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娟 张晓钢 李 倩 费文荣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学实验中心,上海 201203)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皮肤病,多见于腰胁部,亦可侵犯颜面、腿部等处,好发于中老年人,表现为沿神经支配的皮肤区域出现带状排列的成簇疱疹,并伴随神经痛[1]。带状疱疹属中医学蛇串疮、蛇丹、缠腰火丹、火带疮、蜘蛛疮等范畴,认为其多是由于肝经郁热、气滞血瘀、脾虚湿蕴等原因,导致毒邪浸淫皮肤、经络而发。刺络放血拔罐又称刺血疗法,是由古代的半刺、浮刺、络刺、豹纹刺等针法发展而来,在刺络放血之后再进行拔罐治疗可有效增强祛邪的能力,具有清热泻火、活血消肿、疏通经络、祛瘀生新的功效,达到扶正祛邪、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的目的。《素问·皮部论》有言:“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刺络放血拔罐作为中医的特色疗法之一,在治疗带状疱疹方面收效较快,疗效显著,且无毒副作用,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兹就近年来有关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文献综述如下。
临床上刺络放血的针具以梅花针、三棱针较为常用,其次为采血针、注射针头、毫针等,不同的针具具有不同的特点。有学者对2010-01—2017-12发表的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文献整理研究发现,三棱针的应用频次最高(48%),其次依次是梅花针(32%)、采血针(10%)、注射针头(7%)及毫针(2%)[2]。
1.1 三棱针 三棱针是临床上刺络放血的主要针具,其因针身至针尖呈三角锥形而得名,临床应用有点刺法、散刺法及挑刺法,可促进局部气血运行,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涂慧英等[3]采用放血加拔罐治疗带状疱疹50例。以三棱针快速点刺疱疹处及红肿处皮肤3~5次,将火罐吸附在点刺的部位,留罐5~10 min。结果:治愈44例,好转5例,未愈1例,总有效率98%。郑智等[4]采用放血联合拔罐治疗带状疱疹34例,并与常规针刺治疗34例对照观察。以三棱针对疱疹患部及其经络循行线进行点刺5~10次,然后进行闪火拔罐,出血量15~20 mL。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2%,对照组总有效率70.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艾诗奇[5]采用刺络放血配合拔罐治疗带状疱疹40例,并与西医常规治疗40例对照观察。以三棱针在疱疹集中的皮肤周围进行散刺,然后在其上拔火罐并留罐8 min。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80.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1.2 梅花针 梅花针是在古代九针中的镵针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针柄的一端装有多枚小针,状如梅花,治疗时运用一定的手法,只叩击皮肤,不伤肌肉,以达到疏通经络、祛邪扶正的目的。《素问·刺疟》:“胻酸痛甚,按之不可名,曰胕髓病,以鑱针,针绝骨出血,立已。”王世广[6]采用梅花针叩刺联合拔火罐放血治疗带状疱疹35例,并与单纯梅花针叩刺治疗35例对照观察。以梅花针强刺激法均匀叩刺病变部位皮肤,以皮肤出血为度,然后用闪火拔罐法在叩刺部位留罐5~10 min。结果:2组治疗3、4、5次后,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57%、94.29%、97.14%,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20.00%、44.00%、96.00%,治疗组在治疗3、4次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可明显缩短疗程。刘亚军等[7]采用大黄粉外敷配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49例,并与西医常规治疗49例对照观察。以梅花针叩刺疱疹及周围皮肤,以刺破皮肤及周围皮肤微出血为度,然后拔火罐,5~10 min后起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9%,对照组总有效率75.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丁冬等[8]采用梅花针叩刺放血拔罐联合激光照射治疗带状疱疹30例,并与西医常规治疗30例对照观察。以梅花针由皮损边缘向中心叩刺,以叩刺部位出血为度,然后用抽气罐拔吸出血4~5 mL。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1.3 采血针和注射针头 采血针和注射针头都是临床上常用的一次性器具,获取方便,操作简单。郝蓬亮等[9]采用放血拔罐结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33例。使用一次性无菌注射针在皮损部位进行点刺,深度2~3 mm,然后用火罐拔于针刺区域,留罐5~10 min,拔罐后再在阿是穴及皮损局部围刺。结果:临床痊愈24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王远庆[10]采用刺络放血拔罐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29例,并与西医常规治疗29例对照观察。以一次性采血针以病损为中心围刺成半径约2 cm的圆形,然后采用抽气罐吸拔5~10 min,以局部皮肤出现淤紫或深红为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72.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1.4 毫针 毫针是常规针刺疗法的主要针具,但由于其针身较细、较软,故在刺络中较少应用。贾曙光[11]采用针刺联合拔罐放血治疗带状疱疹50例。以1.5寸毫针对疱疹红晕处呈椭圆形或马蹄形点刺,深度2 mm,使皮肤有散在出血点,然后用闪罐法于点刺部位拔罐5~10 min,至局部充血后留罐2~3 min,出血5~10 mL。结果:治疗组痊愈59例,有效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
