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结合刺络拔罐法治疗面肌痉挛临证经验

2020-01-13 05:28赵狄凤何常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0年14期
关键词:面肌风邪经络

赵狄凤 何常春

1.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0;2. 衡阳市中医医院,湖南 衡阳 421000

面肌痉挛是指一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呈阵发性发作[1]。该病多由神经病变引起。单侧眼轮匝肌间歇性的不自主抽搐是患者初期的症状,后期随着病情的持续发展,面部肌群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痉挛[2]。流行病学调查显示[3]本病发病率约为11/100万,40岁后发病人数明显增加,且女性多于男性,单侧发病较为常见,双侧较少见。面肌痉挛发作时间较长,会造成面部肌肉萎缩等,对人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创伤,尤其对女性患者而言心理上造成的伤害远比疾病自身的危害更加严重[4]。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疲劳、精神紧张和言语、微笑、兴奋等外部刺激均可诱发,并呈进行性加重。有学者提出“交感假说”: 面神经根被周围脑血管压迫后,接触面受损,引起责任血管壁外膜的交感神经末梢分泌的神经递质溢出,膜下阈电位震荡产生动作电位引起痉挛。交感学说的提出为面肌痉挛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然而,交感学说的内涵与本质还没有完全阐明,不能解释所有的临床现象[5]。何常春主任临床采用针刺结合刺络拔罐法治疗面肌痉挛,收效明显。现将其经验简述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1 中医对面肌痉挛的认识

中医古籍中并无“面肌痉挛”的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本病应归于“痉证”“眼睑瞤动”及“筋急”等范畴[6]。何常春主任认为大多数面肌痉挛发作是不定时的,时发时止,其致病因素为风邪,风善行而数变。表现为风邪或者风寒之邪阻滞颜面经络,气机壅塞,经络受阻致使面肌抽搐痉挛。风邪一旦留于面部不能疏泄,久必成瘀,瘀久必虚,从而让本病呈现出虚实错杂的征象。《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到“夫眼瞤动,口唇动,偏喎,皆风入脉”。《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暴强直,皆属于风。”在面肌痉挛发病的病因中,痰也起着重要作用。脾为生痰之源,运化失常,聚湿化痰,风痰相搏阻于清窍,气血运行紊乱,筋脉失养,故形成面部肌肉抽动痉挛。而《临证指南医案·肝风》有言“精液亏损,肝阴不足,则易风阳上升,窍络阻塞……甚则瘛瘲痉厥”。可见本病气血精液亏虚为本,风、痰、瘀夹杂为标。治疗上外宜祛风化痰,活血通络止痉,内应补益肝肾,平肝息风,调和气血,佐以疏肝利胆解郁。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筋骨皮肉等组织器官。主要是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维持内环境的稳定,使机体得以协调统一。而在治疗过程中,针刺在相关穴位上所形成的刺激,可以疏通经络、扶正祛邪,通过经络系统作用于全身。刺络拔罐可以直接放出瘀血,使气血运行畅通,达到疏通经络、祛瘀生新、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目的。

2 验案举隅

患者贺某,女,38岁,2019年10月9日初诊,患者自诉1年前因精神紧张、情绪抑郁后出现间歇性嘴角不自主抽搐,持续2~15 min,于当地精神病院就诊诊断为“抑郁症”,予中药、西药抗抑郁治疗后效果不佳,后于多家医院行中西药、理疗、敷贴、推拿等治疗稍有好转,抽搐仍时有发作。刻下见:口角不自主抽搐,情绪焦虑,脾气暴躁,偶感胸闷、心绪不宁,口干,寐差,睡后易惊醒,纳可,大便溏,小便可。舌淡,苔白腻,脉沉细。查体:Bp138/84mmHg,患者神志清,耳周无疱疹。神经系统检查:四肢肌力、肌张力未见异常,Babinski征(-)。何主任取双侧颧髎、下关、翳风、地仓、四白、颊车、巨髎、阳陵泉、足三里、合谷、太冲浅刺,泻法为主,耳穴心、神门、肝浅刺,平补平泻,每日1次,留针30分钟,10次/疗程(所用针具型号:华佗牌承臻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0.35 mm×40 mm,生产厂家:苏州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医疗器械证号: 苏械注准20162270970)。取阿是穴(局部抽动剧烈的部位)行刺络拔罐治疗,先用采血针(型号:华鸿一次性使用采血针26G/I型,生产厂家:天津华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医疗器械证号:津食药监械生产许20110346号)浅刺阿是穴2~3次,迅速于阿是穴拔火罐,3分钟(出血量在2~3 mL)后取下火罐(型号:国医研散罐GYY-I型1号罐,生产厂家:北京国医研医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医疗器械证号:京东食药监械生产备20150005号)。每5日行1次刺络拔罐,2次为1个疗程。嘱患者刺络拔罐部位当日避免触水,以免导致放血部位皮肤的感染。治疗3个疗程后患者抽搐频率较前有所下降。继续3个疗程后患者痊愈。

