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2020-01-11 01:21赵金晶
时代金融 2020年36期
关键词:监督体系内部控制事业单位

赵金晶

摘要: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成为影响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对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产生直接影响。本文在详细分析内部控制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后,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研究,总结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最后基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要求,对内部控制的方案进行详细研究,希望为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提供支持。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内部控制  监督体系

一、前言

财务管理一直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事业单位各项职能的实现以及核心竞争力产生直接影响。面对事业单位日益复杂的内部管理现状,在财务管理中必须要转变管理思路,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入手探索新的管理方向,最终帮助事业单位优化财务管理模式,实现财务工作的变革。

二、内部控制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

我国在2008年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提出了完整的内部控制定义。所谓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证监会、经理层等全部人员一同执行的,以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等信息真实完整,增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等目标的过程[1]。其要素是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与内部监督。

(一)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供完善的工作流程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内部控制能够在单位内部创造一个理想的环境,通过对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工作人员等进行管理,如权责划分、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等,可以对事业单位现有的管理架构进行完善,在内部管理工作中能够直观体现内部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在持续优化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工作的基础上,使各项管理工作可以与发展战略、发展目标相契合。而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通过内部控制的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全体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帮助财务工作人员快速认识到财务管理的现状,并完成财务管理工作的细分,为推动财务管理模式的变革奠定基础。

(二)帮助财务管理工作完成风险评估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受诸多风险因素的影响,并且很多风险往往贯穿于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工作的始终,因此对事业单位而言,对财务风险的管理成为工作的重点内容。而内部控制工作模式的出现,可为财务管理的风险评估提供新的方向,例如通过制定风险目标、识别风险、解决措施等方法,在综合统筹事业單位的生产、管理以及相关业务的开展情况后,构建风险识别与风险控制的管理体系,进而保证财务管理风险得到有效约束,避免事业单位遭受损失[2]。

从长远角度来看,内部控制可帮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实现蜕变,依托各种科学有效的内部管理方案,进一步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从内部管理的角度来看,财务风险问题贯穿于事业单位的运营与发展的始终,所产生财务活动会因为风险性问题而给企业造成财产上的损失。例如人为因素是影响财务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如工作能力、工作理念等,都会引发风险,在缺乏风险管理意识的情况下,将会导致工作人员无法正确评估风险。而通过开展内部控制的方法,可在财务管理中更好地降低人为因素的不良影响,使财务管理方案更加科学有效。

(三)强化信息沟通效果

与其他工作相比,财务管理有明显的复杂性,这是因为财务管理工作需要覆盖事业单位各项工作、各项业务的始终,并根据工作中的财务信息变化统筹资料,其中的细微数据差异都会造成财务管理信息失真,降低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内部控制模式的出现可进一步完善财务工作模式,例如在内部控制中构建内外部信息沟通机制、信息系统开发机制等,能够使各种财务信息的反馈更加系统、有效,使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采集财务信息,并避免出现信息失真问题,保证了财务工作质量。

(四)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能力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本身具有复杂性,内部控制对于财务管理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例如在内部控制中,可明确现金流量与流通信息,判断各项业务的资金输出,或对业务实施阶段的资金流动进行监督,避免各类活动中出现不合理的资金流动。在整个财务管理中,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中可将财务管理全部置于统一的管理体系中,提高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保证财务管理工作得以实现。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通过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后,发现内部控制并没有得到有效地落实,这是导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长期未得到变革的关键。

(一)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

目前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并没有落实内部控制体系,整体来看其内部管理体系处于起步阶段,随着事业单位工作的复杂化,现有内部控制体系的缺陷越来越明显,需进行管理优化。例如因为内部控制制度的匮乏,导致事业单位管理层之间会因为现金流问题而出现冲突,这一问题不仅严重降低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也会导致现有的财务管理工作长期处于初级阶段,对于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十分不利,可能会造成财务管理中无法有效分配现金资源等问题。

