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悦
(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学分校 河北保定 071000)
语文是一门文学性学科,大部分内容都是文字性知识,虽然素质教育已经逐渐趋于成熟,但应试教育的影响还是非常深重,仍然有很多教师在进行形式化改革,比如很多教师认为播放一段视频、展示几张图片就是信息化教学,这样根本发挥不出信息技术的优势及价值。因此,下文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分别是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意义,以及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传统的教学往往都是教师采用“填鸭式”方法或“说教式”方法,而且很多学生学习语文总是不得章法,对语文学科有错误的认知,认为日常教学与考试试题没有太大的关系,导致初中语文教学效果差强人意,而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带来积极的影响[1]。通过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丰富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保证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增强,顺利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信息技术最大的优势是能够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让学生对枯燥乏味的文字产生非常直观的认知,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如今的初中语文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语文情境[2],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刻认知,保证学生在情境中对结构复杂、情感深厚的语句有独到且正确的理解。例如,讲解《济南的冬天》时,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你们印象中的冬天是什么样?引发学生的思考,总结学生的回答“凛冽的北风”“刺骨的寒流”“肃杀的气象”,然后基于此导入新课,追随老舍先生的足迹,利用信息技术播放相关视频,带领学生到济南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特有的温馨,体会不一样的冬天。由于地域差别,我们这里的冬天跟济南的冬天有一些差距,可以想象一下,在当时生活条件艰苦的情况下,作者是怎样面对寒冷冬天的,以及当时作者的心情,做一个假设性的想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是一个辅助工具,初中语文教师要特别明确这一点,主体教学还是需要教师去完成,不能本末倒置,阻碍学生的发展。基于此,利于信息技术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可为学生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真正发挥出新课程理念的意义。例如,讲解《背影》时,教师可以将教学重难点“学习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制作成一个微课视频,时长5到10分钟,然后在主体环节给学生播放并留下合作探究主题“阅读文章及观看视频,你们认为哪个背影最感人,最能体现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为什么?”以此突破教学重难点。思考一下慈父的伟大形象,同时联想一下自己父亲对我们的付出,以及对父亲的感恩之情,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信息技术的特点是能够跨越空间和时间,可达到随时随地交流的目的,在如今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建立网络交流平台[3],不论是课后反馈,还是课后检测,都可以在平台上完成,通过这个过程,教师能及时收集到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后面的教学会衔接得更加顺利,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从而完成高效课堂的构建。例如,讲解《沁园春·雪》时,教师可以在QQ、微信、钉钉等软件上建立一个学习群,在学生学习完这篇文章后,引导学生在学习群中说说自己对毛主席的初印象及现印象,因为是线上交流,所以大部分学生都能踊跃回答,并且可以用文章中的语句说明自己为什么会对毛主席的印象有所变化,这样能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也能促进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综上所述,在如今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其教师要真正意识到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并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和制定适宜的教学方法,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保证知识性与人文性同时存在,通过这个过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可以潜移默化地得到调动,有利于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及价值,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最终完成高效课堂的构建,实现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