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君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管理学院, 上海 201620)
“大智移云”时代已经到来,信息技术和科技的发展不断影响着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发展态势,宏观的技术环境对企业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企业需要把握时代发展的前沿动态,并将新技术合理地运用到管理中,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避免在企业转型的大潮中被淘汰。“大智移云”背景下信息技术的有力保障使得企业的信息存储、信息沟通更加地便捷化、时效化、精准化,这些条件有利于提升企业业财融合进程的充分性,让企业的业务活动和财务活动通过智能化的信息系统进行高效信息传递、分析和存储等,便于管理者及时统筹全局和进行有效的经济决策,同时打破了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信息孤立的格局。
随着产业的不断转型和升级,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自身发展的困境,其中企业内部由于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的职能分离造成了企业在成本控制、预算管理、风险管理、绩效管理等方面存在相关问题,让很多企业意识到了业财融合的重要性,以“大智移云”等信息技术作为媒介来弥补自身创新动能不足的缺陷,同时也响应国家的政策,将云化、智能化等相关新信息技术运用到企业中实现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资金流和业务流的融合,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目标。
2013年8月中国互联网大会上首次提出“大智移云”。“大智移云”就是指将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综合到一起,这些技术彼此相互交叉,运用到不同的领域,在行业内引领发展并带来了新一轮的产业变革,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其中,“智能化”包括物联网和大数据挖掘支撑的用户体验。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结合,又使大数据的产生与收集成为可能。“大智移云”彼此又相互关联,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应用需要云计算支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深入分析和挖掘反过来助推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使软硬件更加智能化。
基于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会计信息调查中心在2018年调查的503份问卷中,关于针对“大智移云”技术在企业的应用情况以及对财会人员工作的影响程度的调查报告表明将“大智移云”技术运用到企业中的实例并不普遍,其中“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度最高,“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应用程度相对低一些,“人工智能”技术运用最低。同时报告也表明,业务收入在50~90亿美元规模的企业中,对“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应用程度最高,而“人工智能”技术多见于收入规模在100亿美元以上的企业。企业中普遍存在职员对“大智移云”技术不甚熟悉的情况,而阻碍这一技术在企业中运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企业预算、人才缺口、网络安全、技术开发周期、与现有资源的集成问题等几个方面。从调查结果来看,对于那些资金预算充足和人才济济的大型上市公司会主动运用“大智移云”技术,而规模不大的中小企业有考虑过在企业中运用相关新技术,但是考虑到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也都放弃了。所以关于“大智移云”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仍然存在较大缺口和发展空间,针对不同规模的企业,管理层应当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大智移云”技术,加快企业管理模式对接新技术的步伐,让新技术服务于企业,以此提高企业竞争力,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1.2.1 业财融合的定义
2014年财政部颁布《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和2016年颁布的《管理会计基本指引》都分别指出了企业要利用管理会计的方法将财务和业务等进行有机结合,这种财务和业务活动的结合即为业财融合。
企业业财融合就是指企业为了实现价值增值和提升企业竞争力,打破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由于传统分工造成的信息孤岛的局面,将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相关数据信息实时共享、实时交流,从而提高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同时达到控制成本和风险的效果。
1.2.2 业财融合存在的普遍问题
(1)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的天然分离产生信息“孤岛”现象。劳动的分化和传统的分工形成了社会生产的专业化,企业中的各个组织部门按职能划分,各司其职。自然而然,企业中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的职能顺应分离,出现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对彼此部门的业务都不熟悉的现象,部门相互之间交流和沟通极少,对公司的全局观念不强,部门间信息传递受阻,造成了两部门信息孤立的局面。
