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结构性分化与货币政策反应机制分析

2020-01-11 01:21谢雨芯
商场现代化 2020年23期
关键词:通货膨胀货币政策

摘 要:我国自2001年至2019年以来通货膨胀出现了结构性分化的基本特征,综合分析来看,该结构化特征主要分为核心-非核心以及消费-非消费两个层次。通过对我国数量型与价格型货币政策反应方程估计与模型竞争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来看,对于消费领域内部的核心-非核心通货膨胀率分化,货币政策仅对核心消费品的同通货膨胀率反应,对于消费——非消费通货膨胀率分化,价格型目标仅对消费通货膨胀率反应,数量型目标能够对消费和非消费类通货膨胀率做出反应。

关键词:通货膨胀;结构性分化;货币政策;反应机制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进入了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同时,我国也出现了明显的通货膨胀问题,制约了经济的稳步增长。因此,为保证我国社会经济能够取得更加快速稳步的发展,需要结合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相关问题进行全面研究与分析,进而使得我国通货膨胀处于平稳发展的状态,充分发挥我国货币政策的优势作用,推动我国各项经济政策的实施,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影响通货膨胀率的因素

1.货币驱动因素

现阶段,我国部分专家学者始终认为国家要想治理通货膨胀问题,需要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同时针对该问题提出了系统的理论性说明。我国在2007年至2008年间出现了物价上涨和经济过热的现象,部分专家学者认为造成该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货币发行量过多,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采取货币紧缩政策。同时,也有其他专家学者指出,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并不是货币供应量过多引起的,而是在多种原因的共同影响下出现的问题。次贷危机后,我国货币出现了明显的增长,自2009年3月以来,我国M2供给增速突破了25%,2010年2月末仍然达到34.99%,从整体上来看,导致这次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在于股市和楼市,通过各种经济效应影响到食品价格领域,进而造成了通货膨胀的局面。

2.需求驱动因素

现阶段,我国在关于需求驱动理论方面已经趋于成熟和完善,而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上。西方经济学中包含着许多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对于通货膨胀的成因进行了说明。有西方经济学者指出,国家的实际产出水平与自然产出水平相等,需求增加,整个物价水平就会出现上涨的现象。实际上,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增加也会导致通货膨胀现象出现,但如果将货币供应量控制在恒定状态,在多种经济原因的影响下,通货膨胀现象也仍然会发生。因此表明了通货膨胀现象与货币并不存在直接联系。

3.成本驱动因素

在对通货膨胀问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需要涉及到成本上涨的重要因素。现阶段,国家已经有许多专家学者针对通货膨胀与成本上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在此过程中,主要针对我国在2008年出现的通货膨胀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桑百川认为,我国2008年出现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在于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导致当时劳动力成本的提升,而超额工资的大幅上涨可能引发通货膨胀问题。我国在2007年出现的通货膨胀问题给国内经济的发展造成了较大冲击。而出现通货膨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总需求过剩,在后来发展过程中,国际市场能源的价格、原材料的价格不断上涨,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提升了我国国内的工资水平。实际上,引发通货膨胀问题的成本因素往往是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同时与多个行业领域具有紧密联系。

4.结构性驱动因素

经历了改革开放的几十年,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重大进步,但市场经济体制仍然缺乏科学与完善程度,进而使得在市场运行的过程中,由于一些行政命令导致企业经济运行成本的增加。同时,政府的盲目投资也会造成资源成本的浪费,从而出现物价上涨的情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国外其他国家的依存度逐步提高,实现了国家经济与世界经济的紧密融合,但同时,金融全球化也会对我国国内经济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现阶段,我国采取的是统一的货币政策,并且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从整体上看,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也造成了统一的货币政策对于不同地区经济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存在明显不同,對于部分地区甚至存在着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国家需要针对各地区间不同的通货膨胀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货币政策应用的灵活性和有效性。统一的货币政策在不同地区实施的效果也会出现明显差异,在各地区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下,通货膨胀的情况也会存在不同,因此实施区域化的货币政策有利于使区域整体经济的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二、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黄益平(2010)在研究中指出,过剩流动性和产出缺口对我国通货膨胀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要想控制通货膨胀问题,就需要对流动性进行有效管理。而针对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的背离问题,罗富政(2019)指出,虚拟经济虹吸效应使货币供给过度流向虚拟经济部门,进而使得通过膨胀对货币供给的响应系数降低。赵宇和方华(2020)也指出,在虚拟经济扩张的背景下,虚拟经济对货币的分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国传统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未来难以实现对通货膨胀问题的有效把控。