(二)内部监督力度不理想

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会直接影响事业单位的发展,随着事业单位各项业务模式的拓展,现金是影响每个部门职能实现的关键,目前各类资金的使用频率、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导致财务管理部门对现金的监管能力下降,管理难度也显著提升。有研究认为,针对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诸多缺陷,管理层无法了解单位内部的资金使用情况,对资金的配置能力明显不足,会削弱对各项业务活动中的现金管理能力[3]。

理论上在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事业单位各职能部门之间具有相互的独立性,因此每个部门都需要按照本部门预算情况确定开支,并且现金需要财务部门的提前垫付,并由财务部门定期审核财务业务,最终使财务部门掌握资金使用情况。但在实际上,因为事业单位内部监督能力的缺陷,财务部门无法确保各类数据的真实性,信息失真问题时有发生,降低了财务工作水平。

(三)现行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管理制度对于财务管理能力产生直接影响,而在实施阶段,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长期存在,已经成为影响财务管理能力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为:第一,相关报告不客观。在编制财务报告期间,因为相关制度的缺失而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问题,并且部分信息失真问题未得到及时发现,最终在财务管理中留下隐患,会计信息内容失真,导致编制的财务报告真实性受到影响。财务管理人员存在随意调整账目的问题,或记录并未发生的项目,延缓结账时间,使财务报告的准确性无法得到保障[4];第二,在制度建设中缺乏对财务报告真实性的评估,尚未构建完整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等进行信息采集和分析,使得内部监督职能无法有效体现,各种财务管理风险问题也得不到有效控制。

四、内部控制理念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路径

(一)完善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环境

从内部管理角度来看,内部控制环境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执行力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完善内部控制环境期间,应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1.完善内部控制目标与绩效管理体系。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企业所制定的财务管理目标需要充分符合事业单位内外部的环境,在保证相关措施可操作性的情况下,在财务工作中要避免过于强调利润指标、收入指标的变化,避免因为相关部门过于追求财务指标而制定影响职能实现的工作方案。在对员工进行绩效评价期间,应该将绩效评估目标构建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要强调财务管理的过程、方式与结果的相统一,并将财务管理的评价标准纳入到管理方案中,进一步规范相关人员的行为。

2.树立规范财务管理的理念。按照财务管理的要求,在内部控制中必须要保证各类财务信息的合法性与真实性,因此各项财务工作应该以授权批准、财务原始凭证、审核等为支撑,确保各类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同时,事业单位还应该鼓励全体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能够保持谨慎的工作态度,彰显财务管理工作的优势,在避免信息失真的基礎上,将财务部门作为企业各项业务工作的中心,而并非单纯的财务信息审核。而从长远工作模式来看,在财务管理中应该谨慎选择相应的会计处理方案,避免单纯强调财务管理部门中的各种收入指标与利润指标,对于事业单位而言,正确了解各类业务的支出以及做好预算也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内部控制要求,不断优化内部控制方案,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得以实现。

(二)基于内部控制落实财务风险评估

从内部管理的角度来看,针对财务管理工作中的诸多风险问题,要正确认识到诸多风险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并将其置于内部控制的首要地位,确保事业单位能够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适当调整管理路径。所以对事业单位而言,在工作中需要尽可能地完善风险管理模式,最终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主要技术路径包括:第一,对财务管理的相关风险进行识别。在内部控制的基础上,根据各部门的业务与工作要求,对财务报告做风险评价,依托评价结果认定风险的类型,并将业务环节的诸多风险结合在一起,在逐条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实现风险控制目标;第二,对会计账户的风险做鉴别,在风险分析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内部控制的定量因素,又需要考虑评价定性因素的影响,尤其要警惕舞弊因素对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影响;第三,要进一步评价内部因素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如业务流程风险、会计准则实用性风险、报错风险、人为因素风险等,按照风险识别内容确定危险因素,寻找新的工作方向。

