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后复习的设计探讨

2020-01-11 08:45张莲荷
考试周刊 2020年105期
关键词:复习课小学数学

摘 要:数学复习怎么进行一直是值得探讨的话题,部分教师为了图复习量,给学生留尽可能多的重复内容,学生们感到很疲惫。如何使复习课既能达到巩固教学、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又显得生动有趣呢?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的实践经验,就小学数学的课后复习设计进行探讨,指出一些基本原则和基本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复习课;设计探讨

数学学习离不开大量的课后复习,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讲究一定的策略和方法,才能保证复习效果的获得。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指出:“学习有两个过程,一个是从薄到厚,另一个是从厚到薄”。也就是学习既要有量的积累,也要有质的提升。对于小学数学学习来说,教师在进行复习设计时,不仅仅要对知识点、典型题目进行回顾和反思,还要引导学生实现数学学习“质”的飞跃。这个过程的实现,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探索。

一、 小学数学复习课程现状

在小学阶段,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它的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習信心和整个学习的热情。因此,老师和家长都特别注重学生小学数学的学习。就教师课堂教学来说,近几年新的教学手法教学模式不断出现,对构建高效课堂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往往忽视对学生课后复习的指导,这也影响着学生作业和考试的正确率。

对小学数学的复习设计来讲,老师们都希望学生能够在规定的作业中,熟悉尽可能多的数学知识。这和“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数学的学习,传统的应试教育无论家长还是教师都比较看重分数,不是很考虑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和爱好,这也直接影响到学生数学复习的效果。

如何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和复习观念,让学生在复习的时候既能掌握数学知识,又能在复习中提升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这是我们老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要提高课后知识复习重要性的认识,抓好课堂重点难点的教学外,要让课后复习成为课堂教学的好助手,双管齐下最终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和学习效果。

二、 小学数学复习课的基本原则

(一)构建数学知识网络

数学知识点是比较分散的,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还无法自主地把各个知识点进行串联。在较长时间的数学学习中,很多知识点也不能前后衔接,因此在进行复习的时候,老师要把分散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使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进行条理化和系统化的复习。最终使学到的知识成为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二)更新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遵循《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数学教学面向的是所有学生,实现每个学生都能走进数学,学习数学,学习必须的数学知识。不同的学生能获得不同的数学发展。学习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三、 小学数学复习课的策略方法

(一)认真梳理,形成体系

数学知识的复习应该是在一个完整的体系中进行的。在这个体系中涉及的各个知识点需要学生逐一掌握。因此老师要根据知识点的轻重和难易,结合学生的学习现状,采取合适的复习方式。相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老师要带领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可以采用问题导向法来实施。

例如,在进行三年级数学万以内的加减法相关内容的复习时,可以把加减法内容通过一段话来进行描述,用课本里面的知识点作为关键词,让学生填入这段话中。通过这样的作业形式,可以使1~4年级的小学生真正地学会梳理知识,初步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思考。对于年级稍高的学生来说,教师要学会放手,让他们去自行进行知识点的梳理,比如利用知识体系图或者树形图把单元知识或者知识之间的联系梳理清楚,促进他们知识的内化。

(二)内容要实在,完善知识的整体结构

教材都是根据一定的知识体系来进行编辑,对学生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规定。在实际的教学中,对于一些教学内容,有经验的教师会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结合知识背景,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补充一些课本外的知识点。其实,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足够驾驭课本外的内容,这些超越教材的知识点可以使学生初步建立有关知识的整体结构,课后复习时教师也要给这些知识点留点空间。

例如,复习方程时,(1)填空:35-(  )=15,50÷(  )=10。(2)运用已有的知识解方程:35-x=15,50÷x=10。结合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减数=被减数-差;除数=被除数÷商,凭借数感,学生很容易解决出第一个问题。在解答第二个问题时,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也很快得到方程的答案。知识之间相互联系的,联系是数学知识的最大特点。正如一位数学高级教师说的那样:学生只有构建起更丰富更具整合性的知识时,才能实现数学理解的发展,知识结构的整合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的理解性。

