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教研共同体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20-01-11 01:19朱建明
关键词:南京市共同体教研

朱建明

摘要:推进区域教研建设,真正做到研以致用、适切有效,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为加快解决初中教育发展的“短板”问题,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南京市开展“薄弱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主要着力于重组教研体制、凝聚教研理念、强化同伴互助、突出资源建设、推广榜样范例五个方面。

关键词:区域教研共同体建设薄弱初中新优质初中

推进区域教研建设,真正做到研以致用、适切有效,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优化教研体制和教研理念,规划系列项目活动以有效引领校际同伴互助,共建、共享适宜的基本资源,抓取建设过程中的榜样范例并推广。

南京市薄弱初中,由于历史、现实的种种原因,在教研上存在教师动力不足、学情把握不够、资源供给不善、专业支持缺乏等问题,导致学校和区域教研无法达到应有成效。为加快解决初中教育发展的“短板”问题,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015年9月,南京市教育局決定开展“薄弱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后称“南京市新优质初中创建工程”),在全市12个区遴选了46所薄弱初中,开启了建设之路。南京市薄弱初中教研共同体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重组教研体制

按照理想教研蓝图变革薄弱初中的教研和教学,有必要把这些学校从现行教研体制中剥离出来,加以调整和重组,以便构建良好的教研生态。调整、重组工作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选取栖霞区、江宁区、浦口区的薄弱初中组建首个教研共同体,命名为“以学定教教研共同体”。每个区确定一所学校为某一门学科的研究基地校,其运作路线一是以市教研室牵头三区教研室直达共同体学校,二是以市学科教研员牵头三区学科教研员直达各共同体学校学科教师。这种工作架构源于各区之间存在各自的诉求,由市级教研层面领衔,可以平衡各自需求,建立协调合作会商机制,为共同体的运行铺垫良好基础。

第二阶段,成立鼓楼区等四城区薄弱初中“区域教研发展联盟”。除了学习借鉴栖霞区等三区教研共同体的做法之外,还将教研触角延伸至学校管理者,通过提高12所城区薄弱学校教学管理水平,拓展建设视野,丰富建设内容。

第三阶段,促进雨花区、江北新区、六合区的薄弱初中学校教研结盟,高淳区、溧水区的薄弱初中教研结盟,以“资源共享,携手并进,寻求突破,共同发展”为宗旨,以成功创建“新优质初中”为愿景,以实现成员校的共同发展为目标。

至此,南京市46所薄弱初中组成的四大教研共同体全部成立,初步完成了教研架构和组织体系的重组。

重组教研体制,成立区域教研共同体,为南京市薄弱初中向“新优质初中”转型搭设了各类有别于以往的教研交流平台和展示舞台,也为发展中具有类似困境的薄弱初中提供了参照。此举着实是区域教研建设工作迈出的坚实一步。而错时成立区域教研共同体主要在于兼顾市级教研力量的工作力度与成效,以及先行先试探索过程中的动员能力和实施深度。

二、凝聚教研理念

教研改革的基本效力往往来源于教研理念的品质与内能。教研改革的真正切入点是凝聚教研理念,并将其品质与内能投射到教研实践中,以提升其对教研改革全局的引导力和统摄力。

“南京市新优质初中创建工程”的教研改革理念走的是经验筛选之路,采用调研采集、提炼概况的方式。为了重视学情,提升学生学习动力,提出“以学定教、学练融合”的理念,突出“精准教学”“自主学习”“有效训练”的价值;为了激发教师教研热情,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来鼓励教师深度参与,提高责任感和使命感;以“联合搭台,各展风采”来研究课堂教学本真问题;以“难度降低,进度放慢,效果扎实”来实施“低、慢、实”的教学要求,促进教研和教学落细、落实;用“教学生能懂的”“练教师教过的”“考学生能做的”“补学生紧缺的”“评学生进步的”这些朴素话语,诠释“教、练、考、评、补”等教学环节,并通过联合自编的“前置性学习反馈单”“导学案”“学练案”“课课练”“作业单”等加以落实。这些理念在各区域教研共同体创建之初便获得了高度认可与实践渗透、融合。它们是对当下区域教研建设最好的发问,也是突破教研实践禁锢的有效发力点。

三、强化同伴互助

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人反思是学校教研工作的三个基本要素。就区域教研共同体而言,其核心要素在于同伴互助,通过互助氛围的营造,激发学校教师的教研动力和活力。其中,教研项目设计和路径规划就显得至关重要,是区域教研共同体内涵建设的必由之路。强化同伴互助的项目活动主要有四个:

