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阴急下证下不厌早的学术探究

2020-01-11 13:30冯岚岚关庆亚王阶胡坤朱爽
环球中医药 2020年5期
关键词:肾水通腑少阴

冯岚岚 关庆亚 王阶 胡坤 朱爽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此为少阴病之提纲,总的病机为心肾不交。提到少阴病,对其普遍认识为里虚寒证,表现为四肢厥冷、下利清谷等,即少阴寒化证,心肾阳虚为少阴病之本证,以四逆汤、附子汤等温里即可,此为“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之治法。然肾为阴阳之本,寓于水火之中,少阴病亦可从阳化热,表现为心中烦、不得卧、胸满等心肾不交阴虚火旺证,黄连阿胶汤、猪苓汤等以“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少阴病为疾病发展的中后期,多有死证之说,亦可出现阴阳两虚证。八法中,少阴病还有一独特的下法,诸家医者对此学术争论不休,今笔者对其做出阐释。

1 下法应用的重要性

1.1 下法理论源流与发展

下法即停留在胃肠的有害物质从下窍排出,从而达到祛除病邪的一种治法。下法最早见于《内经》“其下者,引而竭之”“留者攻之”等论述。仲景创建的承气类方,使下法应用于临床。金元时期,寒凉派与攻邪派推动了下法的发展。明清时,随着温病学的形成与发展,将下法推向了高潮。其中吴又可提出“邪为本,热为标,结粪又其标也”,他认为勿拘于下不厌迟,若邪尚在可频下等为指导临床提供了依据。

1.2 下法适应症与禁忌症

下法在临床中治疗的病证主要有腹满、黄疸、肠痈等,为祛除瘀血、热毒、痰饮等结实证。叶天士认为运用下法必观之于舌象,若苔见黄甚、灰黄、老黄色等皆可下之。尤在泾[1]认为必有实满之证,方可下之。下法主要以寒温、峻缓及攻补兼施而论治。吐下之余,定无完气,故下法需慎用,中病即止,下法易伤阴液,宜联合滋阴法,攻补兼施而辨证施治。下法在危急重症方面往往有力挽狂澜之功,若运用得当,则邪去正安。此外下后宜补宜养,调理饮食,勿伤胃气。

2 下法宜早在少阴急下证中的重要意义

2.1 少阴急下证之病因病机

《内经》言:“邪入于阴经,则其脏气实,邪气入而不能容,故还之于腑”即“中阴溜腑”理论。《伤寒论》曰:“阳明居中……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少阴转属阳明……故予大承气汤下之。”阳明失下,热迫少阴,而少阴尚能驱邪外出,转出阳明,则出现“大实如羸状”。少阴病病因病机总归热盛、水亏、土燥,热盛煎灼津液,少阴水亏致阳明土燥,处于恶性循环中,出现真实真虚,需急下方能热除、腑通、阴存。

2.2 少阴急下证之下不厌早的运用

2.2.1 少阴病急下证之口燥咽干宜下不厌早运用下法 《伤寒经注》言“少阴病,伤寒传经五六日,今二三日即出现口燥咽干之症状,得知肾水已亏[2],若待到五六日,则肾水枯竭”。《医宗金鉴》:“二三日,即口燥咽干,其人必然胃火素盛,肾水素亏,热邪煎灼肾水,水亏则土燥,土燥则水更亏,若到肾水告竭,下之则无意,需急泻胃腑,使热自除,以救肾水。”[3]提前出现口燥咽干之症状,临床见此,当极其重视,下不厌早以救肾水。

2.2.2 少阴急下证之自利清水、色纯青宜下不厌早运用下法 《医宗金鉴》:自利清水,此所谓下利无糟粕;色纯青,即下的尽为污浊之水,体现其病情较重,病势复杂。张锡纯[4]认为伏热之邪寓于肝肾之中,肝为肾助热行气之力太过,胆汁因热邪妄行,故自利清水、色纯青,此时体现少阴病病位在心肾,涉及肝胆。燥结尤甚,物极必反,火极似水,致使热厥,故宜通因通用之治则,下不厌早,急下热邪以存亡失之阴液。

2.2.3 少阴急下证之腹胀不大便宜下不厌早运用下法 《医宗金鉴》:六七日,腹胀不大便,体现胃中宿食停聚,即以通治塞之正治法,宜大承气汤急下之,否则延误病情出现翁干杯罄之状况。钱天来[5]认为此少阴之邪,复还阳明,为脏出腑之典型,六腑以通为用,需急下之。柯雪帆[6]认为:因虚致实,胃肠功能运化不利而结聚。急下燥热之邪,使邪有出路,方可再安心肾之虚。

