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和任务携手,立人与素养并重

2020-01-11 01:19张中法
关键词:嘉兴命题考查

张中法

摘要:命题是课程改革的风向标,命题导向应当引领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落实新课标要求。2020年嘉兴中考语文卷做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探索,情境和任务携手,立人与素养并重。具体而言,创设多重情境,完成典型任务;引导积极语用,开展项目学习;聚焦社会热点,注重立德树人。

关键词:情境任务核心素养积极语用立德树人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经历八次课程改革,中学语文课堂满堂灌、碎问碎答式教学虽有改观,但距新课标提出的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尚有差距。对于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新课标指出了明确的途径:创设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让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发展四种核心素养。作为课程改革风向标的中考命题,如何引领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落实新课标要求?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实问题。2020年浙江嘉兴中考语文卷做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探索,下面试做评析。

一、创设多重情境,完成典型任务

以情境任务作为试题主要载体,学生在个人体验、社会生活和学科认知等特定情境中完成不同学习任务,以呈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多样化。2020年嘉兴中考语文卷(以下简称“嘉兴卷”)沿袭了2019年的命题风格,整卷由一个主题引领,构成一个宏观情境,在“信仰与力量,传承与前行”这一主题下,分设5个专题,形成5个独立情境。5个专题分别是:探寻精神之源、触摸时代脉搏、汲取经典智慧、感悟家国情怀、表达理性思考。5个专题看似独立,实则从内容、方法到思维层级均呈螺旋上升态势。

(一)在个人体验情境中推进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嘉兴卷的文学作品阅读选用了一篇网络小小说《剃头匠》作为考查语料,文前有提示语:“为向建党百年献礼,校电视台摄制组拟把下面的小小说拍成微电影,邀请你一起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文后设置的一组任务如下:

任务一:摄制组想做前期宣传,请你根据小说内容,用简洁的语言给这部电影写一个剧情介绍。

任务二:摄制组认为文中画线部分父亲言行的描写不够真实,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任务三:为帮助演员深入把握小说,请就文中“剃具”的作用谈谈你的理解。

任务四:摄制组对“谁是小说主人公”争论不休,对此话题你怎么看?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这个题型设计侧重个人体验情境,融汇了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三种实践活动。把小说阅读嫁接到学校拍摄主旋律题材微电影这一情境中,原本作为小说阅读考查的情节概括、语言赏析、线索抓取、主人公辨识,转化为电影摄制中的剧情介绍、对白探讨、道具质疑、主角确认。考查的内容其实没什么变化,但在这样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情境(拍微电影)中,学生就不能简单地提取信息、理解阐释、介绍说明、筛选提炼,还需要推断探究、赏析评价、应对交流、解决问题,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批判性和独创性均得以发展与提升。

嘉兴卷写作板块的任务二命制了两个材料作文题,题目1用一段关于“熟悉和陌生”的议论性文字作为启发材料,题目2摘录了中考前不久发生在天门山的翼装女飞行员失联的事件作为素材。两则材料构成了特定的写作情境。题目1的思辨色彩相当浓厚,或许是考虑到初中生人生阅历尚浅、阅读积累不够丰厚,命题者限定写成记叙文。学生须在“熟悉和陌生”有关的情境中搜索素材,展开想象。尽管题目降低了难度,但学生面对“熟悉和陌生”这样一个饱含哲学意蕴的命题情境,选材必然比通常写记叙文考虑得要深、更广。确实,有时我们会产生顾城诗中描绘的“你一会儿看云,一会儿看我,我觉得你看云时很近,看我时很远”之感,有时又会像宝玉初见黛玉时所说“这妹妹我像是在哪儿见过的一般”那样。看似矛盾对立,实则辩证统一的命题对学生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题目2要求学生对遇难翼装女飞行员之前公开表明的“我为自己而活,我不后悔我的选择,我会坚持我选择的路”这一人生观发表议论,同样是富含理性色彩的命题。对正处于人生观形成阶段的初三学生而言,这个话题尽管沉重却必须面对。统编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一文有言:“(生和义)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的观点学生未必认同,可设想自己未来要走的路,情况就不一样了。这个命题情境指向明确,即促使学生思考如何学会健康生活,追求有品质的生活。

(二)在社会生活情境中磨砺语言的建构与运用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需要在真实的语文学习任务情境中综合考查。如嘉兴卷专题五的任务一:

为以优异生态环境质量向建党100周年献礼,禾山社区居委会将开展“生态文明示范社区”宣传活动,并发布了“生态文明示范社区宣传大使”招募计划。小舟想报名参加。请根据下面材料中的信息,以小舟的名义撰写一封自荐信(200字以内)。

姓名小舟出生年月2004年6月民族汉政治面貌共青团员学历初中学校嘉舟实验学校实践

经历五年级,获市“少年金话筒”比赛金奖,校跳绳比赛一等奖。

六年级,参加区“五水共治”义务宣传活动。

七年级,参加校“围棋入门”“垃圾分类宣传员”培训班。

八年级,获计算机一级证书,校“数学思维”竞赛一等奖。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倡导“评价即学习”的理念,新课标同样强调评价的过程即学生学习的过程,主张围绕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学习活动,在真实的语文学习情境和活动任务中,全面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嘉兴卷把应用文写作设置在向建党100周年献礼的“生态文明示范社区宣传大使”招募活动这一特定的社会生活情境中,情境设置贴近学生社会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參与意识,引导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嘉兴南湖红船精神这个独特的红色文化元素在当地妇孺皆知,这个情境任务准确地把握了“社会参与”“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素养能力培养取向,同时,让学生在积累整合、筛选提炼中完成陈述说明、表达交流,目标直指语言建构与运用。

(三)在学科认知情境中抵达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以文言文为主的传统文化学习过程中,语言材料是无法彼此孤立而存在的,而应结合学习者自身的背景知识、个体经验、社会情境等要素成为相互关联的内容单元。如嘉兴卷的文言文阅读考查,命题者把它放到学校“学经典古文,悟文人情怀”阅读素养展示活动这样一个贴近真实生活的学科认知情境中。选文《跋傅给事帖》,其后任务二、任务三如下:

任务二:小舟找到了对本文的评论文字“描叙简洁传神,议论旗帜鲜明,抒情爱憎分明”,但他还是一知半解。请你结合原文,帮助他赏析下列句子的精妙之处。

(1)亲见当时士大夫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哭。

(2)志士仁人抱愤入地者可胜数哉!

