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亚红 张光
摘 要:落实立德树人是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为增强学科的价值引领作用,文章一方面通过直面当下社会矛盾,结合学科特点,积极探析高中思政课教师的时代任务;另一方面通过分析学科教师对自身发展的需求与现实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矛盾,结合全教会、思政课教师座谈会的会议精神,积极探索高中思政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立德树人;学科教育价值;高中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
中国的蜕变,世界瞩目。在追求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新时代已经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培育时代新人的目标正在更新我国的育人方式;教育体制的完善和课程体系的变革成为常态。面对以上诸多问题,教师需要发挥工匠精神去雕琢时代品质,在积极探索中不断攻关克难。
一、 落实立德树人,明确高中思政课的价值意蕴与时代任务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当前国内国际局势纷繁复杂,党和国家面临的矛盾挑战很多,时代考验任务艰巨。其价值意蕴在于,承载优秀传统文化的家国情怀,分析社会多元发展的现象规律,诠释核心价值观的道德认知,彰显人生规划体认的理想境界,表述社会治理认同的制度行为。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始终保持高度的职业自觉,以课堂教学为宣传阵地,通过不断提升教师素养能力,积极回应实践的呼声,直面矛盾、破解难题,力求用好时代教材,讲好中国故事,培育好时代新人。
(一)学懂弄通,思想坚定
思想政治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因此,为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進头脑,高中思政课教师应进一步提高迈向新征程、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本领,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进一步增强学思想、悟思想、用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问题导向,稳步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既是理论课,更是以实践来支撑理论的课程。为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思想性和针对性,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应紧密结合新高考、新教材、新课标的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紧密结合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待,以问题为导向,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在价值引领、厚植爱国情怀和培育正确三观等方面,挖掘素材,解读知识,在学以致用上下功夫,积极探寻新思想入心、入脑的策略方法。
(三)守定初心,创新突破
“中国之治”的奇迹“密码”就蕴藏在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使命中。为此,我们要深刻理解党的理论,坚决拥护党的全面领导。一方面初心不改:作为思政课教师,要深入学习领会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发展思想,以勇于自我革命的政治意识,以强烈的忧患意识、担当意识,保持理论清醒和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另一方面与时俱进:政治学科的教学无论内容、方式还是任务都需随着时代变迁而变化。因此,作为思政课教师,要关注时政,了解民生,追踪热点,并善于将其转化为课堂素材,引导学生正向看、正向评、正向论,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活动模式激发学生对时政的兴趣和关注度,从而增认同、培素养、提能力。
二、 正视供需矛盾,探析高中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的提升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课的关键在于教师。其中,教师专业发展的状况,直接影响教育改革的推广效果和教学质量的达成效率,甚至会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所以,为了保证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笔者通过分析学科教师对自身发展的需求与现实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矛盾,探索优化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施路径。
(一)剖析问题,找出症结
虽然教师专业发展在我国一直处于教育事业改革的优先位置,但无论是从理论层面,还是着眼于客观实际,作为“小学科”的思政课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探析中,笔者围绕社会、学校和个人三个层面进行了深入调研分析,总结如下:
1. 高中的课程规划里仍缺乏对思政课课时分配、学科定位和教师职业培养等方面的提升措施。
2. 近几年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的政策指导,对思政课及其教师越来越重视,但落地政策偏重于高校思政课教师。
3. 在课程体系建设中仍把思政课教师作为德育课程的实施者来看待,缺乏对高中思政课理论性和应用性的正确理解,因此推行课程思政化进程中,出现“随便一个教师都可以教政治”的错误观点。
4. 在教学人才培养体系中高中思政课教师的高级职称评聘人数偏少,在晋级提升和奖励机制上发展缓慢,需要进一步调动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5. 高中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缺乏个性化的主题培训与集体教研。学科之间有共性也有个性,基于思政课的特点,在专业技能提升、职业素养培养、时政洞察力的锻炼以及学理知识再学习等方面,尚未形成符合高中思政课教师的动态培训机制。
(二)有的放矢,合理优化
