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辉
(辽宁省抚顺市中医院儿科,辽宁 抚顺 113008)
同成年阑尾炎患者相比较,小儿阑尾炎病情会更加严重,而且发生弥漫性腹膜炎、阑尾穿孔概率更高,这不仅影响患儿机体发育,更会对其生命安全有一定威胁。此外,患儿属于临床特殊群体,其器官功能不全,应用治疗性药物时会受到一定限制,而且其机体抵抗与免疫能力低下,手术毕竟属于侵入性操作,术前害怕、焦虑等情绪与术后所产生的生理性疼痛均会导致患儿出现负性治疗态度,这会影响手术顺利性与预后效果。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我院持续性加强护理服务的完善,从而研发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而且两种护理模式联合应用,不仅可调节患儿治疗情绪,还有利于术后切口愈合[1]。因此,本文就对小儿阑尾炎及时开展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小儿阑尾炎术后切口愈合效果方面开展综述。
诱发小儿阑尾炎疾病多样化,但多与神经反射、阑尾腔梗阻以及细菌感染等方面有着紧密联系,而且各个相互相应影响与作用,对小儿机体健康非常不利。
1.1 神经反射:当小儿机体受凉、胃肠功能紊乱等因素导致肠道内细菌侵入到阑尾中,从而引发阑尾出现炎性反应;胃肠功能出现障碍,肌肉反射与阑尾血管会出现痉挛状况,从而导致阑尾腔血液循环异常或者发生梗阻状况,出现炎症。
1.2 细菌感染:当小儿机体出现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性反应等疾病,细菌通过受损的黏膜到达阑尾,从而导致机体出现炎性症状。此外,扁桃腺炎、上呼吸道感染会导致阑尾壁增厚,影响血流循环速度,从而增加阑尾炎疾病发生率。
1.3 阑尾腔梗阻:阑尾腔受到粪石、阑尾扭曲等其他异物等因素引发梗阻,滞留物不断积压,从而导致腔内压力升高,阑尾壁内血液循环不畅通,细菌不断繁殖与侵入。此外,阑尾腔梗阻情况严重会使阑尾部位组织处于缺血状况,从而增加阑尾坏死与穿孔概率。
患儿年龄越小,小儿阑尾炎临床症状表现越不明显,应加强对患儿机体观察,若出现腹部疼痛与发热症状应考虑是否为阑尾炎疾病,并及时到院就诊检查,并分析疾病具体病理类型,开展相对应治疗。
2.1 小儿阑尾炎临床症状表现
2.1.1 腹部疼痛:腹部疼痛部位主要分布在上腹部与肚脐周边,持续性疼痛一段时候后会转移到下腹部,当阑尾腔处于完全堵塞时,会加重阵发性疼痛。
2.1.2 全身反应:初期,患儿体温会处于升高状态,温度在37.5~40 ℃。若受到炎性组织的侵袭,中枢神经处于紊乱状态,患儿还易出现抽搐、寒战以及惊厥等反应。
2.1.3 胃肠不适:患儿呕吐是最常见的疾病反应,而且情况较为严重,呕吐时间长,若不及时进行有效干预,会引发酸中毒与脱水症状。患儿受到阑尾炎疾病的影响,易出现腹泻,若阑尾穿孔会诱发便频[2]。
2.1.4 上呼吸道不适:小儿人群呼吸道易感染,从而加重阑尾炎疾病的发生率。所以,患儿先存在上呼吸道方面疾病,再出现阑尾炎疾病症状表现。
2.2 病理类型
2.2.1 单纯性阑尾炎:此类患儿的阑尾肿胀,黏膜处于充血、水肿状态,而且黏膜下层存在多核细胞浸润情况。
2.2.2 坏疽性阑尾炎:阑尾已为黑紫色,并有炎性细胞浸润情况,黏膜存在水肿,血管栓塞[3]。
2.2.3 化脓性阑尾炎:多数小儿阑尾炎均为化脓性阑尾炎,阑尾肿胀程度明显,而且浆膜充血严重,可观察到脓性渗出物[4]。
小儿阑尾炎疾病应做到及时诊断,尽早治疗。临床中,具体治疗方案为保守与手术形式,具体开展何种方案需根据患儿机体实际进行选择[5],从而控制疾病发展,改善患儿机体不适反应。
3.1 保守治疗:若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病程超过3 d,阑尾明显肿胀,而且腹部存在包块可对其开展保守治疗[6],合理性应用抗感染药物与输液治疗,在治疗阶段加强对患儿机体状况的观察,有情况严重立刻开展手术治疗。
3.2 手术治疗:患儿符合手术指征后,立刻开展急诊手术治疗,可选择小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或者传统手术[7]。
良好的护理服务不仅可调动患儿积极性,还可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开展中西医结合护理可有效改善患儿治疗与护理依从性,减少不安全事件发生率[8],保证治疗效果,加速切口愈合。
4.1 常规护理
4.1.1 宣教:虽然小儿认知能力较差,但护理人员多与其沟通,交流,有利于拉近彼此距离,产生信任感。护理人员在恰当的时机,对患儿与家长实施宣教,告知其手术对疾病好转的重要性,术后相关注意事宜,调整患儿治疗心态,减少哭闹、躁动等行为。同时,对患儿与家属的疑问进行解答,消除其疑虑,增加彼此信任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提高家长对护理工作的配合度[9]。告知家长,术后24 h可辅助患儿下床活动,进而促进机体血液循环,调节胃肠蠕动,以免发生肠粘连等并发症。
