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亚东
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是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最重要也是最为核心的一部分。所以,问题如何设计,应从哪些方面进行设计尤为重要,随着目前针对基础教育的改革,问题导学的优势愈发明显。并且当下大多数教师已经把目光集中在问题导学这一策略上,也进行了许多探索。但由于很多教师考虑问题缺乏严谨性,以及教学水平有限,导致问题导学的优势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1]。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好问题导学中的探究是每位教师都应当深入挖掘的重要任务。
教师在本节课程刚开始的时候设置的问题,首先要考虑问题是否能够吸引学生并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索兴趣。其次,在设计问题时还要严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以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课程的问题:口袋里有6个红球和3个黄球,它们除颜色外完全相同。现在从中摸出1个球,是红色球的可能性是多少?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成“口袋里一共有9个球,其中有6个红球,除颜色以外完全相同,先从中摸出一个球,是红色的概率是多少”的情境,教师设计好以后,可以说“请大家算一算摸到红球的概率是多少?同学们可以用数学表达式将过程写出来,也可以与旁边的同学商讨,然后告诉老师你们是如何计算的。”这个问题虽然简单地将实际要讲的问题进行了改变,但给了学生更直观的体验,阶梯门槛比较低,增强了学生的信心和自主探讨能力的同时,还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与互帮互助。
一些启发性问题的设计也是一种有效手段,可以很容易地让学生进入对问题的探究。例如,教学“可能性”的时候,针对问题导学教师可以这样设计。问题:假设每个人的桌面上都有一个小盒子,小盒子里装着3个球,每个球的大小、形状和质感都是一样的,球的颜色有红色、黄色、紫色,这时候从小盒子里拿出任意一个球,会是红色球的概率是多少?教师在进行课件演示的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探索。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索,探究结束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疑问“大家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探究,能够得到什么结果呢?”学生以小组的为单位进行解答,一共有3个球,红色球只有一个,在随机事件中,摸到红球的概率是三分之一。针对问题导入性设计,先设置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供学生思考,由此引出本课堂的重点,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数学的理解力。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可以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逆向思维能使原有的禁锢思维得到突破,还可以产生与之前不同的新的理解。尽管逆向思维有很多优势,但是其有一定的难度,并且在对待问题设计时教师不能一味只追求其形式,要找准关键问题,设计与学生能力相符的问题,让学生学会探索,并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得出答案。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积极应对复杂难题。
例如,教学“盒子里有同样大小的蓝色球和红色球各4个,想要摸出的球颜色一定有2个不同色的,至少要摸出几个球?”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自行思考,也可以同桌相互探讨自己的观点看法,最后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小组讨论后发言,“从相反的角度考虑问题出发,假设我们每种颜色的球都拿一个,需要拿两个,但是没有相同颜色的,想要有同色的需要再拿一个球,无论是哪一个颜色的,都一定有两个同色的。”虽然思考的方法与正常思路截然相反,但其本质是相同的。通过这样的逆向思维让学生去思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综上所述,教师在追求高效率课堂的同时,也应该将问题环节重视起来。在课堂的起始,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可以很好地激发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在很快的时间内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综合素养。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做好问题的先导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数学教师应该对问题导学策略加以探索和研究,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