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2020-01-10 09:35文/杨
科学咨询 2020年25期
关键词:气瓶氯化钠烧杯

文/杨 玲

初中化学学科是一门注重观察和实践的自然学科,其主要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物质之间形态的转换来认知能量变化。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初中化学教学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化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初中这个形成学生思维能力、品质能力的重要时期,加强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将重点探究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一、在化学实验课上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

初学阶段的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很高,好奇心很强,尤其在化学实验方面特别感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几个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动手欲望。日常的化学教学中也要用吸引学生眼球的实验展现出化学实验的魅力,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学习化学知识是有用的。例如,学习“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将饮料管小心地插入集气瓶内,并向集气瓶缓缓吹气(换气时不要倒吸集气瓶内的水),直到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的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放在实验桌上。让学生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这样能够激起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为以后实验操作打下基础[1]。

二、利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课堂中,教师不能一味地向学生传递已经研究出的化学成果或已经解决的化学问题,而要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在讲解化学知识时,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更多的空间进行思考。通过思考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化学问题,探索化学原理的验证方法,允许学生利用生活实践活动或者化学实验去解决他们的问题,给学生更多的自由。例如,学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时,教师应该给学生准备好实验用品: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胶头滴管、氯化钠、蒸馏水等,让学生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要计算出需要多少克的氯化钠和多少克的水。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放入烧杯中。然后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水的密度可近似看作1g/cm3),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最后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溶解。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实验的熟练度[2]。

三、做好分组实验,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

如教学“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时,让学生用记口诀的方式熟记氧气的制取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然后让学生亲自试验,为了防止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错误,实验前教师可以喊几个同学把实验操作事项和步骤复述一下,让其他同学一起纠正错误。在实验中,要想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必须发挥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教师在学生动手操作过程中往往由于学生人数太多不能对每个学生指导到位。对此,可以采取分组合作,让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同学作为小组长指导其他学生进行实验。如果在操作中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内同学应该采取合作讨论的方式尝试解决,这不仅能让同学之间互帮互助,还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小组内成员共同进步。

四、利用家庭小实验的创新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

家庭小实验是课本知识的延续,是学生巩固知识的一种渠道,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通过动手做家庭小实验可以使学生明确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在课外实验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己去收集实验器材和药品,将化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如把废弃胶皮管当作导气管或导液管;将盐水瓶当作试剂瓶、废液瓶;可乐瓶除了可用作收集贮气瓶、演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以及用作洗气瓶之外,还可以简单改进后制作成洗瓶、净水器的容器、烧杯、漏斗等。鼓励学生课外动手寻找实验器材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能为学生提供大量动手实践机会,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让学生通过动手获得成就感、自主感,达到培养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素质的目的[3]。

五、结束语

化学是学生学习和认识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之一,有着极高的深度。初中九年级学生在接触这一科目时,意识思维已经逐渐走向成熟,如果没有科学的教学方法,很难将学生带入到化学学习中。若是没有科学的教学方法,学生很容易对化学学习产生厌烦,这样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深入了解化学知识,创新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使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知识,爱上化学。

猜你喜欢
气瓶氯化钠烧杯
我国气瓶安全状况分析与讨论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知识归纳
《压缩气体气瓶充装规定》解读
热油中的食盐为何不溶化?
热油中的食盐为何不溶化
快速溶解物体
有趣的化学小实验
压力容器气瓶的结构特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