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骨调脊疗法概述

2020-01-12 20:07:36卢大地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21期
关键词:理筋正骨压痛

卢大地

(辽宁省军区兴城干休所门诊部,辽宁 兴城125100)

正骨调脊疗法是以正骨调脊手法为主的治疗方法[1],结合筋铲理筋疗法、针术疗法、刃针疗法、小针刀疗法、银质针疗法、理疗、药物等治疗方法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脊柱相关性疾病及部分疑难杂症,疗效满意。

1 正骨调脊手法

1.1 颈椎正骨手法 包括仰头颈椎定点快速牵引复位法、低头颈椎定点快速牵引复位法、颈椎肘牵拇指顶推复位法、拇指推正法和颈椎锤正法等。其中,颈椎锤正法又包括卧位颈椎锤正法和坐位颈椎锤正法。①卧位颈椎锤正法操作:患者取俯卧位,胸下垫一厚枕,双上肢自然放松,垂于治疗床两侧,放松脊柱相关软组织,充分暴露颈后部锤正部位,头自然下垂,放松颈部肌群。医者立于治疗床一侧,左手执木质复位錾(自制、扁口、泥鳅背),右手执橡胶复位锤,自上而下用巧劲锤正颈椎棘突两侧关节突连线部位,手法应轻柔,防止出现医源性损伤。②坐位颈椎锤正法操作:患者取坐位,嘱其低头,充分暴露颈后部锤正部位,放松颈部肌群;医者立于患者身后,其余操作手法同卧位颈椎锤正法。

1.2 胸椎正骨手法 包括胸椎定点后扳上提复位法、胸椎锤正法。胸椎锤正法操作参考颈椎锤正法。

1.3 腰椎正骨手法 包括卧位腰椎定点旋扳法、双人卧位腰椎定点旋扳法、手按肩顶法、坐位腰椎定点旋扳法、卧位腰椎立掌冲压法、腰椎锤正法。腰椎锤正法操作参考颈椎锤正法。

1.4 骨盆正骨手法 包括俯卧扳腿推髂法、仰卧屈膝屈髋弹压法。

2 辅助治疗方法

2.1 筋铲理筋疗法 筋铲理筋疗法是笔者自创的一种新型理筋方法。笔者受陈伯甫老先生《棍针疗法》一书启发,结合筋膜学、肌筋膜链等相关理论,改进了棍针工具,谓之“筋铲”,用其理筋称“筋铲理筋”。筋铲理筋疗法的优点是,筋铲理筋时能显著增加与患者皮肤的接触面积,减轻治疗时的疼痛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筋铲理筋疗法的缺点是,治疗时有些部位需使用医用白凡士林等作为润滑剂以减轻疼痛。筋铲理筋时力度要由轻到重,以患者能耐受为度,防止出现医源性损伤。此法为笔者常用方法之一,用于辅助治疗颈肩腰腿痛等脊柱相关性疾病,可以显著提高疗效。

2.2 针术疗法 针术疗法即运用毫针、圆利针、刃针、小针刀等针具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一种治疗方法。笔者谓之“针术疗法”,以区别于传统针灸疗法,是笔者临床治疗软组织损伤性疾病“以针代刀”的治疗技术。针术疗法一般不留针,主要通过针刺松解相关部位软组织达到治疗目的,多用于松解竖脊肌、多裂肌、回旋肌、乳副突韧带等脊柱相关软组织,也用于松解脊神经根的内口和外口等部位软组织及其他部位的软组织。该法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松解肌肉、筋膜等局部软组织张力,减轻相关部位软组织对神经、血管的卡压,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从而缓解相关临床症状。此法疗效显著,有时能够针到病除,笔者临床中较为常用。

2.3 刃针疗法 刃针疗法为田纪钧教授所创,主要用于松解、治疗软组织损伤性疾病,损伤较小,一般用于特别害怕小针刀治疗的患者,笔者临床较少应用。

2.4 小针刀疗法 小针刀疗法为朱汉章教授所创,主要用于松解治疗软组织损伤性疾病。本文所述的小针刀疗法主要指运用卢胜春教授的针刀治疗理论和方法,松解软组织的瘢痕、粘连、挛缩、堵塞等病理改变,用于脊柱相关性疾病的治疗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哮喘、偏瘫、脑性瘫痪等疑难杂症的治疗,笔者临床比较常用。

2.5 银质针疗法 银质针疗法为宣蛰人教授发明,用于松解、治疗大面积软组织损伤性疾病,笔者临床不常用。主要用于上述治疗方法疗效不佳的患者,软伤科、疼痛科、康复科等科室的临床医生认为此法为保守治疗的最后一种方法。

