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丹
摘 要: 教师是独立学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载体,教师发展具有很强的自由性,成功需要个人努力,更需要组织介入和支持,组织管理在教师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作者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深入分析外迁独立学院教师群体内在需求,从组织学视野切入,探讨学习型教师发展组织形式,使教师发展理念、组织支持和学科建设等为外迁独立学院教师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学习型组织 外迁独立学院 教师发展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跨越式发展,独立学院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学院的教师发展关系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是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良好的教师发展是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独立学院办学水平的重要保证。外迁独立学院以青年教师为主体,兼职教师和外聘教师较多,基本没有一支合理的自有专任教师队伍。外迁独立学院的教师发展问题逐渐凸显,如何合理利用母体高校教师资源解决独立学院自有教师发展问题尤为重要。
1.外迁独立学院教师发展的特殊性
1.1大学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缺失。
我国中高等师范教育发展较为成熟,主要培养面向基础教育(中小学)的教师。师范生在学习期间,会接受较为系统的教学基本功训练,包括普通话、三笔字、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学案例设计等师范训练内容,毕业时除了取得学历证明外,经考核合格还能取得教师资格证书,所以基础教育教师在任教前已经具有教师基本素质。然而大学教师中少有师范生,普遍没有接受过教学基本功训练,职前培养缺失和职后培训力度不足,造成了大学教师教学基本功较弱的局面。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大众化不断发展的产物,近些年,根据教育部26号令要求,独立学院纷纷迁址办学,随着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独立学院青年教师数量急剧增加,然而这部分青年教师发展尤其是教学能力的发展被忽视。传统的新老教师传帮带培养方式已经不能适应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1.2独立学院师资水平整体较弱、学科梯队不健全。
独立学院迁址办学后,招聘师资较母体高校有一定差距,一般从母体高校或其他高校聘请一至两名学科带头人,同时大量引进青年教师,导致独立学院学科梯队不健全,学术发展缺乏雄厚的专业依托,教师结构缺乏中青年教师部分,教师发展空间有局限性。缺乏学科归属及由此造成的学术发展空间狭窄,是制约独立学院青年教师发展的深层次问题[1](72-75)。
1.3外迁独立学院难以共享母体高校优质教育资源。
迁址办学的独立学院,失去了之前与母体高校共享师资、共享教育资源的区位优势,迁址办学造成的地理距离给独立学院教师发展与培训增加了困难,但传统的教师培训方式已无法满足外迁独立学院教师发展的要求。
1.4外迁独立学院教师发展动力不足。
独立学院迁出母体高校后,引进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力度不足、数量有限。招聘教师普遍为办学所在地户籍的研究生,且应届毕业生居多。由于独立学院普遍存在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高学历高职称的中青年教师的紧缺导致新进青年教师缺乏目标导向和指引。迁址办学初期,独立学院工作重点放在基础建设上,教师科研条件均不成熟,导致外迁独立学院教师发展动力不足。
2.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探讨外迁独立学院教师内在需求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像阶梯一样分为五种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人的需要是从外部得来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的满足转化。笔者以此为基点展开研究,着力创造有利于教师发展的组织环境,实现外迁独立学院教师的全面发展。
2.1生理需求——幸福校园建设。
生理需求是指一个人对生存所需要的衣、食、住等基本生活条件的追求。在一切需求中,生理需求是最优先的。外迁独立学院有大量的青年教师群体和母体高校派驻人员,此类教师群体主要依靠校内居住和饮食生活。学校应改善教师公寓居住环境,加强餐饮管理,给予教师餐饮补助等。独立学院办学形式较为特殊,制定政策相对灵活,应将教师工资及福利待遇定位于略高于所在地区其他高校教师待遇水平,提高外迁独立学院教师幸福指数,为教师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2.2安全需求——制度保障建设。
安全需求主要表现在对人身安全、就业保障、工作和生活环境安全、经济保障的追求。外迁独立学院应更加注重制度、体制建设,积极融入地方,努力为青年教师解决事业编制或地方人才引进福利保障,给外迁独立学院青年教师提供充足的安全感。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为青年教师提供职业保障、医疗保险、失业保险、退休福利和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制度保障,全力解除青年教师的后顾之忧。
2.3社交需求——以学科为导向,开展教师团队建设。
社交需求主要指人需要获得友谊和爱情、得到关心与爱护。外迁独立学院需要营造良好的教师发展氛围。以学科为导向,形成教师团体,为青年教师社交需求提供空間和条件。促进青年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为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营造积极向上的融洽氛围。通过工会组织或学科教师团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供教师间社交往来机会,开展有组织的体育比赛、合唱比赛或聚会活动,加强教师团队建设[2](81-83)。
2.4尊重需求——实行“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制度。
尊重需要主要指希望自己有稳固的地位、得到别人高度的评价或为他人所尊重。学院即组织对于青年教师发展的指导,不仅体现在宏观层面,还包括具体细节的微观设计。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具体包括:入职欢迎仪式、入职培训、拓展训练、专业培训、具体工作指导等培养内容。外迁独立学院更应注重青年教师的尊重需要,做好职前教育培训、心理支持与关怀等工作。独立学院起步较晚,尤其是外迁独立学院,教师组织架构尚不完善,可通过设立“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制度,调动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增加责任感、使命感。对于表现突出的青年教师需公开表扬和奖励,注意强调工作任务的艰巨性及成功所需要的高超技巧,适时颁发荣誉奖章、公开表彰、设立优秀教师光荣榜等,充分满足青年教师的尊重需要。
2.5自我实现需求——从教师培训走向教师发展。
