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团文化为依托,提升民办高校学生文化自信

2020-01-11 01:10代晓丽
文教资料 2020年25期
关键词:社团活动红色文化文化自信

代晓丽

摘   要: 民办高校学生普遍在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历史方面知识匱乏,但在实践中积极活跃。民办高校应积极发展社团活动,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信阳学院多年来以文化自信建设为主旨实施有特色的社团活动,致力于加深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了解,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民办高校   文化自信   社团活动   传统文化   红色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一个国家屹立不倒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138)。所谓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2]。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民办高校学生因自身特性和处境,在文化自信培养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以社团活动为依托,围绕大学生文化自信这个中心,积极建设和发展社团文化,是提升民办高校学生文化自信的有益尝试。

一、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内涵与民办高校社团文化建设

大学生文化自信内涵丰富,意义重大。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应该针对大学生的特点,积极建设和发展社团文化,探索创新方式,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一)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内涵。

所谓大学生文化自信,是指大学生作为文化主体对本民族文化所持的充分肯定态度,对本民族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对外来文化理性的“扬弃”[3](46)。具体而言,新时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应该包括以下方面:

1.对中华优秀传统的自信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开放包容,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十分欣赏中国长久保持国家统一的政治与文化传统——尽管历经两千年的改朝换代,但直到现在仍然保持着政治和文化的统一。他认为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这样的大一统局面[4](276)。中华文化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政治智慧、生活智慧和哲学理念,诸如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处事方法,礼义廉耻、忠孝悌信的道德观念,精忠报国、舍生取义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担当,谦逊诚实、厚德载物的气度品格,等等,使得中华民族虽几经劫难,仍生生不息、根脉始终未曾断绝。

2.对红色革命文化的自信

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形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伟大斗争中,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得到继承和发展,是不怕流血、勇于牺牲、甘于奉献的集体主义文化[5](86)。红色文化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又是中国共产党根据新的历史境况做出的创新与推进。

长期生活在和平环境的青少年一代,对红色文化的认知趋向模糊。近代以来的历史证明,红色文化是最符合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丢掉了这些,我们就会在精神上重陷被动,就会回到历史上中国人和中国文化被看不起的时代。因此,新时代十分有必要加强对大学生的革命历史教育,使大学生牢记红色文化,弘扬红色革命理想信念,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稳定,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

3.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创新与改革的成果,本身就体现出文化自信。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一种崭新的文化,脱胎于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并随着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而转变成型[6]。半个世纪以来,在党领导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一步发展完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代表着时代进步潮流和发展要求。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和价值观影响他国独有的传统和文化,中国大学生难免受到影响。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雄辩地证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应该不断传承和发扬,新时代的文化自信更应该包括对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

(二)民办高校社团文化建设的意义。

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栋梁,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在全球一体化和多元文化的强势冲击下,他国的民主观、自由观和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愈来愈大。不断加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使他们以理性客观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增强国家软实力和保障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迫切需要。

相对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的学生具有一些特殊之处。总的来说,民办高校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理论水平不高,自主學习意识不足。尤其是在涉及中华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知识方面,民办高校学生不管是积极性还是主动性都不够强烈。但这些学生往往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实践意识和意愿突出,在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社团活动中有着很高的热情,参与度较高,有着较强的实践能力。

社团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以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为主旨的社团活动能使大学生在活泼、宽松、自由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提高文化自信。因此,积极推动民办高校社团文化建设,鼓励引导并支持大学生组织和开展各种以培养文化自信为宗旨的社团活动,提高文化认知和文化实践能力,带动校园文化建设,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对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和困境

为了解民办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笔者采取调查问卷和深入访谈的形式,对信阳学院大一至大四全日制本科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了解民办高校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知状况,以及认知路径和来源。

(一)民办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民办高校学生呈现以下现象:对文化自信的主观认同度高,但客观认知程度不够;对文化自信的内容兴趣颇高,但主动性不足;培养文化自信的意愿强烈,但缺乏具体实施途径;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和理论,但践行能力较弱。

例如,提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多数学生会用“博大精深、辉煌璀璨、文明古国”等词汇形容,还会进一步提及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建筑发明、伦理道德等方面。但是,如果要求从小处着手具体介绍中华优秀传统的某一方面,大学生往往感到为难,或者语焉不详,或者哑口无言。对于红色革命文化,大学生的了解途径大多局限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公修课和影视剧或网络,只有小部分学生曾经实地考察过红色革命纪念馆或基地,立足本地红色文化资源体悟红色革命文化。大多数学生对新中国的红色革命文化引以为傲,但对红色革命文化在当今社会的弘扬不得其法。对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学生都是从思想政治课中学习和了解的,虽然基本能够说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一些党的核心理论,但被问及如何在生活和学习中践行这些文化和理论的时候,一些大学生未能说出具体途径和事例。

