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颖
【摘要】陶行知指出,生活即教育。学龄前幼儿阶段是良好社会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包含着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培养等主要内容。通过文献检索,国内外研究者较少系统性地关注一日生活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本文在了解幼儿一日生活中各环节的现状的基础上,把一日生活中各环节所蕴含的核心价值进行梳理,探究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
【关键词】一日生活;良好行为习惯;幼儿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整个课程包括整个生命,所有的课程都是生命,所有的生命都是课程。”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包括了生活活动、体育活动、自主游戏活动和学习活动,合理科学的一日生活不只是贯彻实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導纲要》的一个重要要求,同时也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基本保证。幼儿的学习是自然发生的,并在进园、洗澡、吃饭、如厕、打盹、玩耍、交流、探索等日常活动中持续进行。那怎样在一日生活中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应该采取什么教育教学活动方式?为能更好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幼儿一生的良好基础,我园决定开展《以一日生活课程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的研究。
一、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意义与研究价值
关于幼儿园以一日生活课程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相关研究较为缺乏。幼儿园一日生活课程渗透习惯培养,为我们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去了解幼儿教育的真实面貌。对于幼儿园一日生活课程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有利于对幼儿教育理论的充实和幼儿园实践工作的指导。
(一)利于完善与改进幼儿园的一日活动课程安排
通过幼儿园一日生活课程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进行探讨,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教师可以从幼儿行为习惯出发,根据本班情况,有针对性地安排一日生活课程。希望幼儿园一日生活课程安排得到相应重视,并提出一些可操作性的策略,从而更好地完善与改进幼儿园的一日活动。
(二)利于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
通过研究,教师更加关注一日生活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及时收集和发现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表现,并在一日生活课程中渗透幼儿要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研究与实践也为教师进行合理安排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活动课程、活动主要内容、活动方式等多方面提供一个有效的借鉴,令教师在组织一日活动中的安排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从而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育服务水平。
(三)利于促进幼儿培养良好生活习惯,身心和谐发展
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出发点、落脚点和目的在于促进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和身心的和谐发展,这是我们研究幼儿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
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内容及策略
(一)自编《幼儿行为习惯调查问卷》(家长版)和《幼儿行为习惯家长访谈提纲》,了解幼儿园的幼儿行为习惯的现有情况
我们通过文献研究,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五大领域中对幼儿提出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广东省幼儿园一日生活指引》和我园的实际状况,自编了《幼儿行为习惯调查问卷》(家长版)和《幼儿行为习惯家长访谈提纲》。从家庭基本情况、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学习习惯等四个方面展开调查。调查问卷中第1-10题为幼儿家庭基本情况。第11题到40题分为三个维度,采用三级积分(经常、偶尔、从不),分别记为1分、2分、3分,统计总体得分越高代表幼儿的行为习惯越差。
调查结果显示,幼儿行为习惯的整体水平在性别和年龄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在主要教养人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大班幼儿在生活卫生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和学习习惯三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中小班幼儿,男孩得分低于女孩得分。父母是主要教养人的幼儿得分也显著高于祖辈是主要教养人的幼儿得分。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讨论,我们总结,幼儿园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一日生活生活课程,把幼儿拥有良好行为习惯作为关键的培养目标,结合家园配合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
