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师生互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0-01-10 20:25:07
课外语文 2020年36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师生创设

徐 慧

(南师附中江宁分校小学部,江苏 南京 211102)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如果只是向学生灌输语文知识,这样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反而会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烦的心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多进行沟通和交流,这也是新课改的要求,因此,教师将师生互动引入语文教学中是必要的。

一、师生互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一)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将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课堂气氛变得活跃,以此吸引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实现双向的信息交流

在师生互动中,教师是信息的传播者,学生是信息的接受者,师生互动的过程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播信息的过程,当学生接收到信息后,会做出一定的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对教学目标进行一定的调整,如此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促进合作学习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合作教学更加受到学生和教师的欢迎,这也是互动合作中的一种形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学生在互动中,能够发现自身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和没有掌握的知识,对自主学习起到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合作学习所要求的。

二、师生互动的种类

(一)提问互动

提问互动指的是教师在语文课堂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向学生提问有关的语文知识,学生回答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提问互动的内涵是提问,问题通过语言的形式呈现,表达的方式是学生回答。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问答就形成了师生之间的互动。

(二)讨论互动

讨论互动是指教师与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的讨论,这种讨论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喜欢交流,并从中收获知识,这种互动能够深化课堂学习的效果。

(三)教学情境互动

教学情境互动指的是教师在语文课堂中,根据教学目标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学习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

(四)表演互动

表演互动指的是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表演,表演的方式包括表情、言语、动作、神态等,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对课文中人物的情感和性格有更深的理解,也能锻炼学生模仿的能力。

三、师生互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对策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课堂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让学生将学习的被动状态变为主动,这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学生的主动意识是依靠其学习兴趣作用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思考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据心理学研究表明,新异、变化的刺激物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容易引起人的注意,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应该追求新颖的教学方式,为课堂增加趣味性,使学生对语文学习感兴趣,这样学生才能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学习语文知识,教师也可以更好地充当引导者的角色,这样学生也会更愿意与教师进行互动。例如,部编版教材三年级下第三单元第十一课是《赵州桥》,教师在进行这节课教学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赵州桥的景色,刺激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然后让他们对这篇课文进行朗读,之后让学生说出赵州桥的特点、雄伟的地方有哪些,在这样的师生互动中学生会收获更多的知识。

(二)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

新课标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考、语言表达的能力。要想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使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推动课堂进度,增进学生对课本的理解。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合作学习部编版三年下第五课《守株待兔》,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守株待兔》这个故事,然后在小组之间进行分享交流。在说故事的过程中,学生要注意结合注释把故事说清楚,养成抓住起因、经过和结果来说故事的逻辑思维,并展开想象,大胆开口。深层次的探究中,可以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师生互动也可以让学生对这一节课的知识有更多的了解。

(三)合理设问

在传统教学观念下,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中对知识进行讲解,学生被动地听。这样的课堂氛围会让学生感觉语文学习是无趣的,学生很少与教师进行互动,这样也很难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以合理设问,结合即将要讲解的内容和学生的兴趣指向提出能够引入课题、有意义的问题,避免为了问而问,避免提出“华而不实”的问题。以此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他们展开积极的思考,进而牢牢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带动他们的学习、探索热情。如此,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目光和精力均指向课题内容本身,极易展开积极、有效的学习和探讨,师生互动的效率自然会有所提高。例如,部编版三年级上第十课是《在牛肚里旅行》,教师在讲解这节课时,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悬念的、挑战性的话题,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其中,如“同学们,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课程是《在牛肚里旅行》,那么同学们猜猜是谁在牛肚里旅行呢?它又是怎么进入到牛肚子中的呢”这样的问题会让学生感到好奇,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积极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再与教师进行讨论,以此师生互动的氛围就被激发了,讨论的热情也被充分地激发了。

(四)创设师生互动的情境

小学生活泼好动、贪玩、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在进行师生讨论时,会出现溜号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创设师生互动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有兴趣与教师和同伴之间进行讨论。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相应的真实情境,现阶段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很多种,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通过在课件上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让他们的目光落在知识点上,创设出适宜的情境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巧妙地设置问题,在这种情境下,会激发学生讨论的欲望。例如,以部编版三年级下第二十三课《海底世界》为例,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海底世界的生物与环境。教师可以在开始授课前先给学生播放一段海绵宝宝的动画片节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对学生提问:“在海底世界都有哪些生物?”这时学生们会说“海底世界有鱼、水母”等等。教师可以说:“同学们真聪明,再想想海底世界有没有植物呢?”这时学生会进行思考,然后说“海藻、紫菜”等等。在创设吸引学生的情境后,教师与学生一问一答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对海底世界有更多的了解,也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让师生互动发挥最好的效果。

(五)实施表演互动

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辩论与演讲,这也是学生展示自我、参与实践的一种方式,可以在授课时设计一个辩论或演讲题目,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如此,在交流与分享中,生生之间能够产生思维的碰撞。借此机会,教师便可以引入课题,带领他们展开互动交流,增强互动的效果。例如,以部编版六年级下第十四课《两小儿辩日》为例,教师可以开展辩论或演讲比赛的方式,让两个学生之间进行辩论,教师和其他同学做评委,评出哪一位学生讲得更有道理。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指导,让学生知道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结果也是不同的。

其次,教师可以开展角色扮演的活动,小学生的表演欲是比较强烈的,他们往往乐于展示自己,并勇于展示自己。对此,教师可以设计角色的实践活动,鼓励他们将学到的知识、文章情节或人物对话“演”出来。如此,通过模拟表演,其表现欲得到满足,动力更强,学习质量更高。以《皇帝的新装》一课为例,教师可以扮演“皇帝”,其他的学生扮演“大臣”“儿童”“旁观的路人”等角色,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将文章演绎出来。如此,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用言语、动作等形式促进师生互动。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进行师生互动,这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语文课堂中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同时,师生互动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得以提高。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师生创设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00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20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09:54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麻辣师生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中学语文(2015年21期)2015-03-01 03:52:05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中学语文(2015年21期)2015-03-01 03:51:59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0:58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中国火炬(2014年8期)2014-07-24 14:3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