按语:面肌痉挛多由风邪所致,肝主风,主筋,筋急则紧,取太冲平肝息风。合谷和太冲均为阳明经原穴,是调整人体气化功能的要穴。阳明经多气多血,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善调气中之血;太冲为足厥阴肝经的原穴,肝脏主疏泄、主藏血,故太冲穴善理血中之气。太冲与合谷相配,太冲主血,合谷主气,上下相配,有行气活血、平肝息风止痉之效。下关为胃经与胆经交会穴,胃气在此降浊,取下关行阳明经之气血,化湿祛痰。四白“主头痛……口喎僻不能言”,取四白之行气通络的近治作用。足三里统治腹部上中下三部诸症,且是胃经的合穴,合治内腑,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而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选足三里振奋阳气,通调气血。太阳主外,主肤表,司开合。风邪善动,易袭阳位,故选取太阳经之颧髎活络气血,息风止痉。三焦经气在翳风穴化为卫外的天部阳气,取翳风能补益阳气,疏通经络。阳陵泉是足少阳之脉所入为合的合上穴,为八会穴之筋会,故阳陵泉是治疗筋病的要穴,具有舒筋和壮筋的作用。地仓、颊车、巨髎局部取穴加强局部气血运行,解郁散火。《灵枢·口问》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当人体发生疾病时,常会在耳郭的相应部位出现色泽、形态、痛觉及导电性等改变,即“阳性反应点”,刺激相应穴位即可达到祛风散邪,疏经通络,调和气血的功效配以耳穴心、神门养心安神,肝疏肝理气解郁。

何常春主任认为面肌痉挛属筋急病,经筋活动兴奋致使面部抽搐,急者缓也,使用偏泻的方法治疗,亦可达泻其有余之功。故采用刺络拔罐调节气血,祛瘀生新。《素问·调经论》记载:“病在脉,调之血;病在血,调之络”。《灵枢·小针解》记载:“菀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刺络拔罐对瘀证、热证、痛证、痹证、久病入络、重病者尤其适用,对某些虚证者也可选择刺络拔罐,如“补足少阴,去血络也”。有研究表明[7],刺络拔罐作为一种物理疗法,可以刺激机体引起热应激蛋白表达,从而保护细胞使受损减轻。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排出血中有毒物质,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调节红细胞聚集和全血液黏度,使面部的血液循环加快,血管压迫缓解,增加血流量[8],从而使经脉畅达,肌肉痉挛症状缓解。

3 小结

何常春主任临床运用局部穴位疏通面部经络之气,减轻患侧肌肉的张力,从而缓解和减轻痉挛,远端取穴以通窍祛瘀、缓痉安神,并通过配合耳穴疏肝解郁,养心安神,刺络拔罐活血化瘀,在治疗面肌痉挛上,疗效显著。

猜你喜欢
面肌风邪经络
治风邪 按摩风府穴
眼皮乱跳警惕面肌痉挛
眼皮乱跳警惕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关于经络是一种细胞外基质通道的假说
从湿毒挟风论治炎症风暴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程演进
4个表现自测经络是否畅通
面肌痉挛,试试微血管减压术
中医术语“经络”的英译辨析
经络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