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与优化

2020-01-10 19:14:28陶忠德
科教导刊 2020年16期
关键词:文章内容教学效果阅读教学

陶忠德

(武威第四中学 甘肃·武威 733024)

在初中总体学科当中,语文在其中有着重要地位,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与阅读能力,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环节当中,互动活动的开展同教学质量之间具有密切关联,能够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优化,“主问题”教学模式出现,教师也逐渐广泛应用此种教学方法,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充分重视教学问题的设计,从而充分保障教学效果。

1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理念有待优化

从教师阅读教学情况来看,部分教师的教学模式较为落后,并没有充分重视问题设计的重要性,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阻碍了教学效果的提高。为了能够使得教学模式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教师就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利用先进的教学模式,但是部分教师的阅读教学观念仍然较为落后,并没有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更加重视的是灌输教材当中的知识,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另外,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部分教师也没有充分将问题同教材内容进行结合,同现实生活缺乏一定的联系,学生仅仅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并不能够很好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1.2 教学方法单一

大部分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都会按照教材知识内容进行授课,而其中部分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也大都是仿照教材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设计,并没有结合实际情况,从而导致教学效果受到了一定影响。[1]与此同时,部分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都会采用多媒体技术,但是却没有充分发挥出多媒体技术的积极优势,没有对阅读问题进行有效设计,从而导致阅读问题并不能够积极引导学生掌握文章中心思想,阻碍了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提高。

1.3 语文阅读提问缺乏规范性

部分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往往会存在阅读问题反复提问的情况,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在开展阅读教学授课时,教师在课堂当中提出问题,主要就是为了能够引导学生掌握文章中心思想,更好的理解文章。因此,问题提出关键在于如何选择问题,关键问题往往能够牵出文章中心,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应知识。但是,从当前初中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都没有全面考虑问题的设计,教学问题缺乏一定的逻辑性,提出的问题也相对较浅,并没有充分引发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从而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学效果的提高。

2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与优化措施

2.1 创设问题情境

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更好的阅读文章,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思考。但是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在设计问题时,应结合文章主体,保证问题的多样性,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障教学效果的提高。例如:在讲解《我的老师》这一文章内容时,教师可以按照根据文章内容,结合文章讲述故事的中心线理解文章,文章从课内到课外、校内到校外、授课到假期,逐步描写老师,逐步加深了老师的印象,一步步带领阅读者了解自己的老师,描写老师如何教我们跳舞;描写老师假装发怒的情况;描写老师如何教我们读诗;描写老师如何排除学生之间的纠纷等,通过几个小故事的描写,让阅读者更加充分的认识到老师的性格特点。在学习此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几个故事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讲出自己同教师之间的关系,然后顺序提出问题:“课本当中总共讲述了几个故事;这几个故事是按照何种写作顺序展开的?”在回答这几个问题之后,使得学生能够明确本文的学习目的,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2]

与此同时,教师在开展教学效果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播放视频,引导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能够从身边日常生活入手,充分感受到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2.2 结合文章主题设计问题

教师在上课之前,需要提前掌握文章中心主旨,了解文章主题,结合文章作者所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设计合理有效的阅读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更好掌握文章中心内容。通常来讲,文章当中所表达的主题内容基本都是作者思想的流露。如:在学习《白杨礼赞》这一篇文章时,教师需提前阅读文章,明确中心思想,然后设计问题:“你是否了解此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感情是什么?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情感在文章当中有何种表现?能够将其一一列举出来么?”通过这几个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文章,更快掌握文章主题。[3]

2.3 加强文章语言的分析

在设计阅读问题时,为了保障问题质量,教师还可以站在分析文章语言的角度,带领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文章的好坏,与文章语言的表达具有密切关联,所以根据不同文章的不同特色,能够感受到不同的知识内容。而教师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带领学生感受文章内容,可以让学生掌握到相应阅读技巧,感受不同语文特色,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在带领学生学习《藤野先生》这一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其中语言特色,体会文章用词精炼。与此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细节,向学生提问:“语言写作当中采用什么手法?通过阅读本文章学会了什么语言表达方式?通过阅读文章,你认为藤野先生为何种形象?”等多种问题,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够更加深层的思考问题,从而更快的掌握文章中心思想。[4]

2.4 明确文章结构

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之前,还需要提前理清文章内容,对于文章的重点知识内容进行提前分析,然后细化阅读问题,进一步提高教学课堂效率。在学习《小石潭记》这一文章时,教师可以通过文章分段描写的形式,展开分段设计问题,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文章内容。教师在讲课之前,提前了解此文章内容,知晓本文章分五段展开描写,所以在设计问题时,可以提出:“不同的段落分别描写了什么景色?请一一列举。”引导学生逐段分析文章主旨,更好的掌握文章含义。[5]

2.5 结合学生学习情况设计问题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还需要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考虑,换位思考,考虑学生想法,然后设计问题,优化问题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尽量减少学生思考问题“跑偏”的情况,为提高教学效果提供有利条件,充分保障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教师在考虑学生思想时,可以充分利用联想的方法,通俗来讲,就是通过后续提问引导学生更好的掌握文章人物特点,了解文章时间线等内容,加深文章在学生心目中的印象,加深记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如:在学习《背影》这一课时,可以站在学生的立场,结合课本知识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如:“你是如何理解本篇文章的,如果让你继续描写后续,你会怎样描写?”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引发学生好奇心,从而使得学生更加深层次的了解文章、阅读文章,激发学生法探究思维,进而使得学生更好的掌握文章主旨,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3 结束语

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需要重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还应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当中。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不论何种培养阅读能力的方法,都与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具有密切关联,同语感的锻炼也具有一定联系。针对此,教师就需要加深对文章的思考,从日常生活入手设计问题,加强知识同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文章内容教学效果阅读教学
Harry Potter
70 Days in a Lifeboat
THE THREE MOST INTELLIGENT MACHINES FOR YOUR HOME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04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2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12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08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语文知识(2014年9期)2014-02-28 22:00:49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河南科技(2014年24期)2014-02-27 14: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