2.3 三急下之阳明燥热与少阴水亏互为因果,亦需早下热结以存阴液

《温病条辨》言:“温邪久羁中焦阳明燥土,先竭胃津、而胃土克肾水。”[7]提示需除燥热之邪,救亡阴之肾水。吴佩衡认为阳明、三焦、少阴下法,均为壮火食气,待孤阳不生,则亡阴而死,体现阴阳之互根。阳明尚有缓下、轻下、阳明急下证,需痞满燥实四症见,症状彰显,热势深重,需蓋底抽薪,截断传变。少阴急下证,阴津本虚,恐阴液虚脱,故不侍症状彰显,当急攻之,较之而言,少阴急下病情更为错综难辨。

2.4 从瘟疫、病程、体质看待少阴急下证之下不厌早

胡希恕[8]亲身体会此病证,认为本病为瘟疫,他认为“热结旁流”即青黑色的污浊之水,味道异常难闻,急排水热之毒,尚有生机。《伤寒来苏集》从病程上很好解释了少阴病急下证的发展,病位在心肾,涉及脾胃[9]。二三日时,下不厌早,急下热邪,不待肾水枯竭而无力回天。少阴阴虚体质的病人,易患阳明病证。“留得一分阴份,便有一分生机”,急泻腑实,使热自除,以救阴虚之本,若畏手畏脚,则肾水告竭,延误病情,错失良机。

2.5 下不厌早重早下以治标求本截断病情发展

《内经》曰“先病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小大不利治其标”,提示治标通腑。吴又可认为承气方并非特意为结粪而设,不必悉具,满足痞满之症状,加之黄苔之热象,即可下之。此方为攻逐肠道疫邪,贵乎早下以逐邪治本。吴鞠通认为此病的根本为燥热,倘若燥热不除,只是滋养肝肾,犹如扬汤止沸,无济于事,为免于阴血耗尽或气机阻滞而死,当急下燥实,通腑泻热,实为根本。叶天士认为下法须审证度势,“有是证则投是药”,当机立断,不可贻误时机,早下则邪有出路,釜底抽薪以逐疫解毒、泄热存津。攻邪宜早,急下存阴以扶正,通腑畅气平气机,防止传变,扭转病势。

3 从临床病证阐释下不厌早

吴又可认为开门逐邪,使邪有出路,为第一要义[10]。大黄攻而不守,为通降六腑之要药,通六腑之气而达安五脏之功效。枳实与厚朴能调畅气机,通腑以泻中焦脾胃之实满。

研究表明大承气汤在治疗脓毒症患者,能显著降低胃出血、腹胀等症状的发生,缓解胃肠功能衰竭。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大承气汤可以抑制和清除IL-6、IL-8、TNF等炎症因子[12],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13],阻止急性胰腺炎的发展[11]。下法在临床中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可明显改善症状,提高疗效[14]。泻下利水法(含大黄)治疗高血压,总有效率达94.9%[15]。除大量补液、多巴胺类急救外,急下存阴法在治疗休克患者,亦发挥其显著价值[16]。有学者认为黄疸用下法乃治“本”之法,使肝气畅,则病可去。

4 思考下不厌早治未病既病防变的思想

少阴急下证为少阴之坏病,为危急而设。此为热灼津液,少阴水亏,阳明土燥,真实真虚,虚实夹杂之证候。燥热邪气无所依附,随积滞排出体外,达到泻热通腑、急下存阴之目的。正所谓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以下代清,不拘于燥屎的形成与否,但求阴津存,气机畅,急则治其标,急下之截断疾病的传变,方能安心肾之虚,此为治未病之思想。临床中要求医者善用而慎用大承气汤,明辨病因病机,急下存阴,挽救于危难之中。此外尚需辨明正气盛衰,感邪轻重,病情缓急而恰当使用下法。考虑个体差异,从整体上把握急下法在治疗急重症方面别具特色的优势。同时慎用下法,中病即止,下后亦需调理,顾护脾胃之本,把握时机,下不厌早、急下在疾病的发展中甚至有着起死回生之功效。

猜你喜欢
肾水通腑少阴
论少阴“三急下”
虎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观察通腑平喘汤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陈士铎五行生克法辨治目痛经验
四逆散开阖以运少阴枢机论治抑郁症❋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感冒咳嗽之浅谈
《伤寒论》第282条之探析
【消暑需从“心”开始】
通腑逐瘀汤治疗创伤后腹胀122例
自拟通腑理气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7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