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益气聪明汤从补脾论治视疲劳经验

2020-01-12 23:14喻京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0年22期
关键词:升麻升阳视物

赵 凡 喻京生

1.湖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湖南 长沙 410000;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0

视疲劳又称眼疲劳,是一种以患者自觉眼部症状为基础,眼或全身器质因素与精神(心理)因素相互交织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视物模糊、不耐久视、干涩不适、酸胀流泪、头痛眩晕、精神萎靡等,在眼科疾病中常见,属于心身医学范畴[1]。多项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该病的高发病率与目前视频终端的大量使用密切相关,且逐年递增。患者长期不予重视不仅会影响视力及身心健康,甚者出现眼部生理病变[2]。

1 病因病机

目前认为本病因复杂多样,包括眼部调节性因素:屈光不正、屈光参差;眼肌长时间收缩;其他多种眼病均可诱发视疲劳,比如:干眼症、结膜炎、角膜炎、睑缘炎、睑板腺功能障碍、白内障等;视频终端(visual display terminal,VDT)操作因素;其他多个全身因素等,由于眼睛视近物超过负荷,都可使患者眼睛过度疲劳[3]。阅读环境灯光闪烁、光线过强或不足的环境因素、长时间脑力劳动、心情焦虑等精神因素[4],亦可导致视疲劳。

我国传统医学很早就有对视疲劳的记载,最早可追溯至唐代,医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七窍病上》中指出:“其读书、博弈等过度用目者,名曰肝劳”。并首次明确提出了导致眼疾的19种因素,包括极目远视、数看日月、夜读细书、月下看书、抄写多年、雕镂细作、博弈不休、泣泪多年等。《医学入门·杂病分类·眼》也认为:“极目远视,夜书细字,镂刻博奕伤神,皆伤目之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诸脉者,皆属于目,目得血而能视[5]。”可见古人很早就认为视疲劳与久视、气血不能上荣于目有关。《灵枢·脉度》曰:“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灵枢·大惑论》曰:“五脏六腑精气,皆上注与目而为之精。”李东垣《兰室秘藏·眼耳鼻门》云:“夫五脏六腑之精气,皆禀受于脾……故脾虚则五脏之精气皆失所司,不能归明于目矣。”脾主升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清阳上出窍”,脾气上升,才能将精微物质升运于目,而视物清明;脾虚则五脏之精气皆失所养,不能归明于目[6]。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目为肝之窍,目得血而视,故视疲劳与肝脾关系密切。

2 治疗方法

西医治疗视疲劳多以对症治疗为主,多采用滴眼液防止眼部干涩,达到润滑的效果,同时口服维生素A、B1、B12等可以调节眼部肌肉,缓解眼肌痉挛,从而减轻视疲劳的症状。另外视觉训练、棱镜矫正及外科手术治疗视疲劳疗效也获得肯定,但临床应用不广泛[3,6]。诸多治疗方法只能暂时缓解症状,并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中医中药治疗本病具有悠久历史,益气聪明汤出自《东垣试效方》卷五,为李东垣弟子罗天益录辑而成,方由黄芪、人参、葛根、蔓荆子、白芍、黄柏、升麻、甘草组成,八药合用,共奏益气升阳、聪耳明目之功[7]。笔者临床上运用益气聪明汤加减治疗该病,从培补脾胃入手,充气血以滋目,使目窍气血充足,得血而视,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验案总结于下。

3 验案举隅

患者林某,女,24岁,2019年10月13日首诊,诉久视后视物模糊、干涩,伴双眼胀痛不适1年余。患者1年来因工作原因每次长时间使用电脑后出现暂时性双眼视力模糊,视近尤甚,眼部干涩,伴胀痛,偶有灼烧感、流泪不舒,双眼无明显痒感,分泌物无增多,工作繁累时上述症状加重,出现头晕头痛,平素饮食一般,夜寐欠安,偶有失眠多梦,口干喜热饮,大便稍干,小便可。舌淡红,苔白,脉细。专科检查:Vod 1.0+,Vos1.0,NCTod 15 mmHg,NCTos 17 mmHg,双结膜充血(+),双角膜透明,泪膜破裂时间短,KP无,双前房深,Tyndall’sign:(-),双虹膜纹理清,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 mm,对光反射灵敏,双晶体在位,无混浊,核颜色透明,双眼底可见,视乳头色淡红,C/D=0.3,网膜面平伏,黄斑区亮点反光可。西医诊断:视疲劳(双眼);中医诊断:肝劳(脾虚气弱证)。治疗予益气聪明汤加减,处方如下:黄芪20 g,黄柏10 g,人参10 g,升麻10 g,葛根10 g,芍药10 g,蔓荆子10 g,酸枣仁30 g,北沙参10 g,甘草10 g。7剂,日1剂。2019年10月21日二诊,患者自觉眼部干涩、灼烧感较前减轻,久视后暂时性视物模糊较前好转,头晕头痛,失眠多梦症状较前明显好转,无明显口干口渴,食纳可,二便正常。上方去酸枣仁,继服15剂。2019年11月8日三诊,患者诉久视后视物模糊症状较前明显好转,无眼胀眼痛,无干涩及烧灼感,无流泪不适,纳寐可,二便调。