在社团活动对文化自信的贡献方面,只有部分学生通过社团活动加深了对中华优秀传统、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了解和认知,多数学生认为当前培养路径匮乏,且手段单一。大学生普遍认为很有必要积极推动社团文化建设,为促进文化自信的培养,提供多种路径,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促进理论,从而更好地提高对文化自信的认知和践行能力。

此次调查说明,绝大多数大学生对新时代文化自信抱有积极的认同态度,并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令人欣慰的是,大学生普遍愿意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和继承优秀革命传统,并认为应该结合课堂和课外活动,在校园内和校园外积极拓展培养文化自信的新途径。由此可见,在民办高校提升文化自信具有良好的基础和实施潜力。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困境。

除了互联网时代的碎片式阅读和过度娱乐化、西式生活方式和理念的冲击等共性问题外,当今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建设还面临若干困境:

民办高校普遍办学历史短,社会知名度和认可度远逊于公办高校,这意味着民办高校学生面对就业形势和人才竞争有更强烈的危机感。民办高校专业课程的设置多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学费较高,导致部分大学生学习的功利性较强。部分学生特别是理工科学生入学后只注重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提升,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忽视人文情怀的陶冶和责任意识的培养。一些学生虽然有兴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历史,但是由于知识储备匮乏,历史认识肤浅,主动接触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较为淡薄,文化践行能力较弱。

民办高校尚未将社团文化建设置于学校核心规划战略之中,对社团的经费和硬件设施的投入及支持相对不足。据统计,学生社团的活动经费主要来自会费和赞助,导致学校社团发展水平呈现两极分化局面。此外,民办高校社团活动审批程序较为复杂,学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各个相关职能部门签字,这也挫伤了学生开展社团活动的积极性。

民办高校大都存在教师短缺的现象,教师往往一人身兼数职,加之课程任务和科研压力负荷过重,很难抽出时间对社团活动进行指导。社团指导工作十分烦琐,民办高校没有针对社团指导老师相应的激励和奖励机制,单纯依赖老师的职业责任感,付出投入回报失衡,导致部分指导老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部分社团内部管理松散,活动组织思路不清晰,存在娱乐化倾向;活动理念上针对性不足,缺乏深度和广度;活动设计上略显单调,互动性不足,且不够精细和周全;活动宣传上形式单一,渠道固定,缺乏吸引力;活动组织和展示方面则协调性差,系统性不足,且缺乏连续性和有效性,等等。

三、民办高校以社团活动提升文化自信的路径探索

信阳学院社团数量众多,与文化自信相关的社团既有传统文化类的会通史学社、汉风国韵社、茶文化协会、俏皮影协会、贤山国学社等,又有文学艺术类的风华文学社、华艺话剧社、南山诗社等,还有志愿公益类的青年志愿者协会、爱心救助协会等。近年来,信阳学院以社团文化为依托,鼓励和支持社团组织以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精神,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的的实践活动,在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构建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和评价。

(一)以大型历史史诗剧主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优秀中华传统,是在悠久的中国历史长河中演化而成的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重点在于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感受和体悟。信阳学院的“会通史学社”和“汉风国韵社”等传统文化类社团在实践活动中探索出了不少路径,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

习近平同志曾引用古语“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突出历史的重要性[7],历史具有资治、借鉴、垂训、治乱兴衰的作用。会通史学社每年都编排和公演大型历史题材剧目,如《浣纱记》《缇萦上书》《长恨歌》等,以中國历史宏观背景为基石,依托当代中国梦,旨在通过历史史诗剧的形式诠释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剧的编创、排演过程中,学生们既学习巩固了历史知识,又提升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理解。史诗剧的宣传和演出在全校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使大学生在体验高雅文化艺术的同时,提高以家国情怀为核心的文化素养。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8](1587)信阳学院汉风国韵社每年都会以汉服为载体举办各种传统文化类活动,例如“乡射礼”“成人礼”“祭孔大典”等各种大型民俗文化活动,向学生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并积极普及汉服文化知识和传统民俗知识,使大学生切身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二)发挥革命老区优势,传承红色文化。