(2)无法整合企业战略,组织间业财融合的意识差异大。从企业的管理层到各部门职员对于开展业财融合的意识存在差异,融合过程中组织之间不协调、难合作,参与度不高,一方面是由于利益追求的不同造成的差异,另一方面是由于知识水平的局限性造成的差异。企业的管理者对于是否实施和如何实施业财融合模式最关注的是其预期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否显著的问题,财会人员最关注的则是业财融合能否使业务前端的信息实时传递到财务部门,业务部门最关注的是财务部门的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是否能切实地促进企业的销售业绩和扩大企业的经营业务范围。
(3)财务信息管理和平台搭建困难,融合过程中企业信息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和数据筛选的有效性不强。由于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存在业务与账务系统信息传递中信息重复存储,信息时效性不足,业务信息搜集不够全面准确,存储数据的方式过于精简等问题,搭建业财融合模式的新平台势在必行,而平台的搭建需要信息技术力量的支撑,企业中缺乏技术人才,业务数据的繁杂以及财务数据的庞大又使得业财融合平台对于数据的筛选和保密性要求更高。
(4)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间传递信息和数据的时效性、完整性和相关性不足。财务部门对事前事项的发生了解甚少,事前事项也是财务人员融合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点,那么其信息和数据传递的及时性、完整性和相关性对财务人员来说尤其重要,直接关系到报表中的数据,影响管理层的投资决策。业务人员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追求增量,能否从财务人员那里得到满足需求的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等相关信息又直接影响到产品的销售策略和企业未来的经营战略。
2015年国务院就部署了“互联网+”11项重点行动,与互联网相关的各种信息技术正不断地成为企业的创新动能,带领企业走在行业的前沿。2016年财政部在发布的《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中明确了“单位应用管理会计,应遵循融合性原则。管理会计应嵌入单位相关领域、层次、环节,以业务流程为基础,利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将财务和业务等有机融合”。
国家政策的引导使得“大智移云”技术的运用在企业业财融合的平台搭建方面更容易成为可能并趋向虚拟化,通过平台将一线的业务情况及时地传输到财务部门,使得财务部门及时地做好账务处理和报表数据分析工作,同时管理层也可以实时地检测到前线的生产数据,及时地制定每一阶段的经营战略,在数据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虚拟化使得业务原始数据的存储以及财务加工后数据的存储能够自动地实现云端存储,那么就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能够随时随地共享实时信息和加工处理数据,让管理层能够实时地观测到企业财务和业务数据的动态变化并提高决策效率。
目前企业在应用业财融合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业财融合的运用效率,影响效率的背后是企业经济利益的相对牺牲,价值增值是企业永恒的追求,在寻求解决业财融合效率问题的同时,应当反思当下正处于的时代背景,在这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及时结合“大智移云”技术并将其运用到企业中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企业的竞争力又关乎着企业未来所获得经济效益的多少与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所以将“大智移云”技术与业财融合发展模式结合势在必行,对企业来说是一种突破,也可以探索更多的可能。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断拓展经营业务,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同时,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也越来越多,风险带来的资金流等问题就直接反映到了财务中,而企业有效地实施业财融合恰好能使业务部门的生产和销售信息及时反馈到财务部门,财会人员为业务部门的业务拓展提供必要的成本预算和销售预算报告,从而避免了资金链断裂等风险问题。
业财融合的充分性又决定了财务控制和风险防范的效果,那么适时地将“大智移云”技术运用到业财融合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业财融合的效率、信息传递的效率以及改善信息存储的方式,而且能够使企业管理者随时查看企业生产销售各个环节的信息以及最新的财务预算等信息,同时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地实时监控业务和财务数据,使得企业管理者更易发现企业风险较大环节和不增值点,从而谋求企业价值链中各业务环节的协同性。
企业的顶层设计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业财融合模式恰好是着眼于企业的战略目标和规划,财务部门从成本和预算方面指导业务部门的生产和销售目标,在信息传递和信息共享的同时,业财融合模式更加关注企业的价值链和战略决策。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信息的无边界共享,使得数据的实用性增强,无论是对于财务报表中数据的时效性,还是对于成本控制分析和预算管理中数据的时效性和完整性来说,都使得各个报表使用者的决策有用性增强。而将“大智移云”技术结合到业财融合模式中,对于信息传递和共享的效率方面会有显著改善,动态性的业务信息和财务信息,使得企业管理者实时进行战略规划和调整。
传统分工带来的信息孤岛问题使得企业设计的财务流程中数据存在普遍的滞后性,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各自采用独立的软件处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之间相互隔绝,对于不了解业务部门工作内容的财会人员来说,从一开始的数据搜集和整理,原始凭证的录入和各种账簿的登记,然后编制记账凭证,最后以账簿和凭证为依据编制会计报表,在这个财务流程中所加工和输出的会计信息中存在数据与数据之间关联性不强的问题,那么财务部门对外报告的信息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管理层的决策,加快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融合可以打破两部门间的信息孤立的局面,从而实现信息共享。