任务三:小舟有个疑问,文中“死者可作,吾谁与归”,和《岳阳楼记》中的“微斯人,吾谁与归”这个句子类似,两者表达的情感一样吗?请你结合作品为他解惑。

任务二一改文言文句子翻译这种机械式考查方式,尝试文、言统一,使学生不再纠结于一字一词之得失。完成这个任务,学生思维要经历整体感知、信息提取、理解阐释、推断探究、赏析评价等一系列运转过程。因为句中没有偏僻、疑难字词,命题者巧妙地以当下文学作品句子赏析的方式来考查文言素养。任务三把课内外知识联结起来,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使学生领悟同一句话在不同语境中的迥异含义。结合情境导语“悟文人情怀”,学生不难理解两位古代文人同是忧国忧民但又有显著区别。完成此任务,同时考查了学生积累整合、筛选提炼、解决问题等素养。

二、引导积极语用,开展项目学习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潘涌教授将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表述为“积极语用”。潘涌教授认为,语文教学宜以培养学生接受为主的静态知识学习升级为表达为主的动态语用活动,由接受本位转化为表达本位。他把语文学习归纳为“读、听、视、说、写、思、评”,其中,“读、听、视、说、写、评”为外语用,“思”为内语用,是核心要素。“读、听、视”属于静态知识输入,其中,“视”包括读图、看漫画、欣赏影视作品、阅读网络文学等教材外的语文资源学习。“说、写、评”属于动态语用输出,其中,“评”包括对社会热点、文化传统、时事新闻等的个性言说。

从发展的角度考察,“读、听、视、说、写、思、评”语用观全面超越了习用已久的“听、说、读、写”语用观。积极语用观意在一改以往机械记忆、枯燥阅读、呆板表述为主动思考、灵活运用、思辨表达。

研读手头50份全国各地中考语文卷,基础积累、古诗文默写、名著阅读几块内容,有26份试卷仍沿袭以前静态知识机械式考查的方法,大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部分地区开始设置一些简单的文本情境来考查,比如在一段话中考查生字、拼音、词语、病句等基础知识,但总体上停留在静态考查层面。嘉兴卷别出心裁,让小舟、小嘉两个虚拟人物在“探寻精神之源”这一情境中依次完成“见证奇迹”“传承精神”“领略诗韵”三个专题任务,开展项目学习。字、词、句问题镶嵌在一段颂扬建党100周年中国取得伟大成就的序言中,古诗文默写以围绕“红船精神”的名句填空展开项目学习,诗词赏析则以根据提示配解说词的方式呈现。评价的方式不再是单一追求语文知识点的细碎与分解及语文能力的线性发展,而是通过情境将不同层次的问题综合在一起,关注的是学生运用这些知识能做什么,指向的是学生的言语实践行为表现,而不是剥离掉过程的、对静态问题答案的陈述。

三、聚焦社会热点,注重立德树人

近几年来,浙江省各地市中考命题在响应新课标理念方面走在前列,在接轨高中教育、学习高考命题方面表现出积极的探索姿态。

例如,新课标18个学习任务群的第二个项目“当代文化参与”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剖析、评价文化现象,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增强文化自信。嘉兴卷这两年在聚焦社会热点、注重立德树人两方面颇下功夫。

考查语料大面积采用“时鲜”题材,文学作品阅读选用的小小说《剃头匠》在中考前一个多月才发表于“江山文学网”,内容涉及新冠肺炎疫情。非文学作品阅读以两则新冠疫苗研发材料组成非连续性文本。综合性学习情境材料涉及“五水共治”“生态文明示范社区”等嘉兴城乡建设热点。写作题目2的情境材料取自中考前一个多月的社会事件。嘉兴卷选用语料力求时代性、典型性、多样性,以期引起学生关注社會民生,从中获得对当代文化问题的思考,显得独树一帜。

嘉兴卷命题思想充分展示了“坚持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这一基本理念。整卷以建党100周年学校开展“信仰与力量,传承与前行”主题学习活动为宏观情境,专题一有“红船精神”名句项目学习,专题二的两篇阅读有颂扬新冠抗疫平民及英雄人物内容,专题四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当然,中考命题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嘉兴卷虽在上述几个方面走在课改前列,但也不乏值得商榷之处,欢迎更多方家参与评述。

参考文献:

[1] 冯善亮.增加选择空间,凸显核心素养——2020年中考作文试题综述[J].中学语文教学,2020(9).

[2] 潘涌.积极语用教育观对“听说读写”论的超越[J].课程·教材·教法,2014(10).

[3] 李倩,辛涛.核心素养视域下语文考试评价内容与方式的变革[J].基础教育课程,2018(19).

[4] 徐玉根.现代文阅读情境任务型试题命制思考[J].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19(7/8).

猜你喜欢
嘉兴命题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嘉兴融沪记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新性质及应用
嘉兴城区话的声母、韵母变异
例析近年高考中焓变的考查要点
圆锥曲线的两个孪生命题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浅谈“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