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晓婷, 张花菊, 李志钢, 张子敬, 刘 贤, 文逸凡,吕世杰, 茹宝瑞, 王二耀, 雷初朝, 陈 宏, 黄永震*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 杨凌712100;2.平顶山市畜牧技术推广站,河南 平顶山467000;3.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郑州 450002;4.河南省畜牧总站, 郑州450008)
郏县红牛产区山丘连绵,河流纵横交错,产区的各个县年平均气温、无霜期和降雨量不同,郏县为14.6 ℃,宝丰为14.5 ℃,鲁山14.7 ℃;无霜期分别是220,213,210 d;降雨量分别为671.4,758.1,851.0 mm,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促进了郏县红牛品种的形成与发展。此外,长期积累的丰富的饲养管理和配种繁殖经验同样对品种的形成与发展有重要作用;同时原始郏县红牛主要用途为役用,长期选留使其形成了体格粗壮、体质结实的特点,以适应生产的需要。
从外观看,郏县红牛体型基本一致,其特征为体格中等,体躯较长,结构匀称,体质结实,骨骼粗壮,肌肉发达,肢势端正,后躯丰满,蹄圆大而坚实,毛色一致,从侧面观,郏县红牛呈长方形,具有肉用体型基础;肉质细腻,香味浓郁,肉色鲜红;耐粗饲,适应性强,遗传性稳定。缺点是生长速度稍慢,部分牛体型需选育提高。虽然存栏数量急剧下降,但胸围管围明显增加,高档牛肉块和优质牛肉块优于其他地方品种黄牛,品种质量有向肉用体型发展的趋势,是培育肉牛新品种、生产高档牛肉的理想母本。因此,现阶段,考虑郏县红牛的肉用和繁殖两方面的性能。
1.2.1 肉用性能 2016年11月,平顶山畜牧技术推广站开展了郏县红牛屠宰试验,试验选择24月龄的5头公牛进行100 d肥育,其屠宰测定结果为:宰前重为(580.60±18.832) kg,胴体重为(348.01±15.61) kg,屠宰率为(59.86±1.01)%,净肉率为(51.14±1.03)%,眼肌面积为(90.42±7.98) cm2。
1.2.2 繁殖性能 在一般饲养管理条件下,性成熟年龄为公牛9~11月龄,母牛8~10月龄;初配年龄为公牛18~20月龄开始配种,母牛14~16月龄开始配种;四季均有发情,秋季9~11月份发情较多,占55%。春季次之,夏冬较少;发情周期一般为18 d左右,持续2~3 d;妊娠期一般为285 d左右;公犊初生重32.74 kg,母犊初生重28.17 kg;据统计,3月龄公犊断奶重106.32 kg,母犊断奶重103.52 kg。6月龄公犊断奶重182.32 kg,母犊断奶重189.31 kg;据统计6月龄公犊日增重814.46 g,母犊日增重835.65 g;犊牛成活率为95.3%;犊牛死亡率为4.7%。
郏县红牛是在优越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经过世代选育而形成的优良品种,近年来,由于养殖户对牛产肉量的追求,农业机械化程度逐步提高,造成黄牛役用性能退出,使得郏县红牛的存栏量急剧下降,优秀种公牛数量极少,种质资源质量下降。同时,随着大量外来黄牛品种的引入,该地区黄牛品种混杂,而且郏县红牛与这些外来品种杂交的程度和比例不同,因此有必要对与外来品种杂交程度不同的郏县红牛进行区分[1-2]。为了不使品种退化,加快育种进度,促进可持续发展,对郏县红牛的保种势在必行[3]。
2.2.1 建立郏县红牛保种区 目前,由于外来品种的引入造成郏县红牛种质不纯,因此首先应该筛选出纯种与杂种并对杂交程度不同的郏县红牛进行综合排序,并进行登记注册,建立合适的档案管理制度。其次,在适合郏县红牛生活的郏县、宝丰、鲁山建立保种区,将纯种养殖在保种区,在保种区内实行本品种选育,严禁引进其他品种的种公牛和冻精,同时对每个杂种牛进行系谱分析,尤其要对比郏县红牛更优良的品种进行系谱分析,以便掌握育种思路与方法,在保护本品种的同时,实行群养、群配、群繁,加强选育,不断提高郏县红牛的牛肉产量和牛肉质量。
2.2.2 坚持配套联动的原则 要建立配套联动的体系需要将原种场保种与保种区保种相结合,种群活体保种与冻精、冻胚保种相结合。在原种场内保种可以免受突变、选择、迁移及遗传漂变等因素的影响,从而避免近交退化,除此之外,还应做到每个世代留种时,各家系等量留种;配种制度要合理,不能随机交配,避免品种退化使选育进程缓慢;保持外界环境的相对稳定,防止基因突变,影响选育的判断。
