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科”“新工科”背景下地方农业院校机械类专业创新实践育人模式探索

2020-01-10 19:14尹玖龙潘光香
科教导刊 2020年16期
关键词:新农科机械类农业院校

张 会 高 明 尹玖龙 潘光香

(山东农业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山东·泰安 271018)

中国迈向教育强国之路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决定,“创新”成为《决定》中的高频热词。为推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2016-2017 年,“新工科”相继形成“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成为我国新时期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指导方针。2019年开始,“新农科”建设已奏响“安吉共识”“北大仓行动”“北京指南”三部曲,为涉农高校更好地支撑和引领“三农”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时代使命。适应新时期“农机装备”领域人才培养的要求,改革创新实践育人模式,成为农业院校机械类专业教育改革的时代命题。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山东农业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作为地方农业院校工科学院,结合“新农科”“新工科”时代背景,确立了“协同保障,育人为先”和“统筹安排,学术为先”的农机人才创新实践教育工作思路,依托三个国家级实验教学平台,建立了“三地四早”大学生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在培养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的机械类专业创新型人才教育模式中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明确了下一步的工作改革深化思路。

1 “三地四早”创新实践育人模式的构建

(1)顶层设计。为适应新时期创新人才的需求,提升农业院校机械类专业大学生创新核心竞争力,将课程体系知识再创造,同时强化“协同保障,育人为本”和“统筹安排,学术为先”的相互融合实践教学体系,对创新人才培养和教育管理体系进行统筹规划。

(2)“三地”实现“协同保障,育人为先”。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是新时期农业学校机械类专业大学生从事未来农机装备行业实践的核心竞争力。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工程实际,在实践操作中产生思维风暴,在设计研发中实现产品再创造,依托与自身专业无缝对接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实践项目,经过团队合作,提升自身实践和创造能力。为此,学院依托“国家级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机械化及其自动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国家级现代农业工程类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建立了社会实践基地、青春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和校内创新创业中心的“三地”实践基地,践行“协同保障,育人为先”的教育理念。

(3)“四早”实现“统筹安排,学术为先”。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新时期农业院校机械类专业大学生从事未来农机装备行业研发的和核心竞争力。科研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期系统的实践训练,需要贯穿大学四年的整个育人过程,必须要统筹安排,提倡学术优先。为此,学院搭建了创新平台系统提供全力保障,不断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提供有效支撑,让学生“早选课题”“早组团队”“早进实验室”“早入基地”的“四早”,从入学开始就强化参与科研创新的意识,鼓励跨专业、跨年级组建创新团队,选择创新课题,在实验室中创新实践,在创新实践基地中探索应用转化。

2 创新实践育人模式的实施

(1)梯队递进式创新实践活动体系。依据大学生阶段性学习特点,针对性的组织不同梯队式创新实践活动,在大学四年学习过程中,递进式培养创新实践能力,提高从事专业相关农机装备职业就业核心竞争力。具体来说,大一上学期,大学生处于基础课学习阶段,展业知识相对空白,可以组织层次最浅,涉及专业知识较少的“机电微光创意模型大赛”,旨在营造实践氛围,引领创新之路;大一下学期,大学生初步接触专业基础课,可以组织基于农业机械认知的科普竞赛与实践活动,根据专业知识设计开展趣味性、科普型的竞赛或实践活动,如“机电之光专业科技节”等,让初步触碰专业的学生稳定专业思想;大二上学期,学生进入了专业学习,开展基于农业机电类产品的初级模型的设计制作活动,作品的要求相对较低,实现基本模型功能的“机电之光模型设计大赛”,了解专业特点,增加专业兴趣;大二下学期,学生专业素养深化,要开展融创新思维、专业实践、文化修养于一体的综合科技创新竞赛活动,要求学生制作出产品,要有创新点,满足生产实践的需要,例如“机电之光产品创新设计大赛”“农机结构设计大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开展专业实践应用的创新能力。大三上学期,进行了专业体系的学习,学生对专业有了深入的认知,这段时期培养目标是形成创意产品,要求产品构思完善、富有创新,能够解决实际生产生活的具体问题,学生参与省级、国家级创新设计大赛,旨在接触前沿,寻找差距,展示专业技能,探寻专业发展前景。大三下学期到大四上学期,学生的进行了较为完备的专业体系学习,对未来从事的专业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这时让学生进入实践基地,培养科学研究技能,从事职业创新实践、创业技能训练及科学研究训练,参加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进入教室科研团队,参与发表学术论文,为未来就业和深造打下坚实基础。

(2)创新创业团队分段管理。未来科技的竞争,需要有高效高素质的人才创新团队,团队成员有良好的沟通合作意识和奉献精神。创新创业团队管理要根据大学生的阶段学习特点,分级组织专业社团和创新团队。具体来说,对于专业社团,成员以大二学生为主要构成成员,是普及型的社团。通过开放实验室,组织研究生或高年级具有创新特长本科生对团队进行指导,进行社团培训,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激发创新思维火花;对于创新团队的建立,人员以大三学生为核心,大二学生为主体,构建创新人才梯队,通过建立专门创新团队实验室,配备专业教师指导,实行创新团队项目开发、合作研究实现创新人才的传帮带,保持创新团队的可持续建设和发展。

(3)创新创业技能分级培训。创新创业技能的培养需要经过长期实践,应根据学生阶段学习特点,分级培训,完成阶段技能培养,积累综合能力,完成育人目标。具体来说,大一阶段的学生,利用创新创业导师撒网式培训,开展深入班级,以班会形式进行启蒙教育;大二阶段,创新创业项目具体负责人做客创新创业大讲堂,以报告会的形式进行专业教育,为学生开展普惠式的技能培训;大三阶段,专业教师选拔优秀创新创业人才,进入导师科研课题,以集中培训方式培训专业创新技能,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实现精英式培训。

3 工作成效与思考

通过阶梯递进式“机电之光”系列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极大地锻炼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浓厚了科技创新氛围,实现了延续传承与良性循环;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赛事,完成了创新创业人才智力支持与人才储备,每年近百位同学参赛受益;学生工程素养和专业核心竞争力得到较大提升,具备了产品设计生产全流程全过程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组建基于专业研究方向的创新团队,配备专门的教师指导、专攻某一学科方向、吸纳低年级学生加入、研究成果需要团队内共享,实现项目团队的良好传承,目前多个项目获批国家级、省级创新实验计划立项;通过聘任导师队伍、开展学术讲座、举办学术沙龙、组织创新课题双选和企业实习实践,浓厚了创新氛围,促进了双创工作的实效;强化了成才导向,培养了学生理论实际应用能力,加强了理论基础,拓宽了专业视野,培养了实践操作能力,提升了学生专业核心竞争力,催生了“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山东省大学生自强之星”等多位明星学生。

创新实践教育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需继续深入的在以下方面推进:一是改善项目实施,在精准长效上下功夫;二是研究项目发展,在科学持续上下功夫;三是拓展项目实施,在内引外联上下功夫;四是丰富项目内涵,在总结提升上下功夫。持续改进农业装备领域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专业和创新相一致,使其成为能够勇挑重担,砥砺前行,“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新农科机械类农业院校
高等农业院校宠物专业产学研协同创新育人平台的构建与实践
高等农业院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研究
机械类产品结构要素设计要点探究
基于“新农科”发展的《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改革
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开发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资源昆虫学》课程教学改革
基于新农科建设背景下的《动物生理学》课程思政建设初探
新农科背景下观赏果树栽培与资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农业院校大学生英语写作焦虑研究
机械类“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