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又使得企业在业财融合的过程中信息的传递更加实时、完整,企业管理者能够实时地监控业务前端信息和财务部门对外实时报告的财务信息,那么创建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为背景的可视化“云平台”至关重要。构建“云平台”使得财务和业务信息存储在云端,可以缓解本地存储的压力,同时也保证了数据和信息的完整性。“云平台”中的大数据技术的运用能够对企业存储在云端的海量数据进行数据挖掘,依托云计算的分布式计算架构使得企业数据的有效性和有用性均得到了增强。
3.2.1 “云物联”技术运用的意义
“云物联”技术就是云计算和物联网这两种技术的结合,物联网是从互联网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扩展到了物品与物品之间,通过感应器的识别感应能力来实现人、机、物的互联互通,保证了数据与信息的实时传递,同时也保障了数据的安全性,而云计算为物联网提供了虚拟化技术、超大规模的计算以及云端存储等服务,利用云计算的可扩展性使得物联网数据得以高效的收集和分析,云计算和物联网二者相辅相成,形成“云物联”,对于企业业财融合模式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企业业务部门的实物信息和交易信息以及人员信息都可以通过感应器、通信网、互联网等连接起来,实现信息的共享,数据的海量性、异构性和实时性等使得对于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分析就要结合云计算技术来实现,业务部门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完整性得到了保障,财务部门对外报告的信息也更加可靠,两部门间的信息有效的沟通和共享提高了彼此的工作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
3.2.2 构建服务于业财融合模式的“云物联”平台
将“云物联”运用于企业的业财融合模式有助于实现企业业财融合的充分性,“云物联”平台的搭建将助力于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进行高效的数据对接,保障了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以及相关性。基于业财融合的“云物联”平台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云物联”平台首先主要从数据的源头开始,利用物联网的感应器来实现数据的高效录入,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分别通过感应器将企业的生产信息、销售信息、会计报表以及预算报告等录入到企业的“云物联”平台中;然后根据企业自身情况选择云计算中3种不同的服务模式,即:SaaS、PaaS和IaaS中的任一种,通过该云计算技术来进行数据的筛选、分析、清洗和存储;最后根据不同对象在平台中的权限从平台的云端分别获取需要的信息,业务部门可以查看财务部门上传的成本预算和销售预算等信息来控制业务前端的产量和制定销售策略,财务部门可以从云端获取到业务部门上传的产品信息和交易信息,有助于保证财会人员对外报告的可靠性,管理层能够随时通过平台查看业务端和财务端的信息,实时的生产和交易信息以及可靠性程度高的财务报告,这样一来将有助于提高管理层的决策效率,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
图1 “云物联”平台框架图
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结合,5G时代的到来,不仅大幅提升了网络速率和降低了网络延迟,而且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来实现云端服务的流畅性。5G的低成本和高速率,再加上PC互联网的日趋饱和,使得移动端接入互联网的用户越来越多,甚至是每一个物品都可以接入网络,通过互联网进行数据交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学习,从海量数据中筛选出与用户的需求相匹配的数据和信息,从而保证了信息共享过程的高效性、相关性。
企业业财融合的过程也是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数据和信息共享的过程,融合的充分性和时效性直接影响了企业管理层的决策和企业未来发展的计划,5G的运用使得业务前端的各种产品和交易信息通过接入高效率的网络来实现实时的业务数据的传递,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又让这些汇总在云端的数据和信息进一步被筛选出来,根据不同的对象进行“授权”,让相关信息能够实时和高效地传递到各个相关部门,财务部门对数据的进一步加工处理反过来又能改善业务部门的销售策略和成本预算,移动设备的接入让管理层能够不受空间限制,实时地动态掌握业务端的产品生产情况和销售情况,能够及时查看财务部门的各种账务和报告,对于企业管理层统筹企业战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竞争力,最终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大智移云”和业财融合的现状出发,阐述“大智移云”背景下业财融合模式优化的必要性,提出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来实现业财融合的优化方法。大数据和云计算的结合使得部门间上传的海量数据经过分析、筛选和存储后保证了数据的有效性和相关性;云计算和物联网的结合构造“云物联”平台使得数据的录入效率提高,数据传递的时效性大大提高,保证了管理层实时动态地获取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结合打破了传统的空间阻碍,使得管理层能够在移动端随时获取企业生产和交易信息以及财务报告,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又使得海量数据筛选的效率大大提高并且信息的相关性也提高了。“大智移云”技术的使用对于解决当下企业业财融合模式的困境有着积极意义,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技术来优化和落实企业的业财融合模式,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价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