(二)开展教师培训和园本教研,梳理出一日生活中蕴含的核心价值。以年级组为单位,形成一日生活各环节的培养重点研究组成员在分析调查结果的基础上,组织全园教师开展相关的教研和培训,针对实施中的困惑进行研讨。主要开展了以下活动:
1.组织教师们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广东省幼儿园一日生活指引》等相关文件。
以班级为单位,教师在读懂文件的基础上,对幼儿在园生活进行观察记录,收集幼儿的表现数据,并根据培养重点对观察记录进行整理、分析。
2.开展参与式园本教研活动,深入幼儿的在园生活,小组讨论并探究一日生活各环节包含的核心价值。
(三)根据各环节的培养重点,结合本园实际,在实践中探索适宜的培养策略
1.优化一日生活作息
通过对现有的一日生活安排表的分析,结合教师的反馈,我们对一日生活作息进行了调整,注重各个环节的重要价值,如,幼儿生活活动中的入园、如厕、饮水等;游戏教学活动中的区域活动、创造性游戏等;学习教育活动和户外体育活动中的做操、户外体育游戏等,让每个活动设计环节都有无可替代的价值。除此之外,考虑到幼儿各年龄段培养目标的不同,我们的一日活动流程具有弹性化和个性化。
例如,大班幼儿的自我服务和自理能力较高,可以在离园前自主整理个人物品。因此,我园把大班的离园时间推迟10分钟,这样保证了大班幼儿有足够的在园活动时间,又提高了他们的整理、归类能力,为升入小学做好准备。又如,将区域活动与一些适宜的生活环节(吃水果)相融合,让每个幼儿结合自己的需求,以分散、自主的方式洗手、吃水果,减少幼儿等待时间,也让幼儿慢慢知道养成自主饮水和吃水果的好习惯的重要性,同时也不会贸然打断幼儿游戏,延长幼儿专注探索的时间。
2.一日生活游戏化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更加关注一日生活的价值,并用游戏化的方式培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如,针对小班幼儿难把握饮水量和没有主动饮水的好习惯,教师可尝试用儿歌的方式进行引导,效果立竿见影。幼儿们从原来的难把握和不主动饮水到能控制量饮水和喜欢饮水。如,在水柜上或旁边贴上了不同卡通形式的水量线,并加以比较好听好记的儿歌如:“小喇叭,按一按,按几次?按一次……”一饮而尽,幼儿通过贴小喇叭的方式,在不知不觉中,便养成了主动喝水的好习惯了。
3.家园合作共同培养
随着研究的深入,教师们反映,虽然小朋友在幼儿园已经养成了很多好习惯,但是一回家,有的不良习惯又出现了。在和家长沟通中发现,部分家长只重视幼儿在园学习的知识和内容,在平时给幼儿报很多不同种类的兴趣班,忽略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而一些家长则因为工作的原因,幼儿交由祖辈带,祖辈的宠溺使幼儿回家后就重新变回“小皇帝”“小公主”,造成幼儿家园表现不一,幼儿在园的行为习惯表现处于被动状态。因此,家园共同培养的模式便应运而生。
在了解各班幼儿和家长的基础上,我们制定实施了不同的“共培”方法。有的班级在家园共育栏中设置家长留言板块,及时了解家长的想法以及小朋友在家中的良好行为习惯表现情况;有的班级在家长会中加入“幼儿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师讲座,帮助家长正确认识良好行为习惯对于幼儿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性;有的班级则通过“好习惯记录卡”实现家园共同监测幼儿的表现;有的班级通过不定时家访,向家长传授好习惯的养成方法等。一段时间后,教师和家长的付出也得到了回报,幼儿的行为习惯出现了显著的改变,家长的配合程度也越来越高。
通过实践,以一日生活课程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符合现阶段教师发展的需求。在操作的过程中,教师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结合实践问题,不断反思调整。遇到不懂的问题主动查阅文献,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同时,该实践也带动了教研工作,教师能够根据个别幼儿、家庭,全面系统地进行指导,探索出不同类型的培养策略。
但是,我们的教师队伍比较年轻,经验不足,在实践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的个案记录大多是对幼儿行为进行简单的再现,缺乏有效的评价与反思。怎样提高老师对幼儿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是我们努力的重要方向。
[本文系广州市广州市教育研究院2019年度“文溪雅荷”专项研究课题主持人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WXYHKT2019—068)]
参考文献:
[1]陈秀琴,薛忠英.5-6岁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调查与思考[J].教苑·专题教研,2013.
[2]倪敏.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第一版)[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区伴贞.基于幼儿园管理者视角探究幼儿园一日活动的优化策略[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
[4]崔利玲.对一日活动中课程设置的思考和探索[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4.
[5]石莹.基于文化视角下的韩国幼儿园一日生活介绍[J].科教文汇,2018.
[6]陸爱萍.促进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五种强化策略[J].幼教天地,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