2.6 理疗 指运用TDP治疗仪、中频治疗仪、超短波治疗仪、微波治疗仪、超声波治疗仪等理疗设备辅助治疗软组织损伤性疾病,笔者临床应用较少。

2.7 药物 运用西药、中药、膏药等辅助治疗软组织损伤性疾病,笔者临床应用较少。

3 正骨调脊疗法理论基础、注意事项及应用

正骨调脊疗法是治疗脊柱相关性疾病及部分疑难杂症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主要治疗技术是正骨调脊手法,是笔者20余年临床治疗经验的总结。正骨调脊手法属于中医正骨范畴,又区别于传统中医正骨,是一种脊柱正骨方法,主要用于矫正颈椎错位、胸椎错位、腰椎错位和骨盆错位等。正骨调脊疗法的诊断方法参照龙氏正骨“三步定位诊断法”[2],结合潘德金主任中医师创立的潘氏正骨“压痛点定位诊断法”[3]:C1、C2错位,太阳压痛(+);C2、C3错位,颊车压痛(+);C4、C5错位,天宗、肩胛骨脊柱缘压痛(+);C4、C5、C6、C7、T1、T2、T3错位,肩髃、肱骨结节间沟及喙肱间隙压痛(+)[4];胸椎错位,膻中压痛(+);L1、L2错位,阴交压痛(+);L2错位,腹股沟压痛(+);L3错位,股四头肌、腓肠肌、臀中肌、膝关节脂肪垫压痛(+);L4、L5错位,腓肠肌、臀中肌压痛(+);L5错位,腓肠肌下端跟腱压痛(+);骨盆错位,髂后上棘、同侧膝关节脂肪垫压痛(+)。笔者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对潘氏正骨压痛点定位诊断法部分内容予以修订和补充,使得脊椎错位、骨盆错位诊断更加简单、精准。潘氏正骨压痛点检查法既可以精准诊断相关椎体错位、骨盆错位,又可作为正骨治疗后的疗效评价标准,帮助临床医生判断预后,还可以让患者验证疗效,赢得其信任。正骨调脊疗法适应证有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脊柱相关性疾病及部分疑难杂症。正骨调脊疗法注意事项:①正骨调脊手法须经过正规培训,同时须结合相关部位影像学资料才能开展,排除禁忌证,手法要稳、准、轻、巧,切忌暴力性手法,防止医源性损伤。②针术疗法、刃针疗法、小针刀疗法、银质针疗法等须有资质的医生才能开展。正骨调脊疗法的优点:①定点定位,诊断精准,方法至简,疗效显著,患者易于接受,可以单独使用。②结合筋铲理筋、针术、刃针、小针刀、银质针等疗法,能显著提高疗效。正骨调脊疗法的缺点:盲目操作有一定的危险性,医者须经过正规培训才能开展。目前,国内手法治疗不被主流医学认可,开展有一定局限性。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应用正骨调脊手法时,除重点矫正脊柱椎体错位外,还应关注筋膜链、肌肉链和经络系统等对疾病的影响,甚至包括四肢及四肢关节等的影响。脊柱是一个有机整体,树立“大脊柱”观念,就是把颅骨、脊柱、骨盆看成一个整体,手法治疗时要整体调节,提倡同时矫正颅骨错位、颈椎错位、胸椎错位、腰椎错位、骨盆错位及调整脊柱失衡的生理曲度,恢复脊柱生物力学平衡,增强脊柱的稳定性,防止脊柱相关性疾病复发。此外,还应注重相关软组织的手法处理,如理筋、松解等,以及其他辅助治疗方法对相关软组织的治疗。正骨调脊手法重点关注脊柱椎体错位、骨盆错位等对脊神经的影响,同时重视相关软组织损伤的处理,是一种运用整体观念治疗脊柱相关性疾病及部分疑难杂症的方法。正骨调脊疗法的核心是正骨调脊手法,灵魂是整体观念,精准诊断是正骨调脊手法取效的前提,精准正骨是取效的关键,定点正骨是成功的重要保障。

正骨调脊疗法既重视骨性结构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又重视软组织损伤对人体的影响,是筋骨并重的治疗方法,突破了中医正骨局部正骨的局限性,更加重视脊柱整体正骨、骨盆正骨及调整脊柱失衡的生理曲度等对人体脊柱相关性疾病及部分疑难杂症康复的重要性。正骨调脊手法吸收了冯天有、龙层花、王福根、潘德金等手法治疗大师的正骨经验,方法简单,疗效显著,易于学习、掌握和推广。其中,拇指推正法是笔者受东方柔性正骨疗法创始人毛泰之先生发力方法的影响,独创的正骨方法,方法简单、安全、疗效显著、适应证广。潘氏正骨压痛点定位诊断法是笔者首次全面总结、修订、补充完善和命名的。针术疗法吸收了朱汉章、田纪钧等大师的治疗经验,尤其是吸收了卢胜春的针刀治疗理论和经验,使得正骨调脊疗法的适应证明显扩大。

4 小结

笔者经过20余年临床实践观察发现,正骨调脊疗法治疗脊柱相关性疾病及部分疑难杂症,临床治愈率可达90%左右。可见,正骨调脊疗法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理筋正骨压痛
《天台山道家功夫正骨真传》读评
正骨理筋手法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效果
压痛点密集型银质针温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观察
内热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观察
压痛点推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5例疗效观察
平乐正骨手法源流浅述
岳阳张氏正骨气血理论之以气为先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3例临床观察
理筋整复推拿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临床观察
正骨推拿联合理疗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00例
西部中医药(2014年6期)2014-03-11 16:0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