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同型半胱氨酸、VitB6水平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研究分析※

2020-05-22 07:14:06黄萃影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8期
关键词:后囊活性氧皮质

黄萃影

(广东省雷州市人民医院,广东 湛江524200)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ge-related cataract,ARC)是常见的白内障类型,好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的可能性就越高。其发病原因与生理性老化、营养不良、内分泌紊乱和代谢异常有关,两眼均可发病,病理变化在于晶状体因某些原因发生混浊,进而影响视网膜成像,使视物不清。患者主要表现为眼前存在固定不动的黑点,视力呈现无痛性、渐进性下降,严重者会造成视力永久性损伤甚至失明[1]。研究显示,活性氧类生成过多而引发的氧化应激可以推进ARC的发展,而活性氧类生成的最主要原因是血浆中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升高[2]。有研究证实,Hcy水平的高低已成为ARC的危险因素,而Hcy水平的高低与维生素B6(VitB6)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3]。因此,本文选取50例ARC患者和50例健康人进行对比研究,探讨Hcy、VitB6水平与ARC之间的关系。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雷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ARC患者为研究组,另外选取5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研究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55~79岁,平均(65.3±5.3)岁。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57~81岁,平均(64.8±4.9)岁。根据晶状体混浊程度[4]将ARC分为皮质型、核型、后囊下型和混合型,其中皮质型16例、核型12例、后囊下型13例、混合型9例。

1.2 纳入标准 ①研究组患者均经过眼科综合检查,确诊为ARC,符合《眼科学》中白内障的诊断标准[5];年龄均在50岁以上;患者均自愿参与本项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对照组纳入人群无白内障和其他系统性疾病。

1.3 排除标准 患有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病变和糖尿病者;存在创伤、青光眼或眼色素层炎等疾病者。

2 方法

2.1 观察指标 收集两组外周血液后,以2 000 r/min离心5 min,吸取上层血清;再以12 000 r/min离心10 min,待离心结束后吸取上层血清,置于-80℃保存。VitB6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ELISA),检测试剂盒由苏州浩欧博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生产。Hcy使用深圳市恩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操作步骤严格遵守使用说明执行,记录两组 Hcy、Vit B6水平。

2.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两组VitB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Hcy水平分别为(12.31±2.55)μmol/L、(10.85±1.89)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RC分型中,皮质型ARC组和后囊下型ARC组的Hcy水平分别为(13.44±2.61)μmol/L、(12.44±1.84)μmol/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囊下型组的VitB6水平为(39.68±5.73)nmol/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研究组及各种ARC分型组Hcy、VitB6水平与对照组之间的比较(±s)

表1 研究组及各种ARC分型组Hcy、VitB6水平与对照组之间的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Hcy(μmol/L) VitB6(nmol/L)研究组 50 12.31±2.55▲ 41.42±5.23对照组 50 10.85±1.89 41.67±5.13皮质型组 16 13.44±2.61▲ 41.93±5.54核型组 12 11.59±2.42 40.88±5.03后囊下型组 13 12.44±1.84▲ 39.68±5.73▲混合型组 9 11.67±2.42 42.63±4.95

4 讨论

研究表明,人体血液中Hcy水平过高会导致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产生过多的活性氧类,从而引发ARC[6]。韩亚迪等[7]研究显示,通过对Hcy水平变化的监测,在早期预测ARC、皮质型ARC和后囊下型ARC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并通过对127例ARC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研究发现,Hcy预测ARC时曲线下面积(AUC)为0.689,预测皮质型ARC时AUC为0.805,预测后囊下型ARC时AUC为0.742,表明Hcy水平在预测皮质型ARC和后囊下型ARC作用显著。此类现象发生的原因可能与Hcy诱发的未折叠蛋白反应有关,未折叠蛋白反应可通过活性氧类的形成,加速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凋亡,促进皮质型ARC的形成,而后囊下型ARC的形成与玻璃体内的Hcy水平过高也有密切关系[8]。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Hcy水平比较存在显著差异,而在研究组ARC患者分型中,皮质型ARC和后囊下型ARC与对照组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表明Hcy可以通过自身氧化破坏正常细胞的氧化还原状态,影响其还原氧化,导致患者出现代谢异常,从而促进ARC的形成。研究表明,VitB6是Hcy代谢的辅助因子,在调控Hcy水平方面作用显著[9]。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和各种ARC分型组的VitB6水平与对照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但后囊下型ARC组的VitB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对Hcy和VitB6水平进行监测可以为ARC早期诊断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10]。

综上所述,ARC患者血液中Hcy水平与正常人Hcy水平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可用于ARC患者的早期诊断。同时Vit B6水平的高低可用于辅助判断后囊下型ARC,且临床诊断价值突出。

猜你喜欢
后囊活性氧皮质
基于基因组学数据分析构建肾上腺皮质癌预后模型
皮质褶皱
迎秋
睿士(2020年11期)2020-11-16 02:12:27
白内障超声乳化前囊联合后囊抛光对后囊浑浊的疗效观察
医药前沿(2020年13期)2020-08-22 08:19:30
低频超声生物显微镜在晶状体后囊观察中的临床价值及意义
外伤性白内障术前眼B超检查临床效果研究
马来西亚综合医院后囊破裂的诱发因素与相关性及结果分析
TLR3活化对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内活性氧簇表达的影响
山东医药(2015年38期)2015-12-07 09:12:28
硅酸钠处理对杏果实活性氧和苯丙烷代谢的影响
O2联合CO2气调对西兰花活性氧代谢及保鲜效果的影响
食品科学(2013年24期)2013-03-11 18:3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