主要评价标准仍是大多数院校普遍存在的通病,且虽然一些院校已经给予了学生实习足够重视,但归根结底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的问题仍未改变。
围绕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其作为典型的传统工科理应在“新工科”建设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发展活力。
在现阶段知识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影响下,一些崭新的技术思维将对传统化学工程产业造成较大冲击,因此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依托现代化人才来满足自身的运营需求,在此基础上,考虑到我国化工产业发展仍与西方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因此以“新工科”建设为依托尽快调整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将是我国化工产业创新发展的唯一途径。
在现阶段先进技术不断发展以及产业资本逐渐扩张的影响下,化工领域应更加着手于多元视角以保证自身能够适应未来的市场需求,这使得包括能源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在内的多样技术表现出明显的融合趋势,因此侧重于学科交互型人才进行培养将成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发展方向。
在产业发展、经济进步的同时,现阶段的能源短缺及环境污染问题也愈发严重,而为了在国家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既保证经济发展速度、又确保生态环境建设效果,需进一步基于化工专业培养综合性人才,进而在引导其贡献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上保障化工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
针对现阶段我国“新工科”建设情况,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结构调整的重要阶段,因此贴合市场发展需求来调整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设方向是专业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首先,围绕院校实践教学缺失问题,应在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的基础上重视听取社会企业和用人单位的意见建议,并应定期要求专业人才到校进行授课,进而满足学生的实践学习需求;其次,应针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进一步调整,其中除了应遵循阶段性原则设置不同的课程内容外,还应就现有学生评价机制进行优化,尽可能给予实践教学足够重视,最终确保学生实践学习的参与积极性。
综上,在“新工科”背景下,我国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设工作逐渐面临较大的机遇和挑战,因此,需围绕新时期化工产业发展需求尽快调整专业发展方向,在健全专业建设体系的基础上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而以此有效为社会贡献更多的化工专业人才,并促进专业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协同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