2.2.3 传统常规育种与现代分子育种技术相结合 对于郏县红牛这种优良的品种,在进行传统保种的同时,充分利用人工授精技术、超数排卵、胚胎冷冻及胚胎移植技术等进行保种,为郏县红牛品种的保种提供了双重保障,同时也为郏县红牛的保种提供了一条新途径。传统保种与现代保种各有优势,冻精虽然方法简单,效率高,但必须经过回交才能获得遗传特征基本一致的后代。冻胚的主要问题是制作成本高,但优点是保存费用低,可弥补冻精保种的不足,总的来说,现代保种成本相对较高,风险性较大;而传统保种成本较低,但不会出现由于实验造成的失误,风险性小,因此,要采用传统育种与现代育种相结合的方法[4]。
分子标记育种分为标记辅助选择(marker-assisted selection,MAS)和基因组选择(genome selection,GS)。标记辅助选择(MAS)是使用表型和系谱信息采用常规的(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BLUP)评估方法预测个体的育种值,通过育种值最好的个体与最好的个体交配,快速地提高了家畜的生产性能。为了克服传统MAS的缺陷,2001年,Meuwissen等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即基因组选择(GS)。基因组选择是基于全基因组范围尺度的扩展的标记辅助选择。GS与MAS的最大差别在于MAS着眼于小数目的显著标记,而GS使用基因组范围的高密度标记模板[5]。
杂交改良技术是利用杂交方法对原品种进行改良以便培育性能优良的新品种。有许多郏县红牛改良成功的例子。
将红安格斯牛与郏县红牛杂交产生的安郏F1牛与郏县红牛体尺、体重以及平均日增重进行比较,发现在安郏F1牛初生时有明显的杂交优势,其生长速度明显高于郏县红牛,体尺、体重均比郏县红牛有较大提高,但随着月龄的增加,体尺和体重差距逐渐减小,而胸围、髋宽、胸宽、管围的差距逐渐增加,前后躯都明显改善,载肉量增加,深受广大农户欢迎[6-7]。
将利木赞牛与郏县红牛杂交产生的利郏F1牛与郏县红牛的体尺、体重以及平均日增重进行比较,发现其杂交优势明显,在各个生长阶段,利郏F1生长速度明显高于郏县红牛,其体尺、体重均比同龄郏县红牛、四川的川南山地黄牛、三江黄牛、宣汉牛高[8]。利用夏洛来牛对郏县红牛进行改良,以及利用南德温牛对郊县红牛进行改良,其不仅保持了郏县红牛抗病性强,耐粗饲、性情温顺、易管理、力气大的优良特性,而且使体型得到改善,体格、体重加大,出肉率提高,经济效益显著提高[9-10]。
就郏县红牛数量减少来说,目前,科学技术还不够先进,畜禽养殖还没有达到集约化的水平,因此,郏县红牛的养殖主要集中于一些小农户,随着牛肉需求的增多,牛肉价格的上涨,农户为了增加利润,大量养殖公牛,造成母牛数量逐渐减少,郏县红牛的可持续性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能繁母牛数量的下降造成犊牛和架子牛购买困难,影响郏县红牛产业的发展。就郏县红牛品种的发展来说,杂交改良技术的发展导致纯种数量减少,同时由于保种选育不规范,缺乏合理的保种选育计划,农户大多采用群选群育,因此郏县红牛品种处于濒危的边缘;就活体保种来说,郏县红牛数量减少、缺乏政府的支持、有关郏县红牛未来的发展思路不够清晰以及缺乏资金支持等都使活体保种的难度加大。
郏县红牛的育种程序不健全,缺乏育种目标以及明确的育种理想型标准,因此,生产水平相对较低,主要反映在产肉量差,泌乳量不足等方面。同时,由于育种档案相关材料不足,因此缺乏进行科学分析的依据,技术鉴定工作难度加大。正是由于农户普及的科学技术知识少,因此对科学养殖和科学育种缺乏信任,导致档案问题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11]。
调查发现,公牛数量虽然较多,但优秀种公牛数量几乎没有,郏县红牛母牛接受不到优良供种,因此,其改良速度明显减缓,给保种和育种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总的来说,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培育出一批优秀的种公牛,从而加快郏县红牛的育种进程。
目前,就农村来说,大部分仍然运用传统的饲养方式,喂养的饲料单一,营养没有全价饲料全面,主要以营养价值较低的农作物秸秆和秕壳为主,其唯一的优点是成本较低,长期饲喂影响牛肉的产量和质量。当营养不足时,即使引进优良品种也不能体现出肉牛冻精的改良效果,因此养殖户就会把责任归咎于育种的问题,从而降低养殖户参与冻精改良的积极性。