4.1.2 心理疏导:患儿对环境陌生,极易出现恐慌、害怕以及焦虑等情绪,家长心疼患儿内心易出现烦躁、紧张等心情,护理人员一定要安抚其情绪,还可为患儿病房放置玩具,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消除患儿负性情绪,尽可能营造舒适、温暖、有趣的环境,减少患儿陌生感与排斥感[10]。指导家长释放内心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从而传递给患儿正能量,进而达到促进疾病好转的目的。
4.1.3 术中护理:护理人员手术全程陪伴患儿,并配合医师开展相关工作,加强对患儿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观察,有任何异常立刻通知医师进行观察与处理。
4.1.4 饮食护理:当患儿排气后,才可进食,食物不可选择甜食、牛奶等,避免引发腹胀,导致机体不适。建议选择含有蛋白质、粗纤维食物,如鸡蛋糕、果汁、米汤等,不可食用生冷性、辛辣刺激以及油炸性食物[11]。在摄入食物过程中,不可边玩边吃,饭后60 min内不可做剧烈运动,饮食要细嚼慢咽,养成良好的饮食规律对自身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4.1.5 卫生护理:患儿认知能力有限,在个人卫生方面重视度不高,家长应加强此方面干预,告知患儿饭前便后洗手的重要性,有助于将细菌、病毒清洗干净,以免“病虫口入”。定期更换衣物,勤洗澡,保持皮肤整洁,保持好个人卫生,可增强机体免疫与抵抗能力,这对减少疾病的发生有着积极作用。
4.1.6 运动护理:术后,当患儿机体状况稳定后,适当的开展运动锻炼,从而调节机体血液循环,增强体质,促进疾病快速好转。
4.2 西医护理
4.2.1 疾病护理:手术成功后,及时告知家长手术结果,并将患儿推送回病房,调整其保持平卧位姿势,并加强对生命指标的观察,间隔1 h测量血压与脉搏等指标,当患儿相关指标处于平稳状态后,可调整为平卧姿势[12]。让家属多陪伴患儿,有任何异常状况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4.2.2 并发症护理:术后,定期监测患儿体温,告知患儿与家属切口保持干燥状态,并观察手术切口状况,定时更换敷料,避免感染情况出现。若在换药过程中,发现有炎性渗出物较少,可应用相关药物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促进切口愈合;术后5~7 d以出现腹腔脓肿并发症,护理人员告知患儿保持半卧位姿势,让脓液进入腹腔,从而减少中毒反应;术后发生粪瘘概率较小,一旦出现应用抗菌药物即可好转[13]。
4.3 中医护理:对小儿阑尾炎患儿应用耳穴压籽处理方法进行干预,从而达到调节机体阴阳平衡,通经活络目的,选择神门、阑尾、大肠与交感穴位,应拇指与食指进行按压,每日6~7次,每次按压5 min左右。在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指导患儿调整好呼吸频率,身心处于放松状态,尽可能想着让身心愉悦的事情,从而消除内心不良情绪,这样有利于促进患儿机体康复,加速切口愈合速度。
中医护理具有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特点,针对疾病有一定调理性作用,给予患儿情志方面的疏导,进一步改善疾病,控制相关并发症出现。此外,中医护理具有操作简单、护理安全性高、可行性强优势。针对小儿阑尾炎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可调节机体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为进一步保证护理价值,建议加强对中医护理人才的培养,并逐步完善中医护理流程,丰富护理内容,从而进一步提升护理效率与质量。
现代社会持续性发展与进步,医疗服务重点以逐渐转向为患者的心理情绪与生命质量。常规护理有利于调整患儿与家属治疗情绪,获得其对医护人员工作的支持,西药护理可预防术后并发症出现,确保手术有效性。张宝弟认为:情绪变化会影响脏器运行,而且中医护理可调整患儿机体阴阳平衡,达到扶正祛邪目的[14],提高体质,增强器官功能,从而促进切口快速愈合。刘玉能在文中表明:若想提高患儿治疗积极性,保持良好心态接受医护人员安排的治疗流程,可对其实施中医结合护理干预,调整其心态,降低手术风险,促进切口快速愈合[15]。中西医结合护理对小儿阑尾炎患儿开展,使整个护理流程更加规范与系统,提高患儿与家长对疾病的认知,增强自我管理能力,促进伤口愈合,还可改善患儿免疫系统,进一步保证手术效果。
任何年龄阶段均可发生阑尾炎,但儿童时期发生率偏高,而且疾病一旦形成,易引发腹部疼痛、胃肠不适、机体发热等症状,从而引发患儿机体营养不良,体质量下降,这对患儿机体发育与日常生活均有所不利影响。中医与西医护理模式均有各自的特色,针对小儿阑尾炎患儿开展西医护理利于控制相关并发症出现,降低疾病风险,为切口愈合创造良好条件,而中医护理通过对疾病相关穴位按压与情志护理,从而释放患儿身心不适,促进机体早日康复,两种护理形式联合应用,更可确保手术顺利性,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效促进切口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