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淑君
(大连市金州区第二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105)
头位难产指的是非正常胎位分娩导致生产难度大、对胎儿及产妇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威胁较大的情况,其主要是由于胎儿在盆腔内回转受阻而导致,其中较为常见的头位难产有持续性枕后位及枕横位两种[1]。胎位若不能较好的纠正者,主要通过阴道助产分娩以及剖宫产的方式进行治疗,但随着近代医疗研究深入,医务人员发现剖宫产对产妇及胎儿身体存在一定的不良影响,应尽可能减少剖宫产的应用[2-4]。所以对于头位难产产妇而言,医务人员应尽可能采取措施有效矫正胎位,提高顺产率,进一步保障产妇及胎儿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基于此,本院进行了活跃期采用特殊体位护理对纠正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分娩方法与效果的研究。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妇产科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接收的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产妇中选择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产妇中,最低年龄为23岁,最高年龄为30岁,平均(26.22±4.37)岁,孕周在38~41周,平均(39.51±1.79)周,其中有枕后位21例,枕横位29例;观察组50例产妇中,最低年龄也为23岁,最高年龄为31岁,平均(26.37±4.92)岁,孕周在38~41周,平均(39.44±1.86)周,其中有枕后位22例,枕横位28例。两组产妇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产妇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本院伦理委员会知晓并批准本次研究。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50例行常规待产护理,内容为:相关医护人员告知产妇分娩相关知识,并了解其情绪状态进行心理护理,同时做好呼吸以及放松相关训练,以缓解分娩中疼痛,在整个分娩过程中,指定医护人员应全程陪同,主动与产妇沟通交流,了解其需求,指导其以正确的体位分娩,必要时给予产妇非药物镇痛护理。
1.2.2 观察组 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特殊体位护理内容,内容为:医护人员指导产妇保持胎背对侧的膝胸卧位,了解产妇的头位难产具体情况,如其为枕左横或者是枕左后位的情况,则应取向右侧膝胸卧位,如果其为枕右横或者是枕右后位的情况,则应取向左侧膝胸卧位,具体的体位方式如下:医护人员指导产妇向对应方向侧俯卧,保持下腿膝关节部位为自然弯曲的状态,上腿则应为屈曲状态,可将其放置在腿架上,也可以在产妇退下放置一个枕头,需要注意的是,腿架应比床面高20 cm左右;特殊体位时,医护人员应指导产妇尽量使前胸贴近床面,并注意头部抬高,角度在30°左右。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体位主要用在产妇出现阴裂分开、会阴膨隆或者是宫口全开之前的阶段。当产妇情况发生上述变化后,医护人员应指导产妇改变体位为仰卧屈膝位,此时应注意将床面的后半部位抬高约10°。宫缩时,相关医护人员应指导产妇转变为仰卧手抱膝位,具体体位为:产妇双手抱膝,尽可能的使双腿及膝关节保持屈曲,大腿尽量贴近腹部的同时应保持尽量外展,指导产妇屏气以一定程度增加腹压,屏气同时应注意向下用力。而宫缩间隙期间,医护人员应指导产妇转变为仰卧屈膝位,并将其双腿放置在腿架上,此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指导产妇深呼吸,恢复精神、体力,为下次宫缩及后续分娩做好准备。