自我实现的需求是促使潜在能力得以实现的愿望,希望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事情。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职能,教师教学是大学的中心任务。大学教师的职业不仅要在学科领域寻求专业方面的提高,还要围绕教学提高职业综合能力。外迁独立学院一方面应注重设置和施行教师发展培养项目,包括:新进教师入职培养项目、中青年教师学术提升计划、学科带头人培养项目等,健全和改善学校内部培训机制,影响和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外迁独立学院更应重视教师的自主性、个性化发展,制订较合理的激励措施,促使教师由外部规制的教育和培训,走向自觉的自我提高与自我发展。教师应树立“自我更新”的观念、制订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提高科研水平,发挥主体作用。青年教师是独立学院的主力军,提高青年教师队伍质量,需要学校和教师双方面努力。
3.学习型组织视野下外迁独立学院教师发展组织形式
组织是当今社会的主要组成单位,对于提升一个职业的声望有着巨大的作用。大学组织是一种特殊的组织,研究独立学院教师的发展离不开对组织理论的研究[3](277)。通过对学习型组织的认识,积极构建外迁独立学院教师发展组织形式,通过成立校级组织、教师自组织、教师参加组织和政府组织的政策支持,追求外迁独立学院教师发展和能力提升。
3.1何为学习型组织。
彼得·圣吉认为要使组织茁壮成长,必须建立学习型组织,使组织内的人员全心投入学习,实现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协同努力,进行系统思考,从而提高能力,在本职岗位上获得成功。
学习型组织是一种能够有力地进行集体学习,不断强化自身收集、管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以获得成功的组织[4](106-108)。在学习型组织中,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心、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抱负,以及学习如何共同学习。学习型组织是组织成员能全身心投入学习,并有持续增长的学习力的组织,是能让组织成员体验到工作中生命意义的组织,是能将学习转化为创造能量的组织。
3.2校级组织:成立院级教师发展中心、统一教师发展规划。
2011年,教育部在《“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提出高校要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教学改革、研究交流、质量评估、咨询服务等各项工作,提高本校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满足教师个性化发展和人才培养特色的需要,实现教师发展的内部需求和外部支持的有机统一。独立学院应设置专门机构负责教师发展管理工作,从校级层面推动教师发展。在大学组织中,学习型组织体现为教师发展中心,教师发展的内在需求促使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生成。中心应由院长负责,人事部门和教务部门共同参与,专职专人管理,二级系部设专人负责教师发展,完善组织体系,立足于独立学院发展实际,充分挖掘和利用母体学校和独立学院的现有资源,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3.3自组织:成立独立学院内部教师研究会,促进学科建设和教师自我发展。
在独立学院内部以学科为核心成立内部教师研究会自发组织,可以适当吸纳母体高校教师。不同学科教师发展研究会组织的成员因探讨教学专业知识而聚集在一起,拥有对教学学术的共同价值追求,围绕教学学术开展教学研究,并为其他教师提供教学方面的指导帮助,以此完成教师自发组织的使命和任务[5](20-25)。独立学院内部成立教师自组织,可以有效促进教师形成学术共同体,不断丰富教学专业知识,满足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精神诉求,将教师独立个体发展逐步转变为合作模式的集体发展,努力提高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群体的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大学教师的学术职业是依托各学科开展工作的,学科性是教师学术职业存在的基础,可以将知识背景学科相同的人联合起来,共同探讨和解决学术问题,既能促进学科知识发展,又能促进青年教师学术发展。
3.4参加组织:鼓励青年教师加入社会组织,促进个性化发展。
鼓励外迁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积极参加社会教师发展组织,学科联合会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社会教师发展组织可以促使不同教学文化激荡碰撞与交流融合,促成不同教师的知识互补与智慧交锋。通过交流、交锋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学术科研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鼓励独立学院教师与社会相关行业、领域建立起紧密的教学科研合作关系,鼓励专业教师深入相关行业实践基地,通过观摩、咨询、研讨等活动,把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参加社会组织和社会活动,促进独立学院教师发展。
3.5政府组织:引导政府组织提供政策扶持。
政府和社会各类基金会、协会等组织主要发挥提供经费支持、政策保障和项目发展的职能。独立学院在本科院校中属于弱势群体,各类支持经费较少,独立学院应积极与地方政府联系,引导政府在教学成果奖、科研课题等方面制定独立学院青年教师专项等政策扶持。政府组织应针对不同类型高校教师发展的特殊性,制订相应的政策扶持文件,给予独立学院教师更多的培训和发展机会。
良好的教師发展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在独立学院迁址办学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构建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学习型教师发展组织,有助于解决独立学院转型过程中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初步研究,促使独立学院、教师、政府和社会积极投入独立学院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和建设中,一方面,不断完善外迁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另一方面,从根本上促进外迁独立学院顺利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艳红.组织管理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师学术职业发展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4(20).
[2]余斌.应用型大学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及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8(11).
[3]周雪光.组织社会学十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4]张小兰.关于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思考[J].宜宾学院学报,2005(07).
[5]陈丽,赵刚.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生成逻辑与现实困境[J].教师教育研究,2016(07).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成果(2019SJB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