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心灵 提升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浅析

2020-01-10 20:25门海蓉
课外语文 2020年36期
关键词:铁罐火烧云语言文字

门海蓉

(甘肃省甘谷县张家景文泽学校,甘肃 天水 741200)

阅读在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目前的阅读教学存在机械单一的现象,严重影响阅读教学的进程,挫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因此,新时期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阅读角色中,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质量,就成为语文教师探讨的热门话题。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以读为本、以悟为主、以练为基,实施“读、悟、练”融为一体的教学策略。

一、以读为本

要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教师就要重视朗读训练,因为朗读是阅读的基本形式,在朗读中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感情充沛地调动起来,在眼、耳、心、口多感官并用的过程中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发展思维。阅读教学一旦达到这种境界,会让学生充分享受阅读魅力,增强阅读动力,深化语文课堂功效。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在初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富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精彩、读出效率,把握语气的轻重缓急,将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读出来。例如,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我变成了一棵树》中有这样一句:“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朗读时,教师并没有用固定的模式束缚学生,而是让他们自主选择喜欢的方式朗读。这一自由、开放的朗读活动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热情,他们有默读的、有大声读的、有开火车读的……在多样化的朗读中,他们读出不同的语气和体验,有的读出惊喜的语气,有的读出得意的语气……由此可见,尊重学生的感受,为他们搭建自主朗读的机会和平台,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朗读中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践行新课改倡导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

当然,以读为本并不是机械地反复朗读,而是要带着方向、带着感情读,这样才能让学生实现从“为什么要读这些内容”这一表层认识到“如何读好这些内容”理性的过渡,深化朗读教学,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更好地深入文本,与文本、作者展开对话。

如在朗读三年级语文《燕子》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指导学生朗读:“燕子有哪些特征?分别是什么?”学生带着问题朗读就可以避免朗读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朗读的针对性,并在朗读中加入思维活动,对课文的理解会上升到一个较高的境界。通过寻求问题答案,学生概括总结出燕子活泼可爱、轻快灵巧、娴静优雅的特点,对燕子的喜爱之情也会通过朗读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实现知识、情感的和谐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朗读中将积累语言、感悟语言、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等结合起来,才能在朗读中感悟语言点点滴滴的妙用。

二、边读边悟

阅读不是单纯地将书面语言有声化的过程,而是一个集思维、听力等为一体的活动,只有读中有思考、有感悟,才能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素养,逐步形成阅读和表达能力。选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一些名篇佳作,无论是语言表达还是谋篇布局上都独具特色,对学生的心灵有启迪作用。因此,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读中感悟,在阅读中感悟语言文字的艺术价值和魅力,丰富感情。

如在三年级语文《荷花》一文中是这样描写“翩翩起舞”的:“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舞动。”在指导学生品读课文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荷花随风摆动的情境,启发学生结合图画想象荷花的美,联想语言文字再次进行描写:满池的荷花像一个花的海洋,红的、粉的、白的争相斗艳,纷纷吐露芬芳。微风吹过,她们挥舞着着漂亮的衣服,扭动着身体,在绿盘上展示自己优美的身姿。多好的再造想象,感受到荷花之美,景之美,语言之美。有了对荷花的想象,学生再次阅读时,会入情入境地读,不仅读出对荷花的喜爱之情,关于荷花的语言文字也在感悟中储存在记忆深处。

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要逐字逐句地分析,而是要关注“感悟、积累、运用”,是实现阅读能力提高的三步骤。我们的语文课堂要提倡以读代讲,避免教师对文本进行琐碎的分析,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忽略阅读的重要性。要将更多的课堂时间还给阅读,体现语文教学的属性,让语文教学回归本质,原汁原味。并在“感悟、积累、运用”中提高语文技能,让语文教学能够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

读中感悟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重点字词句展开分析剖析,感悟其在语言表达上的价值,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如三年级语文《肥皂泡》中有这样一句话:“方法是把用剩的碎肥皂放在一只小木碗里,加上点水,和弄和弄,使它溶化。”在指导学生反复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和弄和弄”这一词语的意思。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理解,结合自身的生活实践, 得到这一词语的解释:搅拌搅拌、搅和搅和、混合在一起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能否将这一词语用‘ 搅拌搅拌、搅和搅和、混合在一起’替换掉?”这一自主、开放的活动极大调动学生的思考欲望,他们尝试将这些词语代替文本词语,在细细朗读品味中发现韵味竟不同。有的说“和弄和弄”读起来带有童真童趣,能够更好地表现童年生活的天真和美好;还有的说“和弄和弄”写出了孩子们的调皮,更贴近儿童语气……这种自读自悟的阅读体验,增强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造精神,发展个性。使学生依托语言文字的形象,加入自我的阅读体验和感悟,唤起活生生的形象,更好地体验到语言文字的精华,获得美的享受。

三、多形式读

阅读的方式有很多,精读、泛读、配乐读、分角色读、小组读、听读、示范读等都是小学语文阅读中常用的方法。教学时,教师要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灵活选择阅读方法,还可以多措并举,避免阅读的单调性,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在灵活多变的教学过程中享受阅读的乐趣,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如三年级语文《铁罐和陶罐》是一篇富含哲理的童话,为了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对铁罐和陶罐的形象认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角色,在阅读中他们凭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创造性地配以动作和表情,如读铁罐的学生一脸鄙夷地看着陶罐,咬牙切齿地说:“你怎么敢和我想提并论!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读陶罐的学生一脸虔诚,诚恳地对铁罐说:“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就这样,通过角色朗读,学生将铁罐和陶罐的性格特点直观形象地体现出来,文本内容以一种生动活泼的形式输入学生的脑海里。教师无须多加分析和解释,学生在读、演、写的过程中对文本的理解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创造能力、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也得到有效的提升。

而在学习《火烧云》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火烧云的变化之快、之多,教师采取了“配乐读、示范读、小组读、指名读”等多种方法,为学生营造了一个书声琅琅、议论纷纷、高潮迭起的学习氛围,并在多形式的阅读中领略火烧云这一自然景观的绚丽多彩,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如在学习第4至6自然段“火烧云的形状变化”时,教师先让学生自由读,并思考:火烧云的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感悟到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想象体会,了解作者所描绘的充满了大胆神奇的火烧云景象,更好地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通过引导学生多形式读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发现课文构段的规律,从而启迪智慧,学以致用,触类旁通,读思、读说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实现阅读教学的全面深化。

总之,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模块,是学生实现自我发展、提升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写作的基础,只有加强阅读教学,才能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为此,语文教师要不断创新,丰富阅读教学方式,通过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多形式读等手段,使阅读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积累、运用、创造,全面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铁罐火烧云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写好人物神态,彰显人物性格
《火烧云》的“变”
火烧云
火烧云
火烧云
对话显“品格”
铁罐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