(三)做好制度建设

内部控制职能的实现需要管理制度的支持,在相关制度的影响下保证财务信息的有效性,所以制度建设方案应该紧紧围绕财务管理现状,尽量通过内部控制的方法实现管理目标,重点包括:

1.完善交易权制度。在完善交易权制度期间,应确保业务人员能够在授权范围内开展活动,授权也是确保业务顺利开展的关键。因此在制度建设环节,事业单位应该围绕每个业务环节构建授权机制,所有单位工作人员在处理业务期间需构建审批程序,并将其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未经过首选的业务项目都不可以处理。除此之外,可按照业务要求将授权制度分为两类,分别为特殊授权与一般授权,其中在特殊授权上,各项财务业务应该由管理层审核后批准;而一般授权则主要是针对一般业务交易行为的管理内容,并以此来控制财务管理中的各种风险。

2.完善会计系统控制制度。会计系统控制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是针对各项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施要求确定财务管理重点内容。例如可通过制度建设的方法明确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会计基础,针对会计账簿、会计凭证等制定详细的处理规则与处理程序等,最大程度上保证信息的完整性。

(四)健全内部监督环节

在财务管理中,内部监督是降低风险发生的有效措施,因此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在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以下问题:

1.做好信息的相互验证。在财务会计工作中,应该根据事业单位每个月的财务预算报告以及执行结果等进行对比,并对各种可能影响预算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针对预算结果明显不符合或明显超出的情况,要第一时间确定相关责任人,根据责任人的反馈,总结成本超出的原因,并根据这一结果确定下一阶段的财务管理方向。同时,要做好内外信息的相互验证,根据事业单位的各项业务开展情况,对比财务报表、会计凭证等作出真实性判断,避免信息失真。

2.做好财务管理的常规检查。在日常财务管理中,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可通过常规检查的方法完善日常管理工作路径,探寻防范财务风险的新路径。实施阶段,财务管理常规检查的内容包括:核算体系的健全性,核算的及时性、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会计档案管理的完善性等,资金管理状况、收入与成本费用管理状况、预算执行状况、固定资产管理状况、财务风险管理状况、财务对业务开展的支持状况等。根据常规检查的结果,总结目前财务管理方案中存在的缺陷,确定财务管理方向。针对常规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层可下发整改意见书,责任部门在接收整改意见书后在规定时间内制定整改方案,由财务部门相关人员对相关方案做跟踪调查。

3.积极开展财务管理的内部审计。在财务管理中,应针对关键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构建内部审计体系,在确定内部审计的方式、实施路径后,依托信息化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能力,如提高审计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同时还应定期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与审计工作执行力。

(五)重视信息系统建设

信息系统建设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应根据财务管理要求构建完整的信息管理机制,如信息与沟通渠道,发挥信息平台的功能,将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收据、合同、预算、付款、审计和财务资源等模块结合起来,可以集中资源并提高审批的有效性。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尽量优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各项业务流程,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同时,要依靠信息系统构建财务信息的交流机制,如各类财务信息的分配、发布等,包括各类财务数据、财务报告结果等;经信息系统分享现金流数据,强化对财务工作的监督。例如运用ERP信息化系统,将财务管理的前端业务迁移,以部门为基础做信息核算,其中的数据核算、资料统计等也可以交给信息化系统完成。

五、结束语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内部控制已经成为影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需求,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要强化内部控制,结合事业单位工作要求,优化财务管理实施路径,这对于实现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从长远角度来看,内部控制应该紧紧贴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围绕财务管理工作要求,发挥内部控制工作模式的功能,依托内部控制探寻新的工作方向。

参考文献:

[1]王燕.会计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财经界,2020(30):193-194.

[2]陈永平.浅析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J].商讯,2020(24):28-29.

[3]苗艳波.会计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纳税,2020,14(21):118-119.

[4]李天舒.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运用思路构建[J].现代营销(信息版),2020(06):78-79.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福利彩票发行中心

猜你喜欢
监督体系内部控制事业单位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电力工程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方法分析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