根据《内经》“以痛为腧”的原则,临床上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施治部位大都在病损区域,尤其是疱疹间隙处及阿是穴,其次是疱疹头尾密集处,另有一些学者采用其他刺络放血部位进行治疗,也为后续研究者提供了一定的治疗参考。
2.1 局部病灶 徐丹丹等[12]采用针刺联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25例,并与采用阿昔洛韦治疗25例对照观察。按病损部分取局部阿是穴,用1寸毫针朝疱疹皮损方向斜刺、围刺,稍得气即可,然后用梅花针叩刺,以局部微渗血为度,最后在叩刺部位拔罐并留罐5~10 min,出血3~5 mL。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0%,对照组总有效率52.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韦凡[13]采用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30例,并与西医常规治疗34例对照观察。选取疱疹区及周围皮肤,用梅花针进行叩刺,以局部皮肤出血为度,再在叩刺区上拔火罐10~15 min。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76.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辛林华[14]采用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82例。选取皮损周围间隙,然后用梅花针在距疱疹边缘约1 cm处做环状叩刺,力度以皮肤潮红或微微出血为度,再用三棱针点刺几个出血点,最后拔罐并留罐5~10 min。结果:痊愈36例,显效21例,有效1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1.5%。王明明等[15]采用火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13例,并与西医常规治疗13例对照观察。选取疱疹上及其周围阿是穴,先用火针进行点刺,再用梅花针以中重度手法叩刺放血,最后拔罐留罐10~15 min。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69.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2.2 疱疹头尾密集处 临床中常将疱疹最先出现的地方叫龙头,疱疹延伸方向的末端叫龙尾,采用截头断尾的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缓解疼痛。胡有权[16]采用刺络拔罐联合药物(阿昔洛韦片、甲钻胺胶囊)治疗带状疱疹42例。取疱疹龙头及龙尾处,用三棱针散刺,使皮肤微出血,然后在针刺部位拔罐并留罐10~15 min。结果:治愈22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张德发等[17]采用微波照射联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42例,并与西医常规治疗42例对照观察。首先用微波治疗仪对疱疹病灶部位照射治疗30 min,然后选取疱疹龙头及龙尾处,用三棱针避开疱疹挑刺2~3次,令其出血,并拔火罐留罐5~10 min。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7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彭晓兰等[18]采用针刺联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20例,并与西医常规治疗18例对照观察。以梅花针叩刺水疱间隙皮肤,以局部微微渗血为度,再在刺络部位及病损两端拔罐并留置5 min,出血3~5 mL。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94.4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闫松涛[19]采用针灸联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107例。充分暴露患处,用7号一次性注射针头对龙头及龙尾疼痛处进行点刺,局部微微渗血为度,然后在刺络放血部位拔罐并留罐10 min。结果:治愈99例,好转8例,无效0例,治愈率92.52%,总有效率100%。
2.3 其他部位
2.3.1 井穴 井穴是经脉气血的起始之处,点刺放血可从源头上调畅经脉气血,疏通经络,对带状疱疹引起的疼痛有很好的缓急止痛的效果,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学者尝试采用井穴刺络放血治疗带状疱疹,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20]。陈龙凤等[21]采用针刺联合井穴刺络放血治疗带状疱疹32例。取患侧手太阳小肠经井穴少泽、足太阳膀胱经井穴至阴、手少阳三焦经关冲及足少阳胆经足窍阴,首先充分搓揉穴位使局部充血,然后用三棱针点刺2~3 mm,出血约0.8 mL,上下肢井穴逐日交替选用。结果:治愈25例,好转5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93.7%。顾怡勤[22]采用少商刺络放血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带状疱疹67例。取双侧手太阴肺经井穴少商,用三棱针点刺进针3 mm,以自然出血为度,3 d后若患部疱疹未开始结痂则再治疗1次,总共不超过3次。结果:痊愈51例,显效12例,好转4例,无效0例,痊愈率76.12%,总有效率100%,疱疹平均结痂时间(5.04±1.20) d。胡希军等[23]采用循经刺血针罐法治疗带状疱疹40例。根据疱疹及疼痛所涉及的经络分区选取相应经络的井穴,首先对穴位局部按摩增加血运,然后用三棱针点刺放血,以血色由深黯红转为浅黯红为度,每次选取2~3个穴,左右交替使用。结果:痊愈34例,显效6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
