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 帅
体育是小学阶段一门特殊性的学科,在教学中更加强调和注重对学生团结精神的培养,通过团队项目的拼搏培养学生不怕吃苦、不怕累的精神。这与“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在实际的体育教学活动中,由于班级学生之间体能基础和兴趣、性格之间的差异,导致在开展体育活动中会表现出不同的活动效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顺从学生体能发展的特点和优势,为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体育计划,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分层教学中收获成长。分层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通过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让学生在运动中获得一种满足,进而对自身充满肯定、获得自信心,帮助学生提升身体素养,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运动的意识。
学生是体育课程活动的参与者,也是课程的主体。在分层教学中,不同个体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促进,最终促使所有学生共同进步、收获成功。学生是体育课堂的主体,分层教学要始终围绕学生展开。只有对个体明确层级,教师才能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分层教学不仅是对学生分层也要对教学目标进行适时调整[1]。
首先,对学生进行分层。学生的身体素养、心理特征、性格特点、性格爱好都是分层的依据。有的学生能够适应强度大的活动,而有的学生则由于性格内向,更加倾向于选择适合个人、柔和性的运动。另外,男生身体素质普遍比女生强。分层前先调查学生的基本情况,结合学生自身的体能素质和预期的发展选择一个适合学生发展的层次。比如四层级的划分:A等级学生对运动没有兴趣,自身的体能素质较差;B等级的学生对运动有一定的参与兴趣,但身体素质较差;C等级的学生身体素质较好,也有参与运动的兴趣;D等级的学生体能则非常优秀,也非常突出。学生的层级并不是固定的,教师可以制定一个时间段,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适当调整,以帮助学生逐步提升。分层并不代表歧视,而是让学生在进行适合的运动训练后不但提升自己。
教学计划应该根据学生层级的不同制定差异化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分层过程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并兼顾学生的兴趣,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适应教学,并在教学中完成教师所制定的任务。在“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状态,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为每一个层级制定教学目标。
比如,在开展“立定跳远”的教学中,该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动作技术,并通过学习和练习发展跳跃的基本能力。教学重点在于肢体的协调配合,教学难点在于用双脚屈膝缓冲、轻巧落地。教师可以不要求所有学生都达到既定目标,可对一层级制定不同的要求。比如,低层级的学生需要了解跳远的一些基本动作,感受身体上的协调;较高等级的学生则在此基础上掌握基本的跳远技巧,能达到身体的协调;再高一等级的学生要求掌握跳得更远的技巧;最高等级的学生则能够完整地掌握一套动作,并取得优异的成绩。在实际训练过程中,教师要适时进行单独辅导,帮助层级较低的学生更好地训练。在“立德树人”的教育要求下,对低层级学生,教师可以运用一些游戏教学法激发其参与热情,采用任务激励法使高层级的学生变得更好,要做到不落下每一名学生。
基于“立德树人”的分层教学法可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有效发展。教师在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以便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
教师应对每一层级学生在该阶段的学习中提升了多少,体能素质提升了多少,对体育运动是否有了兴趣进行全面调查,及时了解学生的状况,从而对教学目标进行微调,让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能力相匹配。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对自己的表现进行总结,使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知,使自己在以后的运动中表现得更好。
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体育分层教学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在教学中应有针对性地对每一名学生实施训练,使所有学生都能健康成长,以达到全面综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