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背俞穴对中风后气管切开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2020-01-12 00:46刘士博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6期
关键词:中风气管疗程

刘士博

(辽宁奉天中医院,辽宁 沈阳 110016)

中风是一类发病率极高的血循环障碍性病症,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近些年,该病的患者人数越来越多,残死率大大提高,特别是急性中风,患者的情况通常较为危急、变化快,且常存在呼吸异常表现,须尽早治疗[1]。基于此,本研究为了进一步针刺背俞穴对中风后气管切开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筛选本院60例中风后气管切开患者的治疗情况展开分析,见下述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筛选本院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60例中风后气管切开患者,纳入标准:①均经头颅CT、MRI等检查确诊,符合中风诊断准则;②行气管切开术留置套管;④生命体征稳定;⑤既往无呼吸系统疾病;⑥对本研究知情且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疾病;②合并严重器官、系统疾病;③精神疾病;④背部大面积皮损。按照治疗方案的差异性将其患者纳入常规组与针刺组各30例。常规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56~89岁,中位值(68.7±4.9)岁;病程12 d~6个月,中位值(2.5±0.9)个月;气切天数10~29 d,中位值(20.6±7.1)d;发病因素中,脑出血13例,脑梗死17例。针刺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56~88岁,中位值(68.3±5.0)岁;病程12 d~6个月,中位值(2.6±1.0)个月;气切天数10~31 d,中位值(20.7±6.8)d;发病因素中,脑出血12例,脑梗死18例。对比两组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常规组:应用基础治疗及常规体刺治疗。基础治疗措施包括营养脑神经、改善血液循环以及基础疾病治疗。常规体刺治疗方法:穴位选取百会、内关、尺泽、合谷、曲池、手三里、委中、三阴交、足三里、太冲、血海、丰隆、阴陵泉,百会、内关采用捻转泻法,三阴交、足三里采用提插补法,其余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运针1 min。6 d为1个疗程,隔1 d进行下1个疗程,持续治疗1个月。

针刺组:常规组的基础上应用针刺背俞穴治疗,即穴位选取双肺俞、双脾俞、双肾俞,患者侧卧,使用0.30×40 mm毫针,75%酒精消毒,脾俞、肾俞直刺,进针25 mm;肺俞针体和皮肤夹角呈45°,倾斜捻转刺入,进针20 min,得气后运用平补平泻法,以捻转法为主,幅度、频率适当,以2/3转为限,频率90次/min,各穴位进针3 min后出针。6 d为1个疗程,隔1 d进行下1个疗程,持续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①对比两组的症状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分级量化表进行评分,症状包括喘息、咳嗽、痰量、胸膈满闷、肺部哮鸣音,轻、中、重分别记0、5、10分[2]。②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参照症状积分进行评定,根据[(治疗前积分-治 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进行分级,分为治愈:症状基本消失,积分减少95%以上;显效:症状明显改善,积分减少70%以上;有效:症状改善,积分减少30%以上;无效:症状无改善,积分减少30%以下;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N×100%[3]。

1.4 数据处理:运用SPSS19.0软件,计量资料、计数资料以(±s)、%表示,行t、χ²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症状积分对比:常规组治疗前的症状积分为(34.0±11.5)分,治疗后为(18.8±16.0)分,针刺组治疗前的症状积分为(34.5±11.2)分,治疗后为(9.0±10.4)分,两组治疗前的症状积分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针刺组治疗后的症状积分低于常规组治疗后,对比差异显著(P<0.05)。

2.2 临床疗效对比:常规组治愈3例,显效7例,有效1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0.0%(21/30);针刺组治愈7例,显效13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28/30);针刺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在中医学中,中风始终位列内科的四大难治之症(风、劳、鼓、膈)中,且名列前茅,由此可知,该病的治疗存在较大的难度,病症本身的风险系数也较高,极易导致患者死亡[4]。通过研究学者们多年的探索,目前,中医在中风的治疗中已经累积了丰富的经验,并使该病的治疗效果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并且,随着临床的不断深入,中风的中医治疗方法越来越多,当前常用的有中药、针灸、推拿、物理等疗法,虽然不同疗法的治疗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均具有毒性小、费用低、适应广等特点。

对于中风后气管切开患者而言,由于脑部原发病灶受损、神经功能缺损,因此易引发肺炎等并发症。针刺背俞穴可增强背部肌肉的核心力量,使其带动颈部、胸壁、膈肌、腹部等肌群的功能,以此达到正性肌力的目的,因此能促使肋间肌、肩肿带肌的康复,增强呼吸功能[5]。本研究结果显示,针刺组治疗后的症状积分低于常规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提示针刺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效果优于常规组。

综上所述,针刺背俞穴可明显增强中风后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功能,值得临床推行。

猜你喜欢
中风气管疗程
气管切开术后不同类型气管套管的并发症及处理策略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气管狭窄病人导管插管二例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神奇T恤助力防止中风
治前列腺增生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中药面膜祛除黄褐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