2.3.2 特殊穴位 陈秋帆等[24]采用制污穴刺络放血联合火针治疗带状疱疹59例,并与西医常规治疗58例对照观察。取董氏奇穴制污穴(位于大拇指指背第一节中央线上,共3个穴),以2 mL无菌注射器针头进行点刺放血,直至血液颜色变成淡红色。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对照组总有效率79.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范永桥等[25]采用蛇头穴刺络放血治疗带状疱疹40例,并与西医常规治疗40例对照观察。取蛇头穴(位于拇指指关节背面,两尖端静脉怒张处),取穴时先压紧拇指掌指关节并上下搓揉,在指间关节背侧横纹附近可见2条怒张小静脉,然后用5号头皮针刺破该静脉并挤压出血7~8滴,颜色变为浅红色即可。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8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洪锋等[26]采用龙眼穴刺络放血治疗带状疱疹41例,并与西医常规治疗37例对照观察。取龙眼穴(位于拇指指间关节背面两侧凸起处),用力屈拇指指间关节,然后用三棱针对准穴位快速点刺出血,出血3~5 mL。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78.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疼痛和疱疹是带状疱疹患者最主要的症状、体征,因此临床上也主要以这2项指标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此外,由于剧烈的疼痛对患者睡眠质量及情绪状态的影响也不能忽视,后遗神经痛是其最常见的后遗症,临床上也多有这方面研究。
图雅等[27]采用刺络拔罐联合氦氖激光治疗带状疱疹51例,并与西医常规治疗51例对照观察。选取疱疹及周围皮肤,三棱针进行点刺,以疱疹破损及周围表皮出血为度,然后闪火法拔罐并留罐7~10 min,放血3~5 mL。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疱疹结痂时间及总病程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邢煜奎等[28]采用刺络放血拔罐法治疗带状疱疹28例,并与西医常规治疗28例对照观察。用皮肤针叩刺病变处,以皮肤明显潮红和微出血为度,再用闪火拔罐,根据患者情况确定出血量。结果:2组治疗后疼痛VAS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疼痛VAS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7.14%,对照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35.71%,治疗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雷承丰等[29]采用皮肤针放血拔罐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带状疱疹30例,并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30例对照观察。用消毒好的皮肤针叩刺患处,以微出血为度,然后火罐吸拔患处5~8 min。结果:2组治疗后疼痛VAS及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疼痛VAS及PP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3.3%,对照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13.3%,治疗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彭书玲[30]采用叩刺拔罐联合毫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35例,并与西医常规治疗35例对照观察。用梅花针对疱疹局部皮肤叩刺,有渗血后拔罐,留罐10 min,出血3~5 mL。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主要症状疼痛及烧灼感消失所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张桂荣等[31]采用刺络拔罐联合中药口服治疗带状疱疹30例,并与单纯中药口服治疗30例对照观察。先在患者皮损周围皮肤闪火法拔罐5~10 min,起罐后再用三棱针在皮疹水疱部位进行点刺。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红斑消退时间、水疱干涸时间及疼痛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李虎等[32]采用刺络拔罐放血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带状疱疹46例,并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44例对照观察。用梅花针对疱疹及四周皮肤进行叩刺,使之隐隐出血,然后闪火法拔罐并留罐10 min。