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蒜灸的临床运用研究概况

2020-01-12 19:16江一平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12期
关键词:艾炷医家大蒜

李 勇,江一平

(1.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 南昌330004;2.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西 南昌330006)

艾灸在我国的应用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广泛使用。《诗经·采葛》记载:“彼采艾兮。”《孟子·离娄》载:“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后世理论不断发展丰富。张仲景《伤寒论》指出“阳证宜针,阴证宜灸”的方针。《医学入门》提到“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肯定了艾灸的疗效。隔蒜灸作为艾灸间接灸的一种,古代主要用于痈疽肿痛之证,现代医家将其治疗范围进一步扩大,在医治如鼻炎、皮肤病等方面均取得了不错的疗效。本文对隔蒜灸的临床应用进行论述。

1 古代医家对隔蒜灸的认识

大蒜性温,味辛,入脾、胃、肺经,有祛风、解毒杀虫的作用。《本草纲目》中指出:“其气熏烈,能通五脏,达诸窍,去寒湿,辟邪恶,消痈肿,化癥积肉食,此其功也。”《本草拾遗》载:“去水恶瘴气,除风湿,破冷气,烂痃癖,伏邪恶;宣通温补,无以加之;疗疮癣。”隔蒜灸指以蒜或蒜饼充当隔物放置在腧穴上进行灸法的一种治疗方法,在古代应用十分广泛。隔蒜灸最早可见于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书中详细描述了治疗后背疮肿的方法:“风背肿,取独颗蒜横截一分,安肿头上,炷艾如梧子大,灸蒜百壮,不觉渐消,多灸为善。勿令大热,若觉痛即擎起蒜。蒜焦更换新者,勿令损皮肉。”宋·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进一步阐述了使用隔蒜灸治疗痈疽,并提出将蒜制成药饼:“若十数作一处者,即用大蒜研成膏,作薄饼,铺头上,聚艾于饼上灸之。”方便了临床的应用。《类经图翼》提出了将大蒜、乳香及淡豆豉制成复合药物治疗疮肿的隔蒜灸。后世对隔蒜灸的运用逐渐成熟,但其研究主要集中在痈疽方面。

2 隔蒜灸的现代研究

现代医家继续深化古代医家治疗痈疽的经验成果,并拓展了隔蒜灸的治疗范围。现阶段隔蒜灸在皮肤病的治疗中应用十分广泛,治疗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运动神经系统疾病也取得良好的效果。

2.1 皮肤病类 符小琴等[1]通过隔蒜灸(将蒜切成2 mm厚左右,并用针扎数孔,艾绒置于蒜片上)配合针刺合谷治疗16例皮肤单纯性疱疹患者,痊愈14例,且半年内未复发。彭子辉等[2]将独头大蒜切成2 mm厚薄片,间隔2 mm打出小孔后,放置于跖疣上,采用雀啄灸手法治疗60例跖疣患者,与采用液氮冷冻治疗的6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前者的治愈率为85%,明显高于液氮冷冻疗法的43.33%(P<0.05),且经隔蒜灸治疗后患者的复发率更低。徐晓燕[3]将12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阿昔洛韦联合围刺、隔蒜灸治疗和单纯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对疼痛的缓解更明显,缩短了结痂、痊愈时间,降低了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P<0.05)。廖运龙[4]应用隔蒜灸(大蒜捣泥,平铺患处后艾炷灸疗)结合普鲁卡因治疗神经性皮炎60例,与单纯应用普鲁卡因的60例患者比较,前者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1.67%、96.67%,远高于后者的33.33%、71.67%。段建伟[5]采用隔蒜灸治疗银屑病20例,其中治愈6例,好转14例。张海杰[6]运用梅花针联合隔蒜灸治疗慢性湿疹96例,88例明显缓解。

2.2 呼吸系统 陈日华[7]采用隔蒜灸治疗慢性咽炎236例,大蒜切片刺孔后,将艾绒置蒜片上灸合谷2个疗程,有效率达97%,其中54.2%的患者8个月内无复发。赵秀萍等[8]采用西医常规疗法联合隔蒜灸肺俞、膏肓、身柱治疗复治肺结核,与常规西药组比较,联合组病灶吸收率为87.1%,高于常规组的63.6%(P<0.05);联合组痰菌转阴为9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3%(P<0.05),同时盗汗、咳嗽等的改善也均优于常规组(P<0.05)。骆军等[9]采用隔蒜片灸肺俞、脾俞、肾俞、四白、印堂、迎香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过敏性鼻炎65例,对照组55例行常规针灸治疗,治疗组有效率为95.4%,对照组为7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消化系统 修素梅等[10]通过手指点穴加隔蒜片艾炷灸天枢、阿是穴、阑尾、上巨虚、大肠俞治疗慢性阑尾炎12例,每次灸30 min,每日2次,每周治疗5 d,共治疗2周,总有效率达91.7%。吕洪清[11]通过隔蒜片艾炷灸脾俞、神阙、足三里、结核(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3.5寸)联合茯苓饮加减治疗结核病胃肠道反应68例,总有效率为86.8%。曾展华等[12]采用隔蒜灸足三里联合四磨汤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总有效率为92.31%,高于使用维生素B、吗丁啉的对照组的77.59%(P<0.05)。

2.4 运动神经系统 凡明海[13]采用针刺配合隔蒜/姜灸阳白、攒竹、丝竹空、太阳、曲池等穴治疗风热型面瘫,效果明显高于普通针刺组。陈美仁等[14]通过针刺结合隔蒜灸(蒜泥平铺大椎至腰俞上,艾炷灸大椎、腰俞、命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87例,总有效率为88.5%,高于普通针刺组的64.0%(P<0.05)。

2.5 其他 何静等[15]应用隔蒜灸联合小金丸治疗54例乳腺增生患者,取大蒜薄片,针刺取孔,置增生部位与膻中、太冲、肩井行艾炷灸,每穴灸5壮,治疗3个月,与单独应用小金丸的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高于对照组的83%(P<0.05)。

3 结语

隔蒜灸操作简单,治疗效果明确,可改善患者症状,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突显简便廉验的特点。隔蒜灸运用历史源远流长,当今医师在古代先贤的基础上,开拓了隔蒜灸治疗领域,通过大量的临床数据可发现隔蒜灸治疗皮肤类与呼吸系疾病如湿疹、带状疱疹、过敏性鼻炎等疾病疗效显著,在消化、运动神经方面的研究仍有待开拓。但隔蒜灸的研究仍有不足之处:①隔蒜灸的应用方法、切片厚度、刺孔、覆盖面积等操作要求未形成统一标准,缺乏统计学依据数据,在疗效对比方面存在欠缺。②隔蒜灸的研究方法大多采用联合中药、针刺等,未能明确隔蒜灸的作用。③部分研究指标受患者主观感觉影响,使实验结果可能存在误差。但当今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运用现代统计技术,突破中医研究局限,未来必将大有可为。

猜你喜欢
艾炷医家大蒜
种植大蒜要注意啥
Chinese Acupuncture
基于数据挖掘的现代湖湘男科流派医家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用药规律研究
“燕赵医学研究”栏目征稿启事
明清小说中的医家形象研究
大蒜养生法
种大蒜
防病抑咳话大蒜
隔姜灸治疗五更泻1例
周围性面瘫用苇管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