从数据显示的结果上来看,我国历史上的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与通货膨胀水平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关联性(见图1、图2),尤其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2009年末,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速度在15年后再次出现接近30%的同比涨幅。之后,在2010年5月至2012年4月,我国的通货膨胀水平出现了大幅上涨,2012年5月以后,M2的同比增速再次出现上涨,并于2013年4月达到16.1%的小高峰,但我国的通货膨胀水平同比涨幅一直到2019年下半年猪肉价格同比大幅上涨之前始终在3%以下。部分专家认为现阶段通货膨胀的产生机理发生改变,使得在未来即使货币的供应量增加,通货膨胀现象也不会发生。近年来,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与国家物价水平和经济增长水平基本上处于相匹配的关系,从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上能够看出,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通常超出物价水平与经济增长水平的2至3个百分点。我国从2011年开始,M2同比增速始终与通货膨胀和GDP增长目标之和相差2个百分点左右(见图3)。但从实际上看,我国自2012年下半年货币供应量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上涨,但M2同比增速始终与通货膨胀水平和GDP之间的差额保持在2个百分点左右。尤其是在2017年开始,该差值从正值转为负值,表明货币供应量的同比增速相对于经济增长与物价上涨的总和较低(见图4)。因此,近年来,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与物价上涨和经济增长水平相匹配,并未发生货币供应量增长导致的通货膨胀问题。同时,我国资金在部分时期存在脱实向虚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的货币供应量增长对通货膨胀现象的影响。

自2012年下半年开始,社会融资规模中表外融资的所占比例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共达23.0%,相比较2010年而言低了2.7个百分点。2012年以来,信托贷款和委托贷款的所占比例出现了明显上升的趋势,2013年二者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所占比例达到了25.3%,从而使得表外融资规模在同年的社会融资规模中所占比例接近30%,同时,各种银证和银信通道类产品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创新发展,促进了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的循环,使得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的关联性出现了下降趋势(见图5)。衡量价格上涨水平不能只从消费品的价格来看,而是要对资产价格进行综合分析。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资金脱实向虚等因素的影响下,各类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在2012年开始出现了价格上涨的趋势,从图6中能够看出,自2012年下半年开始,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通货膨胀水平的当月同比涨幅通常保持在3%以下,但房地产的价格却出现了几轮大幅度上涨,自2012年6月开始,我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住宅价格指数出现反弹现象,到2013年底接近10%的同比涨幅,之后共出现两轮超过10%的涨幅情况,同时,我国股票价格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当月股票成交均价从2012年11月的8.05元/股的阶段性低点持续上升,到2015年6月达到了17.92元/股的高价。

从以上所述内容能够看出,我国2012年下半年以来的通货膨胀水平总体上保持了平稳发展的态势,但这并不代表着在通货膨胀产生机理变化的情况下,货币是导致通货膨胀水平上涨的原因。货币政策释放的流动性在金融体系空转、流向实物和虚拟金融资产,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起到了分流作用,进而使得反映商品与服务价格的通货膨胀涨幅呈现出平稳发展的态势。现阶段,我国部分专家学者在构建通货膨胀指数过程中已经在尝试纳入资产价格,同时也进行了实证检验,利用新的指数能够对我国未来通货膨胀的发展趋势进行更好的预测与解释说明。因此,传统货币理论并未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脱离,货币供给的增长不仅需要通过通货膨胀水平来体现,还能通过资产价格的涨幅反映出来。