古人云:“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对于如何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从而推动思政课的思想性、针对性和亲和力,文章结合上文的问题分析,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有针对性的策略。
首先,根据新教材、新高考以及新课标对学科教师的要求,笔者团队将思政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划分为学科教育前沿理论学习力,时政信息动态把握力、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课堂管理驾驭能力和试题命制分析力五个方面。
1. 明道正理,立场坚定
马克思曾指出:“如果你想感化别人,那你就必须是一个实际上能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因此,高中思政课教需要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使课堂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有情怀、有担当,要在理论上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导学生树立四个自信;在政治上增强时政的洞察力,在大是大非上保持政治清醒,善于分析和批判,引导学生对错误的观点和现象敢于亮剑;在教学上要履行职业担当,严守政治纪律,保持警觉,提高觉悟,努力做到学术观点无禁区。
2. 修炼技法,内外联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八个统一”。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职业生涯中,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和其他相关活动的参与,要学会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更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厚植专业情感,提高专业品德。
在这个动态发展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修炼教学技法,更需练好内功。要聚焦教材变化,研究教学改革,增强学术功底,从而讲懂讲通,使学生体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魅力,要持续不断地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强化专业信念,优化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思想政治课教师甚至教育专家。
其次,高中思政课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凝聚社会和学校的合力,共同打造业务精干、思想过硬和技法纯熟的教师队伍。
1. 通过开展主题学习和培训活动来推进高中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基于学科特点,高中思政课教师需要具备更独特的视角,需要不断更新社会见闻和理论知识,需要不断拓宽学习面,以此满足教师专业知识水平增长的需要。教师在实际工作中也应拓宽学习范围,不能仅限于点的学习,而是要站在整体的角度,从综合方面来补充个人的专业知识。为了保证教师专业成长受到关注,各校可以积极开展主题培训活动,以讲座、讨论会和授课等方式,突破区域限制,进行合作教研。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和具有相关经验的教师进行线上培训,通过接受相关领域专家和教师的讲解,树立政治教师专业成长的信念,不断地将理论转化为实践。
2. 建立健全奖励评价体系,调动高中思政课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是一个特殊群体,教师在工作过程中获得荣誉、得到赏识是他们奋发努力的第一驱动力。所以,设置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成绩评价机制和教研奖励激励机制也很重要。近几年,北京市率先推出思政课教师津贴制度,改善了思政课教师待遇,极大地调动了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增强了思政课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和吸引力。
3. 提升学科在课程体系的地位,完善学科教师队伍结构,优化人才梯度。当前思想政治课相关学科建设人才梯队断层或老化严重,学科带头人欠缺、高质量高层次科研成果不多等现象严重,为此,应从政策导向、经费支持、师资团队、科研工作等方面加强学科建设尤其是人才梯队建设,把培养年轻教师放在重要位置,发挥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作用。通过學科建设带动教师专业发展,反过来教师专业发展又促进学科建设,实现两者的相互支持和促进,课程教学实效性必将得到不断提升。此外,思政课作为思想教育的主阵地,应该提高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建议高考选考科目改为必考。
4. 通过课堂教学的观察与评价,以定量和定性的方式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及时反馈。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最直接来源于课堂教学,良好的专业潜能只有在个人主动方式中才能体现,教学实践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因此,课题组要求成员教师把握好课堂教学,在课堂上立足实际,分析不足,并不断地改善个人的学科教学行为。
5.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及时关注学生的反馈与诉求。学生是高中政治教师专业水平的最直接体现。针对学生的“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要求和感受进行调整,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也能引导高中政治教师专业成长朝有利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欢,钟国云.传统教学困境下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策略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39).
[2]石书臣.关于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2019(11).
[3]康沛竹,艾四林.建设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9(3).
作者简介:孟亚红,张光,河北省秦皇岛市,秦皇岛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