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家庭教育现状初探

2020-01-11 01:10金晔
文教资料 2020年25期
关键词:家庭教育高职院校学生

金晔

摘   要: 本文从研究高职学生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入手,着重分析高职学生的家庭文化、家庭结构、父母对子女的关注度、家庭教育观念及家庭成员关系等家庭教育因素,提出高职学生家长要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增强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的动力,保持适度的期待,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建立畅通的家校合作渠道等建议,探索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结合,促进高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生   家庭教育

教育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分别担任着重要的角色,从时间起始角度看,家庭教育对人的影响更早,学校教育主要在学习者进入学校后产生影响。但学习者进入学校学习期间,家庭教育并不是完全不发挥作用,而是有辅助和促进作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合。”在对高职学生进行教育引导的过程中,割裂家庭教育进行学校教育,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笔者在高职院校学生问题研究中发现,当教育者了解问题产生的根源,理解家庭教育的影响,与家长达成教育共识后,进一步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教育干预,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本文围绕高职学生的家庭教育研究展开讨论。

一、高职学生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

“与学校教育不同,每个家庭的教育理念千差万别。父母的处事方式和价值观乃至情感模式都会对子女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是随时随地、潜移默化的,甚至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影响”。高职学生正处于步入社会的准备阶段,高职学校教育能够帮助其获得专业知识并习得专业技能,但在心理调适、环境适应、人际交往等方面,仅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家庭教育在高职阶段扮演重要角色,并且存在长期影响。

高职院校通过对学生家庭教育及影响的研究,了解产生问题行为的深层次原因,有利于丰富学生工作专业化的相关内容。在帮助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过程中,少不了家庭与学校的沟通,学生管理者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家庭教育情况等,才能更好地理解学生行为的产生,才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看似同一现象的不同问题,加快高职学生对自身的认识,提升高职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完成由学校到社会的迈进。一方面,家庭教育是帮助学校教育实现有效管理的重要途径。在学校教育中研究和分析学生的原生家庭教育情况,有利于掌握学生的问题源头,便于有针对性地施教。另一方面,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作为家校合作中的重要角色,家庭应与学校形成统一的教育理念、教育思路、教育方法。家庭与学校形成延续性的教育环节,能够增强教育的引导和干预效果。

二、高职学生家庭教育现状

1.家庭文化状况

家庭文化情况是影响家庭教育的重要因素,包含家长文化水平和家庭文化氛围两种因素。家长文化水平包括家长的学历水平、知识储备水平等,影响家庭氛围的营造、家庭成员关系和家庭教育理念的形成。家庭文化氛围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家庭生活状态。笔者在观察研究中发现,家长文化水平与高职学生的家庭教育水平不是绝对的正相关。受家庭环境、家长投入时间、家庭结构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个别调研对象的父母为研究生以上学历,但子女的行为习惯、心理发展状态等反馈并不理想,有的学生甚至表现得十分糟糕,家庭教育问题突出。相比较而言,父母学历不高,家庭氛围较好,与子女相处和谐民主的家庭,家庭教育效果越好。

2.家庭结构状况

从家庭结构入手,主要围绕单亲家庭、多子女家庭和留守家庭的家庭教育情况进行研究。

(1)单亲家庭。单亲家庭中存在忽视家庭教育的现象,以物质交流代替情感交流的情况较多。在访谈中发现,单亲父母往往在子女成长过程中,因为生活、工作等原因,无法全程陪伴,将子女交由祖父母(外祖父母)代为照顾,教育则完全依靠学校。隔代照顾很容易出现“溺爱”“娇惯”“重养不重教”的现象,导致学生在校表现出骄横、无理、自私等状态。