(一)围绕教学质量的诊断与改进活动

比如,2017年1月,南京市开展薄弱初中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教师命题研训活动。由市学科教研员领衔,组织栖霞区等三区学科教研员,一起指导薄弱初中学科教师开展命题、测试、质量分析工作,并遴选出完成命题目标的试卷以及相应质量分析,进而指导教学改进。

(二)课堂教学展示研讨活动

南京市每个区域教研共同体以学科为单位,每学期开展一次课堂教学展示研讨活动。这些活动为薄弱初中搭建了研究交流平台。同时,以市级公开课和讲座为标准,基于案例、课例、专题开展研究分析,突出问题解决。这些可以帮助薄弱初中教师在学科教学实践中,将遇到的问题和难题转化为要解决的专题,通过参与者的说课、议课、评课,形成深度的教学评议和分析,并开展持续深入的教学研究。

(三)课堂教学设计比赛活动

比如,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薄弱初中学科教研组建设,2017—2018学年度,南京市教研室组织了面向所有薄弱初中的教学设计大赛。大赛历时一年,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历史七个学科,包括学校学科教研组自评与推荐、市级学科评审组评审两个阶段。

(四)课堂教学评价研讨活动

我们还开展了“新优质初中课堂教学学科评价研究活动”,让各个区域教研共同体分学科研制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并集中研讨,由市教研室各个学科教研员领衔,研制了“南京市新优质初中课堂教学学科评价标准”。而后,通过各个学科开设公开课、展示课将其修改完善。

上述项目活动的开展,目的是营造共同研究的教学氛围,使每一位教师成为共同体中富有创新、合作精神的一员,让每一位教师在学习他人教学经验的同时,又提供共享经验,让每一位教师不仅研究自己的教学,同时研究同伴的教学,通过相互支持与帮助各自得到长足发展。

四、突出资源建设

在区域教研共同体创建的初期,教研实施环境离学校实际需求差距较大。为此,我们尽力发挥市、区级教研部门的作用,突出基本资源建设,以期强基、固本、提效。

一是教学管理者与教师队伍的人力资源建设。南京市教研室配合市教育局共同研究、整体规划、系统实施教学管理者与教师的培训,努力构建研训一体化的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坚持集中研训与过程研训、常规研训与专项研训、区域教研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方式。学科教师集中培训全覆盖,过程培训渗透在每学期常规的教研中。

二是课堂教学规范化资源建设。我们对常规教学提出基本规范要求,制订了《南京市新优质初中教学建议》和《南京市新优质初中学科教学建议》,涉及教学管理、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校本教研、教学评价、资源建设等方面。同时,开展市级课堂教学竞赛活动,并将各个学科的优秀案例结集发表,以此深化课堂教学规范性要求。

三是基础性课时资源建设。包括:栖霞区等三区教研共同体的课堂达标基础练习、专题复习基础过关题、课前5分钟基础练习、初三专题复习案等;鼓楼区等四城区教研共同体的基础性“作业单”;雨花区等三区教研共同体的“学练案”;等等。这些由全体教师共建、共享的资源形成“资源包”,为薄弱初中教研工作带来了丰富和深刻的变化。

五、推广榜样范例

所谓“推广榜样范例”,就是以教研中产生的榜样范例为支撑,通过呈现、展示这些榜样范例积极的实践效果,彰显教研实践的生动影响,激发教师、教研人员参与并持续实践的热情。

南京市区域教研的榜样范例推广是从栖霞区等三区教研共同体开始的。栖霞区等三区教研共同体最先成立,创建工作先行先试,给其余三个教研共同体的建设工作提供了实践范本,指明了前行方向。同时,也给其余三个教研共同体跟紧“前行者”的步伐拧紧了发条。其后是鼓楼区等四城区教研共同体的“作业单”和“教学管理者论坛”。这些教研建设榜样范例,经过大力推广,其示范辐射作用显著发挥,增强了区域教研的内在影响力和外向扩展力。

学校教研的榜样范例推广是从滨江中学的“学练案”开始的,其后还包括江心洲中学的“共生课堂”、莲花实验学校的“微教学和分时段课堂教学评价”、文枢中学的“学思练课堂”、九龙中学的“‘1531慧学课堂”,等等。这些都是南京市课堂教学设计大赛中涌现的佼佼者。这些榜样范例通过自我建构有效课堂,努力穿透现实困惑,真正研究、解决教学问题。课堂教学发生正向变化的学校教研建设范例,不仅打开了具有深刻魅力的问题解决窗口,也为区域教研共同体的建设成效做了注解。

概而言之,区域教研共同体建设,拓展了南京市薄弱初中教研的视界与内涵,激发了基层教研的工作热情,同时带来了学校教研工作的自我更新与重建,推進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

猜你喜欢
南京市共同体教研
爱的共同体
刘辉
挖藕
抗疫中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中部非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占比下降至2%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南京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