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喜爱旅行
去年,我和朋友从阿德莱德出发,一路北上,4天直抵澳大利亚中部原住民的圣地——乌鲁鲁国家公园。因为时间有限,这次行程计划得颇为仓促。为了节约时间,第二天一早6点就要起床,7点赶到租车公司,随后就是提车、上路。
早饭怎么办?我一直坚信“早上吃不好,一天没精神”的理论,想到这里,不由得叹了口气。朋友知道了我的困扰后,告诉我,完全可以用汽车的发动机来制作早餐:“等我们到达奥古斯塔港,就可以边欣赏海景边享受热气腾腾的早餐了。”
用汽车的發动机来加热食物,在美国和澳大利亚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说当年几个饥肠辘辘的卡车司机灵机一动将速食罐头汤固定在发动机上,等到达目的地后,汤也差不多可以喝了。自此,这种彪悍的烹饪方式就沿袭下来。不仅仅是卡车司机,许多自驾背包客也在用这种方式填饱肚子;甚至在加拿大大雪封路停电期间,很多人发动车子来加热食物;而英国的一名小哥,为了能在床上多赖一会儿,把提前准备好的食材放在发动机上,等到达公司后,一顿丰盛的早餐也做好了。
了解了背景知识,我对这种烹饪手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即着手准备第二天的早餐食材,先从简单的培根三明治开始。
第二日,早早起床,提了车,便进入到发动机的检测阶段。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热车。5分钟后,用手指检测发动机内部温度,为了避免烫伤手指,这时候动作一定要快。也可以往发动机上滴上几滴水,通过水汽蒸发的程度来检测温度。经实践证明,通常最热的部分是排气管,而如果车型比较老旧的话,那么发动机的上部则是一个理想的烹饪地方。
朋友继而又传授秘诀给我:“不同的食物适用于不同的温度,比较厚的肉,比如牛排、羊骨就可以放在温度较高的部位烤制,而像蔬菜或者鱼虾等,就需要放在温度稍低的部位烹饪。但如果路途遥远,也可以把食物放在温度较低的地方,慢慢煨熟。”听起来有些复杂,但其实这全靠经验,多烤几次,自然而然就对食材、路程距离和温度的掌控了然于心了。
出发后,离目的地大概还有55公里的时候,我们在路边停车,打开发动机盖,放进去用锡纸包好的培根片。用汽车发动机充当烹饪载体,必不可少的材料就是锡纸。锡纸可以充当很好的导体,使得热量分布均匀,保护食物免受灰尘、污染物的侵害,并锁住食材的水分。等到还剩10公里的时候,再把面包片放进去。这时,已经能闻到培根的香气还能听到嗞嗞作响的声音。
到达小镇,小心翼翼地撕开锡纸,只见培根被烤得恰到好处,面包也是酥软又松脆。在海边找张野餐桌,在面包片上一层层码好切片的西红柿、牛油果、芝麻菜,伴着保温壶里的热咖啡,一顿美味诱人又温暖身心的早餐成形,就此开启新的一天。
才过了一天,想再用发动机做饭的念头又蠢蠢欲动,新目标是尝试制作更为复杂的硬菜。
说到用发动机烹饪,澳大利亚人民甚至发明了一个单词来描绘这一行为:Ca r b e c u e——把C ar(汽车)和B a r b e c u e(烤肉)这两个单词组合起来,就变成了Ca r b e c ue(汽车烧烤)。可以说,澳大利亚人民真的把“走到哪就烤到哪”这一爱好发挥到了极致。
澳大利亚一直以其高质量的牛肉出名,那么在内陆品尝一顿上好的牛排就是此次旅行必做的事情之一了。
我们计算好行程后,便前往肉铺买了一块T骨牛排,同时还不忘带上几个土豆和蘑菇作为主食和配菜。我把牛排刷上少许橄榄油,放上一枝新鲜的迷迭香和几粒海盐来增添风味,又把蘑菇切大块后也扔了进去,最后用锡纸包好,固定在发动机旁边。根据牛肉的厚度,想要吃上五分熟的牛排,预计需要开上90公里。在还剩20公里的时候,把土豆削皮、切块,刷上橄榄油,放到牛排旁边,同时给牛排翻个面。
到达目的地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开车盖,那一瞬已经能闻到牛排混合着蘑菇的香气了,打开锡纸,牛排和蘑菇都烤得恰到好处,只看卖相就已经相当诱人。刀叉配合,切下一块牛肉,豪迈地把所有食材一起送入口中,层次丰富,味道分明:牛肉丰腴肥美,口蘑清新自然,土豆绵密香甜,简直是对公路旅行者最好的犒劳。
//摘自喜喜见闻微信公众号,本刊有删节/
用铁丝网固定住食材
被称为发动机美食烹饪“圣经”的图书
牛排配蔬菜沙拉和口蘑的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