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菲
摘要:本文利用2014年-2017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研究了金融集聚、城市规模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金融集聚可通过直接和间接作用两方面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第二,城市规模则显著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第三,城市规模对金融集聚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存在调节作用。因此,提高各地区金融资源集聚水平、在中小规模城市提供更多的金融资源将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关键词:金融集聚 城市规模 城乡收入差距
一、引言
城乡收入差距是我国主要民生问题之一,也是多年来影响我国贫富差距的关键。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2014年至2017年间我国城乡收入差由18355元增长为22964元。收入差距过大将对社会公正提出严重挑战,导致社会矛盾冲突并有可能影响经济增长(王小鲁等,2005)。许多学者对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和缩小路径进行了相关探索,包括城市化、政府政策、财政支出、农村基础设施、教育等方面。而在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诸多因素中,金融是不能被忽视的因素之一。从金融发展的角度来看,金融作为现代经济资源配置的核心,对经济增长有积极影响(李苗苗等,2015)。金融集聚是金融發展的重要方向,其集聚效应对城市整体生产率增长和城市内部收入分配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李健旋和赵林度,2018)。基于此,本文分析金融集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这对于推动国家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以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极大现实意义。
二、研究假设
(一)金融集聚与城乡收入差距
概括起来,金融集聚可以通过直接和间接两个途径作用于城乡收入差距。
1.直接作用。(1)市场缺陷和信息不对称限制了金融机构的有效中介职能,当大量金融机构集聚在较小空间时,其信息不对称问题将得到缓解,这将增加农村地区获得金融服务的可能性,缓解因门槛效应带来的融资难、贷款难等问题;(2)金融集聚使得各种金融中介组织能够开拓出众多地跨业务合作关系,增加农村居民获得金融服务的可能性和多样性;(3)通过地理集中和网络渠道拓展,可以降低各金融机构服务成本,提高金融服务范围,增加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和金融资源。
2.间接作用。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是城乡差距存在的关键原因。金融集聚可通过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投资提供资金支持促进城市化进程,进而作用于城乡收入差距。综上所述,得出以下研究假说:
假设1:金融集聚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二)城市规模与城乡收入差距
在金融集聚持续加深的过程中,城市的人口规模也不可避免随之扩张,金融集聚与城市规模有着极强的相关性。城市规模的扩大增加了集聚效应的强度:一方面城市规模扩大引致大量生产活动集中,第二和第三产业在空间上向城市集聚,规模效益与产业优势使得城镇居民收入上升更快,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另一方面,流向城市的劳动力使得农村居民整体生产率降低;此外农村居民流向城市也使得农村剩余资金流向城市寻求高回报,支持了城市建设,拉大城乡收入差距。为此,本文提出第二个研究假设:
假设2:城市规模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三)金融集聚、城市规模与城乡收入差距
与此同时,金融集聚和城市规模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非完全独立。金融集聚效应的发挥受资源条件、市场需求和对外开放程度等条件的制约,而人口规模作为一个城市的显性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是诸多制约条件的外在表现,与金融集聚效应的发挥存在一定关系。金融集聚水平与城市规模正向匹配,过大的城市规模不利于金融集聚效应的发挥,导致城市经济不发达。从长期来看,一个国家和地区要实现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就必须达到一定的金融集聚水平,从而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由此,本文提出第三个研究假设:
假设3:城市规模对金融集聚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三、研究设计
(一)基准回归模型
根据上文研究假设,建立如下3个回归模型:
其中,GAP表示被解释变量城乡收入差距,FIN表示金融集聚水平,X为控制变量,POP表示城市规模。考虑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特征,在各模型中均加入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滞后一期。此外,考虑到模型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本研究主要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GMM)方法进行估计。GMM估计要求扰动项存在一阶自相关,但不允许存在二阶自相关,我们用AR来进行序列自相关检验,同时利用Sargan检验判断工具变量的有效性。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根据数据的可得性和有效性原则,我们选取了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4-2017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排除了拉萨、克拉玛依、乌鲁木齐、巢湖、毕节和铜仁等6个城市),其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2015-2018年),个别缺失数据来源于各个城市统计年鉴。主要变量如下:
1.被解释变量:城乡收入差距(GAP)。较多学者采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来衡量城乡收入差距。2013年,国家统计局对于农村居民收入采用新的衡量指标,即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因此,为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连续性,本研究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来衡量城乡收入差距。
2.解释变量:金融集聚(FIN)。参考王如玉(2019),金融集聚度指标是该地区各种金融资源赋予一定权重而得出的综合结果,其中各城市市辖区存贷款占全国的比重(赋权50%)、金融机构就业人员占全国金融总就业人员的比重(赋权30%)、各城市市辖区在A股市场发行IPO的公司个数占全国所有IPO公司个数的比重(赋权10%))证券公司个数占比(赋权5%)、公募基金个数占比(赋权5%)。同时为了稳健性的考虑,本文也依据各城市市辖区存贷款占全国的比重(赋权60%)、金融机构就业人员占全国金融总就业人员的比重(赋权30%)、各城市市辖区在A股市场发行IPO的公司个数占全国所有IPO公司个数的比重(赋权10%),加权计算金融集聚度稳健性检验指标(FIN*)
3.控制变量。UR表示城镇化进程,用城镇人口占年末总人口比值来表示;GOV表示政府行为,用地方财政年支出表示;EDU表示受教育程度,用普通高等学校人数占总人口数比重来表示;FDI表示对外开放水平,用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占GDP比重来表示;GDP表示经济发展水平,用当地人均GDP表示。