牛的发情不是局限在一天内的某一时间段,而是可能发生在一天的任何时候,养殖户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干农活,只有早上和晚上会见到牛,因此若牛在中午发情,则基本不能准确判断,而且放牧大多是由小孩和老人为主,并且缺乏合理的育种制度,造成乱交乱配,影响郏县红牛的正常育种。
即使培育出优质的牛肉,若不能合理加工,不仅效益降低,而且影响郏县红牛的口碑。加工企业的缺乏导致牛肉的加工销售还只是停留在初级阶段,产品缺乏附加值,养殖户看不到效益的曙光,因此逐渐失去养殖郏县红牛的兴趣。
由于资金不足,导致新技术不能及时运用,新品种的选育相对缓慢,改良只能局限于实验层面,缺乏与养殖户进行实际结合,使实验研究的结果不能通过实践进行验证,使准确性降低,影响郏县红牛产业的整体效益[12]。
优秀种公牛是保种和选育提高的前提和基础。要进行郏县红牛的保种和选育提高,首先要划分郏县红牛选育区,组建郏县红牛核心群,在郏县红牛良种繁育场的带领下,做到养牛场与个体农户相结合,同时制定合适的标准,及时对牛群牛只进行生产性能测定,根据测定结果科学选择优秀种公牛,从而使郏县红牛的育种工作顺利开展。
母牛基地建设是实现肉牛高存栏量的基础,政府应该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增大养殖户对能繁母牛养殖的重视程度,使农户对养殖母牛的热情逐渐提高,同时政府应该在郏县红牛产业中注入较多的资金,制定适当的能繁母牛优惠政策,从而引导农户养殖郏县红牛能繁母牛。在此基础上,不断强化能繁母牛的管理,切实搞好母牛基地建设,实时对母牛的体型与外貌进行评定,做好选种选配工作,以便于提高郏县红牛生产水平,从而提高郏县红牛的数量和质量。
小群体活体保种与生物技术保种各有利弊,应该采取小群体活体保种与生物技术保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保种。保种工作离不开冻精、冻胚的制作和保存工作,应该把重点放在这一方面。同时应该制定一个理想型标准,争取向早熟性好、产肉量高、泌乳性强方向选育。
所有的郏县红牛地区实行统一的供精制度,同时对冻精的引入有一定的要求,要根据育种目标有计划地引进毛色一致、早熟性好、产肉量高、泌乳性强的肉牛冻精,从而对郏县红牛进行杂交改良,以便完成新品系培育工作[11]。
畜牧业范围广泛,养牛业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因此,搞好养牛业是各级部门的首要工作,同时应该把肉牛产业放在畜牧业的首要位置,不断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进程。在此基础上,政府应该大力扶持畜牧业,在畜牧业中投入较多资金,对规模牛场的“一条龙”配套服务给予支持,对重点牛场重点发展,以便进行典型示范[13]。
要想改善肉牛的肉质,育种是其中一项最重要的措施,但是若只有优良品种而饲养管理方法不当就很难发挥出品种优势,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浪费时间,因此在对肉牛进行改良的同时加大优质牧草的种植面积。在饲养管理方面还应注意,要将放牧与舍饲相结合,同时注重犊牛补饲,实行白天放牧,早晚补饲[14]。采用较为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使改良工作走上健康稳步的发展道路,从而增加经济效益。
一是培训从事输精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提高技术人员的操作规范性以及母牛发情鉴定等技术,从而使输精成功率以及受胎率提高。二是对养殖相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使养殖人员明白配种时间和配种人员以及明确哪个时间段喂养哪种饲料,同时让农户转变认识,相信科学,以便主动接受相关科学知识,从而提高育种效率,加快育种进程[15]。
总的来说,郏县红牛品种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由于优良品种的形成耗时耗力。因此,面对郏县红牛品种濒危的问题,有必要对优良的郏县红牛进行保种。虽然郏县红牛品种优良但仍然具有很大的潜力需要挖掘,因此,在对原有的优良郏县红牛品种进行保种的同时进行选育,而解决保种与选育中存在的问题成为首要任务。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牛肉的需求不断增加,近年来,在牛肉量基本满足的条件下,人们又开始追求优质牛肉,比如雪花牛肉,因此郏县红牛的选育开发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