三、启示

首先,货币政策会对通货膨胀产生较大影响。现阶段,通货膨胀仍然被作为一种货币现象被社会各界专家学者所广泛研究和讨论,因此,需要加大对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产生的影响的关注与重视程度,同时,积极发挥货币政策的优势作用,与财政政策形成合力,有效引导通货膨胀水平的稳步上涨。其次,需要结合我国宏观调整政策所处的经济环境与背景,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组合的倾斜程度进行适当调整。美国、日本及欧洲发达国家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对于货币政策过度依赖,进而导致其陷入流动性陷阱,難以发挥政策的优势作用。而现阶段,我国面临着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劳动力优势逐步下降,进而使得货币政策在传导的过程中受到阻碍,释放流动性可能造成股票价格上涨等资产泡沫膨胀现象。因此,我国的宏观调控需要发挥财政政策的优势作用,对财政支出结构进行有效调整,进而拉动社会的总需求。同时,需要对政策放宽的力度与节奏进行适度把控,避免物价上涨与经济下行等问题的发生。受外部冲击的影响,我国面临着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要想在短期内使经济恢复正向增长存在较大难度,因此,需要避免财政与货币政策双宽松与外部冲击叠加的局面,防止经济下行与通货膨胀问题的发生。加大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协调力度,积极发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优势作用,根据现阶段金融回归本源等工作开展的具体情况,对财政支出力度进行调整,适当扩大财政赤字,有效减小通货膨胀的压力,保证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实施的有效性。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速存量贷款基准转换的推进速度,同时实行贷款基准利率与市场利率,提高货币政策传导的效率,保证良好的政策实施环境与条件。坚持金融回归本源,避免各地区炒房现象发生,严格控制资产价格的过度上涨,通过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推进金融体系结构的优化与完善,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根据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构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机制,将房价控制在稳定状态。促使政策释放的资金流入实体经济,避免其流向股市和楼市造成资产泡沫现象。在扩大财政支出规模的基础上,依据各类支出对通货膨胀与社会需求的影响,优化与改进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拉动需求、控制通货膨胀的行业领域的支出力度,调整政府投资支出的结构,避免政府投资挤出效应对社会需求提升产生的不利影响。以前瞻性的眼光保证政策实施的科学合理性,对国内外宏观经济金融的发展形势进行分析与把控,对短期和长期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与分析,确保宏观经济政策方案制定与实施的科学有效性。同时,结合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对政策推出的时间与方式进行科学规划,保证政策实施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四、结语

我国的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问题具有紧密联系,因此,在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需要对通货膨胀问题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与分析,并发挥我国货币政策的优势作用,使通货膨胀处于稳步发展水平,进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更加快速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向鸿瑾.论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因素[J].中国商论,2019(12):30-31.

[2]罗富政,罗能生,侯志鹏.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的背离——基于虚拟经济虹吸效应的解释[J].经济学动态,2019(05):57-72.

[3]吴垠,何涛,洪浩.实现收入倍增与控制通货膨胀的结构性分析[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8,12(06):124-136+86.

[4]崔景维.中国货币超发与通货膨胀关系的影响[J].当代经济,2018(18):8-9.

作者简介:谢雨芯(1994.08- ),女,汉族,四川阆中人,硕士研究生,阿坝师范学院,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学

猜你喜欢
通货膨胀货币政策
中国货币政策调控与居民杠杆率攀升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全球高通胀和货币政策转向
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流动性的互相关关系研究
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流动性的互相关关系研究
对通货膨胀的几点反思
基于VAR模型的人民币汇率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研究
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城乡差异分析
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城乡差异分析
通货膨胀与人民币升值长期并存现象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