(2)多子女家庭。多子女家庭中成长的学生希望获得权威认同的愿望强烈。由于子女多,父母照顾精力有限,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最弱小的孩子身上,对于年龄稍大的孩子关注度不高,教育引导不足,甚至忽略。在对多个家中有弟弟或妹妹的学生访谈中,受访学生表示感到父母更爱小弟弟或小妹妹,觉得自己在家里缺少存在感,渴望获得父母的关注和认同,却十分困难,因此感到很伤心,有时会故意做错事,做“坏事”以引起注意。在多子女家庭的教育中,如果出现忽视家庭中某个孩子的现象,则会对这个孩子的内心产生冲击,容易产生嫉妒、自卑、盲目讨好等心理行为,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

(3)留守家庭。在对留守家庭学生的访谈中发现,学生表现为乐观、积极、独立、坚强等的,多为监护长辈给予关注度较高的,父母虽不在身边陪伴,但会以定期约定电话或视频等方式与子女沟通,给子女提供表达情感的渠道。学生表现为自卑、胆怯、自我封闭、不善与人交流的,多为监护长辈或代管長辈感情投入不足的,忽视行为习惯及心理和精神需求。学生表现为叛逆、敌对感较强的,则往往是在“高压”监控和严厉惩罚的环境下生活成长的,出现问题行为。

3.父母对子女的关注度

父母对子女的成长肩负着重大责任,父母对子女的关注应伴随整个家庭教育过程,父母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子女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是子女成长的重要人生财富。本研究发现,高职学生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只关注学习成绩、竞赛成绩等评价性结果,忽视子女的点滴进步,学生在无压力无监控环境下,表现出放纵、无规矩意识,很容易沉溺于网络游戏的状态。如果家庭教育带有功利性,缺乏对子女身心健康的引导,重知识培养,轻道德情感培养,学生就会表现出冷漠、社会交往不良等状态。

4.家庭教育观念及方式

高职学生的在校行为表现,反映出家庭教育观念及方式的特点。在对调研对象研究中发现,父母受文化水平约束,教育能力受限,在教育理念与方法上无从把握。一些子女对父母的教育会产生厌烦、逆反、紧张、敏感、情绪不稳定等反应。在学生看来,“爸妈的管教,是没有道理的,发自内心地反感,不想听,也不想按他们的要求做”。在父母看来,“上个高职学校还要继续学习,将来要找个好工作,全家指望他了”。一方是在挑战“权威”,另一方是在维护“权威”,父母与子女之间出现对立的状态,无法实现沟通。这种现象源自父母家庭教育的观念和方式。

5.家庭成员关系

在家庭教育中,关注较多的是亲子关系。访谈中笔者发现,家长对于家庭成员关系的理解仅限于亲子关系,忽略夫妻关系和隔代关系。然而在家庭教育中,夫妻关系是基础,隔代关系是原生家庭教育的延续,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中心。家庭成员关系对亲子关系是有直接影响的。夫妻关系良好,沟通交流顺畅,家庭氛围民主的家庭中,子女表现出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人际交往和沟通良好,隔代关系良好的家庭中,表现出尊老、敬老等家风的传承,子女表现出充满爱心、关心他人、乐于助人、会感恩等生活状态。在与调查对象的访谈中发现,学生情绪焦躁、不稳定、无安全感等体验源自父母的不和谐,比如冷战、吵架、分居甚至提出离婚等。不良的夫妻关系直接影响子女的心理健康。

三、思考与建议

1.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

高职学生正处于向成人过渡阶段,在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实践等方面面临新的变化。学习上不再唯成绩论,生活上更注重自我管理,社会交往与实践空间更广、范围更大,更具有开放性,学生在校期间除了掌握知识外,更应注意社会适应能力的习得。家长不能忽视这种变化,要转变家庭教育观念。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子女,尊重子女的个体独立性,保护和鼓励子女发展的原动力。要客观看待“成才”的标准,成才先成人,家长首先要培养子女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引导遵守道德和法律规则等;其次要引导子女做“有用之人”,对社会有用,对家庭负责。做有责任、有担当的人。