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疱疹止疱、结痂、脱痂及疼痛缓解所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王凯忠等[33]采用刺络拔罐联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44例,并与西医常规治疗43例对照观察。以梅花针对疱疹周围阿是穴进行叩刺,局部渗血后拔罐并留罐5~10 min,出血3~5 mL。结果:2组治疗后疼痛VAS及情绪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及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止疱时间、止痛时间、结痂时间及脱痂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江桂林等[34]采用刺络拔罐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带状疱疹32例,并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31例对照观察。以梅花针在疱疹周围皮肤叩刺,使其微微出血,然后进行拔罐治疗,留罐10~15 min。结果:2组治疗后疼痛VA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疼痛VAS及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疼痛开始缓解时间及疼痛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于眉等[35]采用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34例,并与西医常规治疗35例对照观察。在疱疹分布沿线点刺,以疹破水出为度,并于点刺部位拔罐留罐3~5 min,出血5~10 mL。结果:2组治疗后疼痛VAS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疼痛VAS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止疱时间及结痂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8.8%,对照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17.1%,治疗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范永桥等[25]研究发现,带状疱疹患者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及白细胞介素2(IL-2)、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人组水平(P<0.05),推测患者体内免疫功能的改变参与了带状疱疹的发生与发展过程,CD3+水平持续低下可能与带状疱疹病程的迁延和复发有关,而通过蛇头穴刺络放血治疗后,CD3+、CD4+/CD8+、IL-2及IgG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CD8+水平显著降低(P<0.05),推测其可通过调整患者的免疫功能治疗带状疱疹。王凯忠等[33]研究发现,治疗组带状疱疹患者经刺络拔罐联合围刺法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P物质及干扰素γ(IFN-γ)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推测其可通过抑制炎性反应而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促进病情恢复。郝蓬亮等[36]研究发现,治疗组带状疱疹患者经刺络放血拔罐联合围刺治疗后末梢血血常规和疱疹局部血血常规中淋巴细胞百分比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局部血血常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提示这可能是其抗病毒治疗效应的机制之一。叶国平等[37]研究认为,疱疹局部血血清P物质的含量与带状疱疹的疼痛程度有关,线香灸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后可明显降低血清P物质的含量(P<0.05),进而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缩短疼痛持续时间。
刺络放血拔罐疗法是中医学传统特色疗法之一,具有适应证广、操作简便、起效迅速、成本低廉等优点,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尤其是在治疗带状疱疹方面更有奇效,在治疗针具及治疗部位方面具有多样性,均表现出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然而现有的研究中也表现出了明显的不足,首先大多研究只停留在临床经验的总结分享上,而设计严谨的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相对较少,观察指标较为单一,缺乏多角度考量比较,这提示研究数据的可靠性较低;其次,在治疗针具、治疗部位、放血量等方面方案各有不同,多依据医者的个人经验而定,虽有一定的应用规律和特点,但总体来说临床操作随意性较大,缺乏行业共识和量化标准;最后,有关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作用机制研究较少,虽然其疗效已被广泛认可,但若缺乏相关的基础研究,将不利于治疗方法的进一步优化和发展。这些都是将来有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以让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研究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