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厚建,林红丽
(山东省荣成市人民医院,山东 威海264300)
整体观念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源于古人特殊的思维方式。因此,探求古人特殊的思维方式,才能保持中医的特色和优势。
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念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天人相应,二是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现代生物全息律与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念相吻合,古时虽没有全息律的概念,但古人早已认识到人与自然界存在全息性质的联系。如孟子说:“万物皆被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人身具有宇宙的全息,返身自求使形神合一,这就是最大的快乐。他提出“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学问之道,从根本上讲就是把迷失方向的心找回来。古人认识事物所形成的整体观念与古人注重修身养性、返身而求,使特殊思维方式得到充分展现有关。
中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对古代医家的思维方式有很大影响。道学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并普遍存在于天地万物之中。道在人的心中称为道心、真知或元神,人们通常所用的那部分心智称为人心、灵知或识神。道在心中,如月在水中,就像知水中月即知空中月一样,得自我心中的元神真知即是得道。得道即是天地万物与我同体的境界,这就是古人常说的“天人合一”。古人认识事物所形成的整体观念,取决于认识的主体——心智本身的整体性。由于元神真知具有“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整体性,说明整体观念是古人元神真知得到充分展现所取得的宝贵经验。
古人认为,阴阳是宇宙间普遍的规律。人的心智也不例外,同样有阴阳之分。元神真知源于先天,一切境遇不迷,故属阳;识神灵知来自后天,且见景生情,随风扬波,故为阴。二者相互依存,互为体用。灵知无真知则不灵,真知无灵知则不知。平常人识神灵知执迷于外,元神真知掩盖于内。求得元神真知的方法是收心,收心之法是破除人心(识神)对外界事物的执着。识神不着于外,则自然归根与元神合一。识神归根而静,则元神发挥作用,这就是道学中所讲的“识神止,元神兴”。
古代很多书籍中都证实这种特殊思维方式的存在。如《黄帝阴符经》中有:“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庄子说:“人皆尊其知之所知,而莫知恃其知之所不知而后知,可不谓大疑乎。”“知止乎其所不知,至矣。”这里的“不神之神”与“不知之知”都是指元神(真知)。儒学所讲的“正心”亦是指这种“不知之知”。如《大学》讲:“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也。”佛学认为“知见立知即是无明,知见无见即是涅槃”,有知见却不知有知见的这种境界,佛学称为“心的一境性”。道书《西升经》认为:“能知无知,道之枢机。”因为知道有无知之知的存在,才有希望断除所知障,从而获得真知。历代医家都重视这种特殊的思维方式,赵学海说:“医理无穷,脉学难晓,会心人一旦豁然,全凭禅悟。”薛雪说:“因知不根于虚静者,即是邪术;不归于易简者,即是旁门。”
综上所述,整体观念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与古人特殊的思维方式得到充分展现有关。古人特殊的思维方式是中医的特色和优势所在,而欲探求古人特殊的思维方式又必须学习中国古代文化,无论是道学的“识神止,元神兴”、佛学的“转识成智”还是儒学的“格物致知”,都是教人破执收心以获得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