对于这个方程式,笔者让学生去思考下面这个问题,减法和加法、除法和乘法的关系,探讨逆运算这个话题,它们是可以实现转化的。这里以方程“25-x=10,45÷x=5”为例,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迁移,来一步步完成等式。明确:“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这里的同一个数可以是未知数x;等式的两边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这里的同一个数也可以是未知数x。”这样方程“25-x=10,45÷x=5”就转化成“25=10+x,45=5x”,到这里,就成为学生们最熟悉的加法和乘法运算了。这种知识点的补充学习,可以提升学生的认识,使数学学习更加深入,为之后高年级的相关内容“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学习打下了一个理念上的基础,也使中小学数学学习过渡得很自然,纳入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内。

(三)合作辨疑,知思并重

数学思维的体现不只是体现在一个知识点上,而是相关知识点的贯穿。对于新教授的内容,数学思维在课后复习上能更好地得到体现。比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转化思想,在平面图形的复习中可以得到很好地运用。

首先,利用转化思想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相关知识的联通。在平面图形的教学中,涉及很多关于周长和面积的知识点,学生在复习时,往往被堆积的知识点搞蒙,记忆比较零散。这时教师可以通过“转化”思想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复习:在回顾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推导,使学生认识到三角形和圆形的面积公式其实是从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转化来的,进而完成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知识点梳理。这样进行复习能使学生较好领略数学转化思想的妙处,感受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形成过程。

其次,在复习时教师要不断强化“转化”思想的运用,以便使学生真正掌握这种方法。比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在以前的知识中有哪些类可以用到这种方法”,小数的乘法是不是由整数的乘法转化来的。计算时,可以按照整数的乘法进行,再对小数点进行归位,就是正确的答案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由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而来,计算时先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通分变成同分母分数,再相加……这样的发现,会让学生对已学的知识之间的关系有新的发现,他们也就自然形成了这样的认识:新的数学知识是旧知识的转化。这样一来,数学“转化”思想也就深入他们的内心了。

由此可以看出,好的复习方法,能较好地巩固学过的知识,实现知识的积累,还能开阔思维,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解题更加灵活。

(四)有的放矢,挖掘创新

复习要有目的性,有重点,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而不是什么都练什么内容都顾及。同时机械性重复练习也不会提高复习效率。进行题目的复习时,教师要有创新性,题目要开放,使学生能有足够的发散思维,对知识掌握的情况能进行自我判断,查漏补缺。题目也可以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能从复杂多变的题型中找到知识的结构关系,发现隐含条件,形成自己的解题经验。

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提高解题的灵活性。有些题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得到不同的解题方法。教师注意设计一题多解的题目,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灵活的解题思路。对于一些应用题,变化的是题目,但是解题方法是一样的,對这样的题目,在复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积极思考,建立起不同的解题角度和思路,并加以归纳总结,使所学知识得到贯通,解答问题会变得更加灵活。

四、 结语

如何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标准的改革,提高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数学老师在教学中必须进行的探索。这个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地总结经验,多进行交流学习,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复习策略。既要完成教学目标的实现,也要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他们认识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课后复习既要满足时代的发展和相关政策的要求,又能提升课后复习的效率,最终实现数学学科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金莉.浅谈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7(18):265.

[2]周卫东.立德树人,数学何为[J].小学数学教与学,2016(9).

[3]崔海江.中小学学科教学关键问题指导丛书:小学数学教学关键问题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4]王文英.创造性设计小学数学复习课研究[J].才智,2017(15):125.

[5]钟海文.提高小学数学复习课效率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8).

[6]张艳红.浅议提高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2018(24).

[7]崔红梅.数学教学中转化学困生[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3(5).

[8]薛朝晖.数学教学中实现师生互动的有效策略[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3(11).

作者简介:

张莲荷,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北滩镇红丰学校。

猜你喜欢
复习课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的有效性
谈谈如何上好小学英语复习课
在趣味情境中构建知识体系
追求高效的数学复习课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