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薇
(武汉市硚口区水厂路小学,湖北 武汉 430000)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给我国各地的生活和工作学习等带来了深刻的变化,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居家,做到“停课不停学”的局面,与此同时,任课老师或者班主任也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习状况、居家成长环境等,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快速,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具体特点,如好学、好奇心强的发展特点,因时制宜地引导小学生健康发展,成为后疫情时代的小学生管理重要内容。后疫情时代让小学教师必须在疫情防控的复杂局势下,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工作还要做更全面细致的监控,结合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对学生在接受线上教育时,创新自己学生管理方式和方法,提高管理温度,拓宽管理内容,实时渗透思想政治理念教育,实现小学生在线学习知识与思想感悟提升的双效目标。
我国内地疫情发展的管控局势开始有所好转,小学生的线上学习与管理成为后疫情时代中小学教育的重要主题,由于传统的班级化教育与管理模式已经根深蒂固,加之线上教育经验的不足,小学生线上教育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最为突出的表现在对学生管理方面,结合目前疫情防控局势的发展,以及小学生线上教育的发展特点,具体体现在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模式、学生健康问题监管细致、小学生自身管理与保护意识等方面。小学教师也必须投入到这场“人民战争”中,成为小学生的“守护者”和“前行人”,为保障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智力与文化支持。
疫情防控期间,小学生和家长居家隔离,不得随意外出的现象普遍,随着我国局部地区疫情发展甚至暴发的局面,各地对于学生管理谨小慎微,杜绝校园发生疫情聚集暴发的现象,由于小学生自我管理及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薄弱,小学教师则需要对小学生有组织地开展管理。在线教育突破了空间局限性,同时也让学生和教师无法直接言传身教,小学生在脱离了教师管理的视野,缺乏班级纪律管理之后,无法有序地进行文化知识学习,自身管理能力开始逐渐下降,甚至会出现纪律意识的下滑,导致贪玩、自我约束力下降等不良现象,加之部分家长缺乏家庭管教的经验,甚至不能及时根据孩子需求去调适孩子的心理变化,以致引发叛逆、攻击等不良行为的发生,为后续孩子成长铺垫下不良的因素。作为小学教师,虽然有教育经验和教育知识与能力,却因为无法亲身监管学生而失去应有的线上教学效益。
疫情暴发给每个人的身体健康都带来严重的挑战,线上关于疫情带来的恐怖信息也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了焦虑、抑郁及恐惧等负面心理问题。而小学生由于自我管理能力较差,需要细心呵护和科学合理的健康引导。再者小学生对新冠病毒了解不多,也不知如何预防,成为感染的高发人群。作为小学教师,后疫情防控期间的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及其检测将成为其重要的工作内容,尤其是负责学生管理的班主任等教师群体,面临着巨大压力。而新冠病毒的快速传播性、难控性等特点,使得家长和教师更加担忧和恐慌,这势必给小学生心理健康带来重要影响,造成小学生入学复学焦虑等情绪表现。因此,后疫情防控期间,小学生心理和身体健康均会受到巨大冲击,实时监测小学生身心健康状况成为后疫情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随着互联网教育平台的飞速发展,后疫情防控时代的到来给互联网教育平台提供了极大的发挥空间,展现出较大的威力,为中小学线上教育,完成课标任务提供了极大便捷。然而,互联网依然是一把双刃剑,线上教育监管监督制度尚不完善,许多不具有教学资格的个人或组织也趁疫情因素,借线上教育之机试图敛财。在这种缺乏监管,缺乏线上教育质量检测的环境下,庞杂的线上教育信息会给小学生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如线上教育言语粗暴、教育知识体系设置不合理等,均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部分小学生因此引发网瘾,在网络上面接触到暴力、刺激信息,做出法律范围之外的失范行为,甚至会相信谣言、散布谣言等,成为今后小学生社会性发展的负面导火索,也成为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发生发展的前兆。