2.家庭教育知识学习动力的提升

家长的家庭教育知识学习动力来自对子女教育的成就感。父母参与家庭教育学习过程,体验到教育成功后,会产生对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的需要。此种学习动机的目的性很强,容易促进父母深入学习,不断强化自我。父母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庭教育技能,取得预期或超出预期的家庭教育效果时,会对自己的效能予以肯定,并激发其进一步深入学习。家长投入学习是一种自觉行为,没有强制性的监督机制,家庭教育知识的学习源于“教育问题”,家长应有意识地关注家庭教育,保持对家庭教育知识的学习动力。

3.保持适度的期待

家长的期待是家庭教育的培养目标,体现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要求,决定家长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高职学生的家长期待在某种意义上决定学生的努力方向,甚至承载家庭的希望。过高期待,会产生过大压力,造成学生的心理阴影。在访谈对象中,“身负家庭期望”的同学,往往倍感压力,有时会痛苦、压抑。适度的家长期待,有利于促进高职学生在学习知识、参与活动、获得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更有利于学生获得积极健康的心态,成为真正对社会和家庭“有用”的人。

4.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包括家庭的文化氛围、物理氛围等,前者是在父母与子女互动过程中形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因素,后者体现家庭的经济水平、文化背景、家庭习惯等客观环境因素。也就是说家庭氛围既包含内化的精神性影响,又包括外在的物质性影响,这些客观地存在于每个家庭当中。良好的家庭氛围,会为子女提供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高职学生在家庭生活的时间比在校学习的时间要短,父母更要发挥家庭文化氛围的作用,传承优秀的家风,与子女互动。家庭成员间相互鼓励,能够形成巨大的支持力量。

5.建立畅通的家校合作渠道

“施行学校——家庭教育不仅可以很好地培养年轻一代,还可以使家庭和父母的道德面貌完美。没有对子女的教育,没有对学校生活的积极参与,没有成人与孩子之间经常的精神接触和相互充实,就不可能有作为社会基本单位的家庭本身,不可能有学校这个重要的教育教学机关,更不可能有社会在精神上的进步。”因此,家校合作的重要意义既包括对学生的发展作用,又包括对家庭和学校的发展作用,既包括对家长和教师的成长促进,又包括对社会教育进步的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成一个相互对接和补充的教育过程。通过建立畅通的家校合作渠道,转变家长和教师的家校合作观,一方面家长不仅要接纳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方法,更要关注学生在高职成长阶段的身心发展,在学生自我管理过程中发挥有效有力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学校要关注家庭,关注家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能脱离家庭环境,适当地为家庭教育提供专业支持,把家长看做共同教育和引导学生的合作者,并在教育实施过程中,通过沟通和交流形成学校与家庭的教育合力,实现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

四、结语

家庭教育是每个人接受教育的起点,对人的发展持续不断地发挥着作用,学校教育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是在人生某个学习阶段发挥主要作用的教育。高职教育是基础性教育向技能性教育的过渡,高职学生完成学业后迈向社会,成为职业人,在这一过程中教育发挥着重要的引导和支撑作用。仅靠学校教育是无法顺利完成高职学生的角色轉变的教育任务的,需要家庭教育的积极参与和合作。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有利于高职教育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刚.习近平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述的理论蕴涵[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170-180.

[2]刘志书.中国家庭教育问题浅析[J].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9(9):165,147.

[3]陈苏梅.五年制高职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的困境及突围[J].职业,2018(35):125-127.

[4]白婧,和静,贾甜甜.父母教育观念和亲子关系对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科技视界,2019(2):76-78.

[5]宋戈.试论家庭人际关系与家庭教育[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0(1):62-64.

[6]田宇.《地球上的星星》折射出的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J].科教导刊,2018(21):146-147.

[7]付昌辉,童隆福,盛艳波,周跃飞.高职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40-43.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7SJBFDY193。

猜你喜欢
家庭教育高职院校学生
学生写话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