1.3 指标判定 比较两组产妇胎儿胎位的纠正情况,胎位矫正率=(枕横位矫正例数+枕后位矫正例数)/总例数×100.00%;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顺产例数,顺产率=顺产人数/总例数×100.00%;同时观察并记录各产程时间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4.0版本)进行统计学分析,用t进行计量资料()检验,用χ2进行计数资料(n,%)检验。P<0.05表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产妇的各产程时间对比 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50例产妇,第一产程时间平均为(8.17±2.98)h,第二产程时间为(28.24±17.04)min,第三产程时间为(6.77±4.02)min,最终总产程时间为(9.07±3.11)h;对照组50例产妇上述产程时间依次为(10.92±3.08)h、(31.49±15.44)min、(6.71±3.01)min、(11.37±3.88)h。两组对比并使用t检验进行检验,结果显示:t=4.537、0.999、0.085、3.271,P=0.001、0.320、0.933、0.002,即观察组第一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第二、第三产程时间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产妇的胎位矫正情况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50例产妇,持续性横枕位28例中纠正良好有26例,枕后位22例中矫正良好有19例,胎位矫正成功有45例,胎位矫正率为90.00%;对照组50例产妇中,持续性横枕位29例中纠正良好有16例,枕后位21例中纠正良好有11例,胎位矫正成功有27例,胎位矫正率为54.00%,两组胎位矫正率对比使用χ2进行检验,结果显示:χ2=32.143,P=0.001,即观察组胎位矫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产妇的分娩情况 观察组50例产妇中,进行顺产的有45例,顺产率为90.00%,而采取阴道分娩及剖宫产方式分娩的产妇各有2、3例,占比为4.00%、6.00%;而对照组顺产仅有27例,顺产率为54.00%,阴道分娩及剖宫产各有9、14例,占比为18.00%、28.00%。两组顺产率对比使用χ2进行计数资料(n,%)检验有:χ2=32.143,P=0.001,即观察组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持续性枕横位以及枕后位是临床上头位难产最为常见的两种类型,前者表现为产妇分娩时,胎儿头部枕部持续性处于产妇骨盆盆后方到中骨盆的位置,经过自然时间等待也不能向前旋转,最终导致难产;后者表现为胎位头部进入到产妇盆骨入口的时候,在下降过程中,骨盆横径并没有产生内旋转,进而导致难产。而当胎位纠正不良好时,产妇可以通过阴道分娩、剖宫产等两种方式进行治疗,但其预后较差,所以医院应积极研究更为有效的护理办法,以尽可能保证妊娠结局良好[5-6]。
常规头位难产产妇的待产护理内容针对性较差,其在活跃晚期多指导产妇以仰卧位待产,而这种体位对其骨盆运动存在一定的限制,使得骨盆相对来讲更为狭窄,增加胎头下降的阻力,同时还会耗费体力,延长分娩时间,并不能好地解决胎儿体位不正的情况,所以大多数产妇及其亲属后续选择通过阴道助产或者是剖宫产等方式分娩,但这两种方式均对产妇及胎儿身体存在一定的损伤,尤其是后者,所以常规头位难产产妇护理的效果并不理想。特殊体位护理矫正胎位主要机制如下:活跃期阶段,产妇可以通过侧膝胸卧位可以使得胎儿受到自身重力以及羊水浮力的双重作用,进而向前移动,使得胎儿背部由原来的枕后位移动到产妇腹部前方,同时还可以一起带动胎头枕部向前旋转[7-8]。而在产妇宫口全开后的仰卧双手抱膝位则能帮助产妇在子宫收缩力及腹压的作用下将产轴拉直,同时还能有效改善骨盆经线,增加分娩空间,使得胎儿由原来的枕后位向前旋转,进而使得胎头方向发生改变,所以其可以一定程度上缩短第二产程时间。需要注意是,特殊体位护理过程中,受体位及体位转变影响,活跃晚期时,产妇可能出现腹主动脉或者是下腔静脉血流受阻的现象,胎儿则可能出现宫内缺氧、胎盘循环障碍等情况,所以相关医护人员应尤其注意产妇的舒适度,主动询问产妇的身体及心理情况,以保证特殊体位护理质量,同时医护人员应尽量创造对跪式、站立等体位较为有利的条件,以进一步保障产妇及胎儿的健康与安全[9-10]。需要注意的是,在待产及分娩过程中,相关医务人员应充分了解产妇身体情况、胎儿情况、产妇及其亲属的意愿,而后再选择合适的方式分娩,以保证产妇身体、心理均处于接受良好的状态,保证后续分娩的顺利进行。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的第二、第三产程时间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第一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顺产率以及胎位矫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上述情况相符。
综上所述,对于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产妇而言,其活跃期采用特殊体位护理方法可有效矫正胎位,利于顺产,同时还能缩短分娩时间,减轻产妇痛苦,可有效改善分娩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