由于新型冠状肺炎病毒是一种新型病毒,医学、自然科学等领域对其未曾展开系统化的研究,关于该病毒的防控等科学实践知识也知之较少,导致目前无法系统地开展预防和自我预防的健康教育。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对小学生进行全面的通识教育十分有必要,尤其是生命健康领域的教育,对疫情防控知识为主体的生命科学的普及和宣传教育。在这种系统化的通识教育中,小学教师要倾向于展开小学生健康自我防护的宣传教育,同时注意健康卫生教育的实际技能,普及和宣传预防疫情病毒扩散的生活小技巧。同时,疫情可以夺取人的生命,小学教师应该让小学生学会保护自己,珍爱生命。实际上,教育的本质就是生命教育,教导他人尊重生命、尊重个体,同时也理解生命的含义,生老病死等自然规律,从而降低小学生对生命与死亡的恐惧心理,培养阳光健康的个体。
小学生的法制和思想理念开始启蒙,做好疫情期间小学生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等具有重要意义。疫情暴发以后,党中央、国务院及地方政府部门等都高度重视,针对新冠疫情,进行了科学周密部署,全国各地各界上下同心,为战胜疫情而投入到抗击疫情的伟大“人民战疫”,这场无硝烟的战争最终被我们广大的中国人民战胜,国内局势开始好转,体现了我国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及其社会治理能力。同时,以此为契机,引导小学生观看抗击疫情的感人画面,培养爱国情怀、法制理念等可以收到良好效果。应对突发事件,国民价值观开始凸显出来,集体主义、民族大义等表现得淋漓尽致,小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接班人、建设者,学校教师要因势利导,引导小学生感悟这种民族大义精神,与人民共患难,形成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感悟,同时培育和弘扬了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的自强不息、艰苦卓绝的爱国主义精神,让小学生沐浴这种思想和抗疫精神,逐步养成小学生爱国主义的精神。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从小培养孩子严谨认真的习惯,是以后做事为人的重要有力保证。生于网络时代,经过漫长的寒假,缺乏了学习氛围封闭在家里,也只有网络可以打发时间,而线上教育虽然便捷,但缺乏约束性,导致小学生不能集中时间和精力去认真学习,不能形成高效的自主学习模式。而在线课堂的特点是可重复性及记录学习轨迹,反馈着相应的学习效果。此外,受网络条件影响,在线教育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导致了教育资源的不公平,有部分偏远地区或者农村,缺乏互联网使用技能,丧失了在线学习机会。因此,小学教师有必要实施在线教育培训,让小学生接受更多的更公平的教育资源,培养学生在线学习技能和习惯,在互联网教育教学中受益终生。
小学生的健康分为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部分,作为小学教师,应该统筹兼顾两个方面。在身体健康方面,小学教师应该积极响应各地政府部门的要求,做到线上健康打卡,由父母等监护人每天监护,并按时上报小学生体温及身体状况,以便更好更快地掌握每个小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让每一位家长明白,疫情依然存在,防控疫情人人有责的大局意识。对于存在打卡异常,或者健康异常的状况,小学教师应该及时报告学校,并及时对有身体不适的小学生进行隔离观察治疗,必要时做核酸检测。后疫情防控期间,人民生活日趋平常化,保证每一位小学生身体健康,也是保证小学生周边人群的健康,对防疫意义重大。对于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强调小学生监护人及时关注小学生情绪状况,对于情绪波动较大、有焦虑等负面情绪症状的小学生进行合理引导,或者引导其参加防疫期间心理热线,并给予无条件的关注、关爱、关心,让小学生体验到温暖感,做好小学生健康信息采集,深入细致地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后疫情时代的新冠疫情虽然得到一定控制,但依然需要保持科学预防的态度应对学校教育活动,防止出现集体感染的现象。因此,需要在学生管理方面投入高度的精力,重点把握对学生生命教育、思想感悟教育、习惯养成教育等,实现有效的小学生管理,采取灵活积极的应对措施和多样的教学方式,保障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完成既定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