按语:本案例中患者为青年女性,因工作需要长期使用电脑,致双眼不耐久视,胀痛、干涩不舒,严重时出现头晕头痛、失眠多梦症状,结合舌脉及全身症状可知患者因过度使用目力,导致目窍失养,不耐久视,长此以往伤及气血,精液不能上荣于目而使症状加重,治以补脾益气;升阳明目。方中人参、黄芪甘温,补脾益气,葛根、升麻升举阳气;蔓荆子轻扬升发,通利九窍;白芍酸甘敛阴和血,黄柏补肾生水,二者合用平肝滋肾;北沙参益气生津止渴;酸枣仁宁心安神;甘草和脾胃、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益气升阳、补脾明目之功。

4 小结

在日常生活中,长时间工作或学习时,用眼过度、眼睛未得到充分有效的休息,就容易产生视疲劳,患者往往会出现看近物疲劳或看远物疲劳、或两者都有的情况,不能保证清晰持久的阅读或视物。临床诊断标准除了不耐久视、暂时性视物模糊外,患者还会伴有眼部干涩、灼烧感、发痒、胀痛、流泪等症状,严重时会出现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失眠等全身及心理疾患[8]。国外学者Katsuyama等[9]经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证实观察对象眼球长时间工作得不到充足休息时,会使眼外肌和睫状肌疲劳,眼球调节能力下降,尤其是睫状肌失调,就会导致视疲劳综合症。

《银海精微》记载:“脾属土曰肉轮,在眼为上下胞睑。”中医认为,五轮与五脏为标本关系,五脏为本,五轮为标,五脏有疾,在五轮的相应之轮部位就表现出症状。《灵枢·大惑论》曰:“肌肉之精为约束。”肉轮部位在眼睑,在脏属脾。所以脾胃虚弱,气血亏损,无以上荣于目,往往引起睫状肌力减弱、调节性视力疲劳[6]。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一旦饮食失节、劳耗过度,损及脾胃,气血生化乏源,可致五脏六腑精气亏虚,气血精液不能上行于目,目失濡养,久视疲乏、视物昏蒙。《素问·宣明五气论》曰:“久视伤血。”血为气之母,血不足则气不足,气血亏虚,目无血无所视,头目失养,见目昏、目干、胀痛、头晕头痛等,故应补脾益气、生血明目。五脏六腑气血充沛,目窍得荣,则精神过倍,明目得视。现代医家金寿山先生[10]依据“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及《灵枢·口问》之“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理论,提出上气不足是气虚的一种表现,其多因中气不足、清气不升所致,临床上对于上气不足之头痛、耳鸣、眩晕等症常以益气聪明汤加减取效。陆绵绵[11]对视疲劳提出气虚、清阳不升证型,治以益气升阳,选用柴胡、升麻、黄芪、党参、白术、当归、蔓荆子、荆芥、防风、炙甘草;成药选用补中益气丸或益气聪明丸治疗本病。

益气聪明汤方由黄芪、人参、葛根、蔓荆子、白芍、黄柏、升麻、甘草组成,系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所创,由弟子罗天益录辑而成,收录在《东垣试效方》卷五,八药合用,共奏益气升阳、聪耳明目之功。李东垣曰:“医不理脾胃及养心安神,治标不治本,是不明理也。”益气聪明汤具有令目广大,久服无内外障,耳鸣耳聋之患,又令精神过倍,元气自益,身轻体健,耳目聪明的功效。主治饮食不节、劳役形体、脾胃不足、得内障、耳鸣或多年目暗、视物不能[12]。清代费伯雄著《医方论》[13]言:“此方重脾胃而兼治肝肾,立意最精。”益气聪明汤为五官九窍之病所设。方中黄芪性微温,补脾益气升阳;人参甘温,大补元气,补脾固脱,安神益智,两药共为君药,增强益气补脾之功。葛根性甘凉,入脾胃经,可生津止渴、升阳止泻;升麻性甘微寒,升举阳气;蔓荆子疏风清热、清利头目;此三药为臣,可清扬升发,益气升阳,使清阳上行头目,则头目清利、耳聪目明,同时又能入阳明,鼓舞胃气,胃气足而气血足;白芍微寒补虚、调和肝脾,与甘草配伍,使筋脉濡养,阴血得补;黄柏可补肾生水,与白芍共为佐药,二者平肝滋肾,补益耳目;甘草为使,可补脾益气,调和诸药。诸药合用,补中气、益脾胃、升清阳、利头目、通五官九窍,使耳聪目明。

猜你喜欢
升麻升阳视物
升麻的品种考证
常用电脑,眼镜度数不宜过高
升阳益胃汤肺系疾病应用与药理学研究进展
升麻炮制历史沿革的研究进展*
经典名方中升麻类药材的本草考证△
升麻蜜制工艺的优化
不可思议的奇人异事
视疲劳当以养肝为主
看电视别摘老花镜
升阳通降法治疗胃下垂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