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2020-01-12 07:07张超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20年12期
关键词:教学心得能力培养初中历史

张超

【摘要】随着新课〖HJ1.8mm〗程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如何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培养学生能力也随之而成为备受重视的教学课题。就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几点策略性意见,即串联历史事件,渗透时空观念;革新教学形态,激活问题意识;布置多样化作业,锻炼综合能力;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情感迁移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  初中历史  能力培养  教学心得

在应试教育占据主导的大环境下,“唯分数论”曾经大行其道,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如何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培养学生能力也随之成为备受重视的教学课题。以下基于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体会,就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谈几点策略性意见,希望对相关教育工作者有所启示。

一、串联历史事件,渗透时空观念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挂念,其中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是历史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是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时空观念的渗透依托于历史基本事件,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由点及面,由因到果,通过串联和梳理形成有机的知识网络,使学生从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脉络到掌握其内涵和意义,最终能够“身临其境”某个特定历史时空,在潜移默化中加深时空观念。

例如,在学习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时,教师可以先与学生一起回顾前面学过的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英国侵略者的海军炮击我国广东海岸,第一次鸦片战争就此爆发。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战败后被迫与敌人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大家都知道,这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在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其中最直接的,就是输入的鸦片越来越多,鸦片走私愈益严重。这成为南部沿海一带大量手工业者破产的重要原因,又加上频繁发生自然灾害,底层人民生活不下去,发生许多民变。在这样的背景下,终于在1851年1月爆发了金田起义,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就此拉开序幕……”通过这种简单的回顾和梳理,就为系统深入地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做出较好的铺垫,同时也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较为具体的时空背景。这里只是针对课堂新授课举一个简单例子,实际上时空观念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与学生知识网络的建立和拓展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对此应有一个较深刻的认识。

二、革新教学形态,激活问题意识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要求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与传统课堂中的讲授式教学有很大不同,教师要摒除过去照本宣科、气氛沉闷的灌输式教学,力求革新课堂教学形态,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促进其能力发展。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其思维积极性,同时优化课堂气氛。这一点对于历史学科的教学十分重要,如果不能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就很容易陷入照本宣科的窠臼,学生能力自然也就得不到发展。一般说来,要激活学生问题意识,最直接和有效的方式莫过于结合所学内容的特点设置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或合作讨论而解决,这样的过程也正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过程。

例如,在讲解“九一八事变”时,教师可以先播放音乐《松花江上》烘托气氛,让学生先通过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了解九一八事变的来龙去脉,然后教师以事先准备好的问题(任务)下发到各个小组,让各组成员共同解决。第一个问题是回顾、查阅和总结历史上发生过的日本侵华事件,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日本早就暗藏侵华之心;第二个问题是日本为什么炮制“柳条湖事件”,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日本在制造侵略借口,说明其为发动九一八事变而蓄谋已久;第三个问题是发生九一八事變后国民党政府采取的态度和政策,目的是让让学生懂得“不抵抗”政策造成的严重后果;第四个问题是全国人民面对日本侵略的态度和举动,举出典型事例,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中国人民在民族危亡之际坚定地以血肉构筑起了钢铁长城……通过这种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将所应掌握的知识包涵在内,不仅能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活问题意识并促进其积极思考,也活跃了课堂氛围,从而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三、布置多样化作业,锻炼综合能力

作为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作业布置得当与否同样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课程理念提倡学生的学习方式应该满足多样化和个性化要求,由此出发,作业的布置也应符合多样性和开放性原则。有效课后作业地设计不应拘泥于传统的书面形式,可以是口头形式的,可以是操作演示形式的,还可以是调查报告成果展示形式的,完成方式可以是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是小组合作完成。就历史学科而言,当前阶段最受重视并广泛流行的作业形式莫过于撰写历史小论文。一般来说,小论文的主题,由老师根据当前阶段所学课程的特点提供一个大致的范围,然后由学生自主确定具体题目,教师给予指导,这样较好地满足了作业多样性与开放性原则。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需要确定思路、查阅资料,再形成严谨的带有学术性的论文,这对其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是富有较大挑战性地考验,当然也是一种很好地锻炼。

例如,教师给定“中美关系研究”这一主题范围,学生可以从中美两国外交关系的发展历史中选取某一特定阶段,纵向寻找主题;也可以从政治交往、经济关系、军事交流、文化往来等诸多领域中选取一个,横向找到适合于自身的主题。总之,在教师给定的范围内,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主题,这就满足了作业的多样性和开放性原则,使每个学生获得锻炼综合能力,取得个性化发展的机会。

四、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情感迁移能力

情境教学法是历史课堂中经常用到的教学方法,即结合课程内容特点创设恰当的情境,为学生的态度情感提供一种用以体验和感悟的具体背景。历史课程要想教好,需要使学生的心灵投入到历史上的特定情境中,与历史事件发生共鸣,即所谓“情感迁移”。由于情境教学在历史教学中有更为重要的价值,特别是情境的背景作用,它能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控制和调整。这里所谓背景可以分为两种:真实背景与描述背景。真实背景如历史事件的真实视频记录、图片或声音等,它能够使学生获得直观感性的情感体验,在历史课堂中十分常见。描述背景是指学生的活动背景是教师通过描述性语言专门创设的,它的针对性较强,对教师的语言表达和气氛渲染能力有较高要求,只要操作得当,学生当然也会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在历史课堂中,通过创设情境而不断变换背景,有助于学生情感迁移能力地培养,从而更好地学好历史课程。

综上所述,就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几点策略性意见,即串联历史事件,渗透时空观念;革新教学形态,激活问题意识;布置多样化作业,锻炼综合能力;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情感迁移能力。事实上,本文所论当然是一个兼具深度和广度的教学课题,需要相关教学工作者在日常实践中不断积极探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1]王晓荔.关于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研究的思考[J].科学大众,2017,(12):11.

[2]李新英.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对历史核心素养的解读[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02):71.

猜你喜欢
教学心得能力培养初中历史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点滴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