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琳
(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柳袱小学 江苏南京 210000)
首先,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课堂上的应用,能够大幅度降低科学探究活动的难度,增强学生科学探究的自信心。其次,合作学习还能有效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合作学习中提出自己的想法,听取他人的意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科学课程中更适合学生开展项目进行合作,这样侧重于让学生借助其他学科的理解渗透到科学学习中,可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内容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吸收[1]。比如,学习“水”的知识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水的性质,教师就确定一个具有多项合作解决方案的问题,让学生借助数学的方法,分为前期实施和后续讨论,学生在一起展开合作式学习,实现数学与科学的结合。最重要的是,通过合作学习,还能够活跃科学课堂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科学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而提高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质量。
在构建合作小组的时候,老师首先要根据学生学习特点进行分组,同时注意结构的合理化和分工的合理化,既要保证小组水平相当,又要保证小组内部学生间的优势互补。这样,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才能顺利进行,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另外,在小组内部还要设置小组长、观察员记录员、汇报员、实验员等,确保每一名成员都负责一个角色,各成员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当然,小组角色并不是固定的,而是流动的,在不同的科学实验活动中,小组成员可以根据小组内部情况,在充分尊重小组成员意见的基础之上,合理分配每一名学生的角色。长此以往,学生自然会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小学科学教学从问题出发、利用小组分工解决问题,以学习科学知识为主, 培养学生的思维,促进知识学习发展转化,提升学生的思维效能和思维品质。
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能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愉快,还能让学生的科学思维得到提高。因为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能毫无顾忌地对科学实验结果进行猜想,大胆创新科学实验过程,加强合作学习的联动效应[2]。老师要想创造这样的学习环境,就一定要放下架子,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中。
比如,学习“金属”的时候,为了活跃课堂氛围,我在多媒体课件中插入了几张金属器具的图片,分别是:雷神的锤子;猪八戒的铁耙;铁扇公主的芭蕉扇;孙悟空的金箍棒;铁拐李的拐杖……然后让学生思考一下:图片中的武器都是用什么做的?过了大约5秒钟,我再询问学生,发现他们都能回答出铁拐李的拐杖是用木头制作的,铁扇公主的芭蕉扇是用木头和纸制作的,而对于雷神的锤子,猪八戒的铁耙和孙悟空的金箍棒究竟是用铁做的还是用铜做的,他们并不确定。为了验证学生的观点,我带领学生进行了光泽度实验,选择铁丝,粗铝线,粗铜丝等材料,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用砂纸摩擦它们的表面并总结实验现象。通过这样的方法,我发现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会让学生的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更加高涨。
大部分学生对这个问题都很感兴趣,课堂氛围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我让学生分组探究雨量计的制作以及利用雨量计测降雨量的方法时,他们的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学习热情也更加高涨。
给予学生充足的合作学习的机会,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3]。因为如果没有给予小组合作学习的展现机会,合作学习只是流于形式,学生滥竽充数,学习效率也得不到提高。为此,老师一定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实验操作、讨论、探究、沟通和交流的机会,让每个学习小组都能在亲自的实验探索中学习科学知识观察,自然现象,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智慧。
比如,学习“地球上的水”时,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意识到水资源的缺乏,让学生保护水资源,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在这一课时的学习中,我首先利用数据分析向学生介绍:我国每年约有100多亿立方米的自来水被用来冲刷家用马桶和公共厕所,全国大部分的城市地下水遭受污染,2/3以上的主要河流也遭受污染……然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模式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调查学校和家庭浪费水的现象,在网上找一些节约用水的宣传标语和有关措施。为了让学生体验淡水资源的缺乏,我先在每个小组内分发了一瓶矿泉水,然后让小组长平均分配给小组的每一名学生,其他学生负责记录和测量水体积;然后我按照每两个小组分一瓶矿泉水的形式进行操作,但还是由小组长平均分配给小组的每一名学生,其他学生负责记录和测量水体积。很明显,每个学生第2次分到的水比第1次要少。通过这样的方式,我让学生意识到淡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我们浪费水的话,淡水资源分配到每一个人身上的量就会变少。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需要小学科学老师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也才能更好地提升小学科学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