为了消除通货膨胀,控制变量中关于货币衡量的指标全部以2013年为基期的GDP平减指数进行平减消除。此外,为了消除变量间的量纲关系,在进行实证分析前对各个变量进行了标准化处理。
四、实证分析与结果讨论
(一)线性估计结果分析
本文使用SGMM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回归结果见表1。其中模型1用于验证假设H1,模型二中加入城市规模用于验证假设H2,模型三中加入城市规模与金融集聚的交乘项用于验证假设H3。AR(1)和AR(2)检验结果表明SGMM估计是一致有效的,同时Sargan检验结果也表明工具变量的选取是合理可靠的。
从表1可以看出:第一,金融集聚与城乡收入差距在1%的水平下显著负相关,这与假设H1一致。金融集聚可以显著减少信息不对称和金融机构运营成本,因此金融机构能够扩展服务范围,使得农村居民和中小企业获得更多的金融资源,显著提高收入较低者收入水平,减小城乡收入差距。第二,城市规模与城乡收入差距在5%的水平下显著正相关,验证了假设H2。当前我国仍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但是农村居民向城市流动并不是无限制的。相对来说,农村居民中综合素质较高的部分占了城市化的主要部分,此外农村中的相对优势资源如资金、劳动力等也向城市流动,这将显著拉大城乡收入差距。第三,金融集聚与城市规模的交乘项系数显著为正,这与假设H3一致,城市规模对金融集聚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城市容纳的人口数有最适度规模,当城市人口超过最适度规模时,会导致城市部门的经济效率以致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率下降。金融集聚要显著减小城乡收入差距,应该有最适度的城市规模,超过对应的城市规模,将遏制金融集聚的减贫效用。
从其他变量来看:第一,城乡收入差距一阶滞后项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说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显著的动态效应。这可能与我国近几年实施的减贫、扶贫政策相关,城乡收入差距较大的地方,获得了较多的资源倾斜,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效果比较明显;第二,城镇化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正相关,当前我国快速城镇化使得农村优质资源(资金、劳动力等)向城市倾斜,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第三,政府财政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呈现正向关系,这说明政府财政支出没有对农民收入增长起到显著的拉动作用。这可能与财政政策在执行过程之中不到位,对城市与农村资源分配不均衡,財政使用效率较低有关,这也侧面说明了消除城乡差距,不能完全依靠大规模的财政补助,应该注重财政支出效率,科学合理利用财政支出;第四,教育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显著负相关,说明我国应该继续加大教育资源投入,这将显著提高农村居民就业水平和就业能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第五,对外开放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显著负相关,这是因为引进外资有助于当地产业结构升级和提供就业岗位,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第六,经济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显著负相关,说明提高人民收入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五、研究结论与启示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反映,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之一。而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变量,金融的收入分配效应是宏观经济领域的一个新兴议题。基于此,本文利用我国2014-2017年的城市级面板数据,对金融集聚、城市规模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城镇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支出、对外开放度、教育水平等因素后,金融集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均显著为负,即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城市规模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显著为正。此外,城镇化水平、政府支出显著拉大城乡收入差距,对外开放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教育水平则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基于上述结论,本文的政策含义是:第一,进一步深化金融体系改革,推动金融市场发展,降低参与金融市场的门槛,发挥金融集聚的扩散效应,使更多低收入者和中小企业获得更多金融资源支持,这将有利于改善总体的收入分配状况。可采取的措施包括加快各金融机构信息资源共享,为农村居民和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贷款担保;金融机构开发适宜农村居民的金融产品,为农村居民提供多样的金融服务等。第二,加快较小规模城市金融资源建设,给中小城市更多金融资源扶持,将有利于促进当地城乡收入分配,这将显著提高部分经济落后地区收入水平。第三,我国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也要关注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制定合理完善的城镇化战略,在扩大城市规模的同时,也要关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收入水平提高等问题。采取的措施包括:发挥财政支出作用,合理分配资源,向经济落后地区、农村地区分配更多财政资源以保障当地收入水平;此外提高教育水平,保障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等也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参考文献:
[1]王小鲁,樊纲.中国收入差距的走势和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2005(10):24-36.
[2]叶志强,陈习定,张顺明.金融发展能减少城乡收入差距吗?——来自中国的证据[J].金融研究,2011(02):42-56.
[3]Sehrawat M,Giri A K. Financial development,poverty and rural-urban income inequality:Evidence from South Asian countries [J]. Quality and Quantity,2016,50(2):557-590.
[4]孙永强.金融发展、城市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J].金融研究,2012(04):98-109.
[5]杨楠,马绰欣.我国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动态倒U演化及下降点预测[J].金融研究,2014(11):175-190.
[6]茹乐峰,苗长虹,王海江.我国中心城市金融集聚水平与空间格局研究[J].经济地理,2014,34(02):58-66.
[7]Baum S N,Pavan R.Inequality and city size [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2013(5):1535-1548.
[8]王如玉,王志高,梁琦,陈建隆.金融集聚与城市层级[J].经济研究,2019,54(11):165-179.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