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措施

2020-01-11 01:23练文泽
商业文化 2020年27期
关键词:管理人员管理制度管理工作

练文泽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关系到教学、科研、服务等各项事业计划的顺利进行,是衡量高校教育科研水平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发展,高校体量规模越来越大,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也变得越发重要。在高校的运营过程中,固定资产管理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是教学、科研等工作开展的基础。然而,有些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没有跟上固定资产规模的发展速度,存在固定资产闲置、流失等问题,固定资产利用率不高,维护不当,需要积极摸索有效的管理手段,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促进高校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本文分析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分析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背后的原因,提出了优化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有效策略和建议。

一、高校固定资产的特点

高校内部拥有众多的部门机构和数量庞大的教科研和行政后勤人员,每个部门都涉及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管理,教职工工作中都会领用资产,这使得高校固定资产的分布相对分散,具有使用部门多、涉及人员广的特点。同时,由于高校内部事务包括教学、科研、行政等众多领域,固定资产类型众多,存放地点广,,具有分布广泛的特点。随着高校教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各项工作的持续推进,固定资产处于高频的变动状态中,存放地点、使用人、资产状态等不断变动,导致固定资产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

二、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固定资产成本过高,而利用率不高。一方面,在高校固定资产的采购过程中,有些高校习惯于以价格作为主要衡量因素,高校之间相互攀比,盲目追求引进并不必要的高端技术和设备仪器,主观上增加固定资产投入资金,导致固定资产成本高昂。另一方面,存在重复建设购置的现象:由于统一规划不足,不同部门、院系之间缺乏沟通,忽略高校公用的网络平台和仪器平台的作用,反而自行建设本部门或本院系的平台,造成部分设施设备的重复建设购置,造成资金浪费。

第二,固定资产使用和维护不当。对于高校固定资产的使用,尤其是各种科研设备的使用,缺乏明晰的产权,使用过程中不注意对仪器设备的保护,存在操作违规现象,导致设备损耗严重。例如有些科研人员对专业仪器的使用不够熟悉,不了解最佳的使用环境和参数设置,会对各种仪器设备造成损耗。由于高校固定资产规模大、种类多,管理人员难以实时了解各项资产的实时状态,造成较高的设备折旧率。

三、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管理机制混乱

我国很大高校属于事业单位,教育经费来源于国家,导致高校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管理上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不需要成本核算,导致重资产采购轻使用管理的问题。尽管高校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然而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使用部门管理的结合,导致多个管理部门之间权责范围界定不清,呈现管理权限分散,无法形成合力,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越发混乱。

(二)固定资产制度体系不健全

管理制度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缺乏统一、明确的管理制度体系;二是现有的管理制度科学合理性较低,未进行充分论证;三是部分规章制度老旧过时,没有根据新情况进行修订和完善。

国内高校虽有设立固定资产的规章制度,但往往并没有形成一套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更多是零散体现在不同部门、院系的规章制度中,工作中常常面临制度上的困惑。例如,固定资产报废报残制度不够完善,一些早已报废的仪器设备依然挂在账上,有些办理了报废手续的仪器设备还存放在使用部门等。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或是执行不力,导致管理人员责任心被逐渐削弱,固定资产损毁、流失等问题越来越严重。

(三)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国内高校虽纷纷建立了固定资产网络平台,设立资产信息资源库,但有些高校的信息化管理处于起步阶段,仅仅局限于建立固定资产信息资源库,停留在对固定资产数据、状态信息的统计功能上,而没有发挥信息技术在业务流程管理、财务核算等方面的作用。对于网络平台的信息录入和使用,往往局限于后勤与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普通师生的关注度不高,使用率低。

(四)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审计部门在内部审计工作中,侧重于财务收支等工作的监督,固定资产事项的审计并非工作重点,往往仅限于重大物资采购、建设项目的监督。同时,由于人力有限,审计部门的监督往往停留在事前和事后的审计,对事中的监督力度有限,导致内部监督较为薄弱。

(五)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专业技能不过关,另一方面是工作态度不端正。有些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是兼任或兼职,业务不熟练,也未经系统的学习培训,人员频繁流动。有些管理人员日常工作松懈,对各种问题现象的处理不及时、不主动,对管理制度不了解,不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这给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四、解决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对策

要解决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客观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水平,需要针对性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强重视,做好顶层设计

高校管理层要积极转变管理理念,将固定资产管理作为衡量高校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由上而下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予以高度重视;要积极适应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发展需求,寻求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管理方法;高校需要设立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网络架构,加强管理效率。

(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

高校要根据国家、地方关于资产工作的法令制度和规范要求,结合实际工作的需要,不断调整和规范固定资产采购、管理、使用、处置等工作程序,构建健全的管理制度体系,确保各项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并通过对采购方案进行科学论证,对采购流程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采购质量和公开透明。

对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维护问题,需要细化相关的要求细则,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和工作规范。

(三)推进信息化建设

高校应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努力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时效性、共享性和规范性,使固定资产使用单位都可以参与管理,为各单位提供实时状态信息,避免重复购置行为。

要积极开发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使各类数据可以有效对接、实时共享,优化资产配置。例如,可以使用RFID技术对固定资产编号建卡,借助射频技术和无线传输技术实现实时统计和监控,提高日常管理效率和准确度。

(四)加强监督力度

一方面,要推进审计部门的发展,安排充足人手对固定资产各项活动进行必要的审计监督,尤其要做好事中的监督,另一方面,要采取社会中介监督、舆论监督、公众监督等外部监督机制,接受社会的监督。

(五)提高管理人員业务水平

首先,要积极招收固定资产管理的专业人员,严格招收标准;其次,要做好系统化培训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提高其工作态度及素养;再次,通过绩效考评对管理人员进行约束和激励,激发工作热情。

五、结语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之所以存在成本高、利用率低、资产流失等问题,除了高校固定资产规模大、种类多、覆盖面广、使用部门和人员众多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更重要的在于管理工作水平不高。因此,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完善规章制度体系,积极信息化建设,加强监督力度,提升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以实现高校固定资产价值的充分发挥和有效增值。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

猜你喜欢
管理人员管理制度管理工作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城市路灯精细化管理工作探讨
浅析新时期企事业单位管理制度建设
我国成人教育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问题探讨
基层农技推广管理制度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的影响分析及完善措施研究
资金管理制度的创新研究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摘一束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