革命老区是我党红色基因的地域载体,更是我党红色文化最直观的传承圣地和教育基地。信阳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大别山解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革命先烈为中华民族的自强自立及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鄂豫皖革命老区的一所高校,信阳学院扎根于信阳这片革命沃土,时刻铭记这片土地可歌可泣的红色历史,矢志传承红色文化,将红色文化内化为大学生的精神动力和价值指引。

信阳学院的大学生社团深入挖掘鄂豫皖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与文化,充分利用大别山地区的红色资源优势深化革命教育,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红色话剧演出、红色诗歌朗诵、“我来讲党史”等活动讲好革命故事,宣传红色文化。在实践中,社团每年都组织学生到鄂豫皖革命纪念馆、长征出发地信阳罗山县何家冲、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和革命博物馆进行主题教育,使学生感受根据地军民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坚定不忘初心跟党走的理想信念。大学生既是感性的,又是理性的。社团举办的各种活动能够在校园范围内营造热烈积极的团体氛围,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各种实践活动促使大学生思考体会,真正领悟和认同红色文化。

2019年9月,习近平在河南信阳考察调研时指出,“大别山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更坚定了信阳学院的社团立足大别山培育大学生红色文化自信的信心,并启迪社团进一步围绕如何传承和弘扬大别山精神开展文化自信活动。

(三)立足本地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馆。

近年来,信阳学院以保护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紧紧围绕信阳地区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依托高校智库资源,按照“保护传承、创新发展”的基本思路,高质量建成的信阳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馆,成为信阳学院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服务社会、对外交流的创新平台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基地。

信阳学院成功入选首批河南省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基地,全校师生通过各种方式,与信阳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及民间艺术家密切合作,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并开设“信阳优秀传统文化概论”“信阳地方戏剧曲艺舞蹈鉴赏”“信阳皮影表演和制作技艺”等课程,让地方戏曲、特色手工艺等焕发出新的生机,让文化自信浸润学生心灵。

此外,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文明和谐的社会,信阳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发起了一系列活动,比如“为乡村而教”志愿服务项目,2015年以来深入信阳市周边乡村小学开展支教活动,以及慰问敬老院的爷爷奶奶们,体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先贤精神,还有慰问城市环卫工的活动、探望儿童福利院活动,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大学生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建设和谐社会的使命感,以及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要性。

四、结语

近年来信阳学院社团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积极推进大学生文化自信建设,在立德树人方面取得丰硕成果。2016年“国学文化育人经典”活动荣获“河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品品牌”,“汉风国韵,会通古今”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荣获河南省教育厅第三届“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评选二等奖。“‘史承文化,‘剧写青春——历史史诗剧文化育人工程》”在2019河南省第三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大学生社团是文化自信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实施者和受益者,故社团文化建设尤为重要。具体来说,社团文化建设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民办高校要从思想认识上引导社团弘扬中国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激活社团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高校应着力打造精品社团,增强校园影响力,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加强指导教师、社团骨干队伍的建设。民办高校应选配政治觉悟高、责任心强、专业水平高的老师担任社团指导教师,针对社团的专业技术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此外,建议将社团的考评与学生评优评先、奖学金结合,完善激励机制,树立德才兼备、政治坚定、乐于奉献的社团骨干典型。

加大对优秀社团的投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宣传效率。民办高校应劃拨专项资金,加大对优秀社团的投入力度,并为社团活动提供场地和设施,保障社团活动顺利开展。此外,社团既要利用校报、校广播电台、校宣传栏等传统媒体,又要利用公众号、微信、QQ群、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宣传大学生文化自信建设相关的社团活动和成果,切实扩大社团活动的影响力,让更多的大学生接触文化自信创建活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9.

[2]新华网.文化自信——习近平提出的时代课题[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8/05/c_ 1119330939.htm,2016-08-05.

[3]黄秋生,等.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及培养研究[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7.

[4]池田大作,汤因比.展望21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M].荀春生,等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

[5]编辑.新时代要大力弘扬红色文化[J].党建,2019(05).

[6]人民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让我们自信会[EB/OL]. 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6/0901/c49157-28682302.html,2016.9.1.

[7]新华网.习近平: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EB/OL].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8/06/c_128100786.htm,2015-08-06.

[8]李学勤.十三经注疏春秋左传正义(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9]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J].红旗文稿,2010(15).

基金项目: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课题(编号HMXL-20190440)。

猜你喜欢
社团活动红色文化文化自信
体育社团活动在农村寄宿制初中学校开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