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永胜
(安徽省怀宁中学,安徽 安庆 246100)
核心素养对高中生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为高中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尚没有全面形成,所以对高中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高中阶段学生的心智较为成熟,对语文学科的理解能力较强,所以高中语文的核心素养的要求应有所提高,这不仅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下功夫,也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语文学科与生活的联系较为紧密,对语文这门母语学科的进一步学习,能起到陶冶情操、启蒙思想等多方面的作用,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要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进行,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主动积累语言等方面的内容,经过整理吸收消化后应用到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升了,就能逐渐探索出语言运用的基本规律,就能用书面或口头的方式准确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形成自己特有的写作风格;其次,在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中,要让学生形成语文思维模式:在阅读、写作、交流的过程中具备丰富的想象力,能够对语言文字的写作方式方法进行富有针对性的评价;在与人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特定的事物整理自己的思路和语言,形成逻辑性较强的认知;最后,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教学中需要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所了解,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的精华值得继承并将其发扬光大,高中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理应担此重任。高中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体会到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不断增强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需要,在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现状并不乐观,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些学校对核心素养了解较少,将学校工作的重心放在扩大办学规模和提升学生高考成绩上,普遍进行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素质的培养,导致高中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过程较为缓慢,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了制约作用。一些语文教师由于自身能力水平的限制,依旧在课堂中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没有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学生被动地听讲致使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较少,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语文感到枯燥乏味,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逐渐下降,对核心素养的培养产生不利影响。
如今,我国加大了对高中教育的重视程度,高中学校基本已经实现了多媒体设备全覆盖,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借助多媒体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这些文章的内容描写生动形象,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所以教师应在课堂中重点讲解这些文章,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培养,促使学生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
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一篇情境交融的优美散文,教师在讲解这篇文章时,应将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放在欣赏文章意境和体会文章语言魅力上,感受朱自清笔下荷塘的神韵。首先,在课程的开端,可以使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放映荷花的照片,与学生一起朗读文章,让学生对文章有初步的了解,通过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在朗读中逐渐进入月下荷塘的情境;其次,教师可以将这8段文章内容归为3个部分,1至3段为第一部分,4至6段为第二部分,7至8段为第三部分,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小组,小组成员通过研读文章,经过细致的讨论,将文章的大意归纳出来,掌握文章的整体结构;最后,这篇文章的最精彩的内容莫过于作者使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作者是怎样描写荷花、荷叶和荷香的,找出修辞手法的使用突出了景物的哪些特点,对于一些优美的词语,可以让学生细细品味,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内容进行点拨。语文教师应坚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找出教材中有关审美的文章,通过审美鉴赏活动,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体验汉字的美感。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要求,高中语文教学首先要结合学生的学情优化教学方式,全面提升高中语文教学质量,构建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思维发展是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有较强的归纳和概括问题的能力,能够使用口头或者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对学生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教师应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作为高中阶段语文研习的重点内容,在课程开始之前,科学地设定教学方案,通过对问题进行优化设计,使学生掌握文章的内容,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例如《雷雨》这篇课文与其他的文章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是一篇课本剧,其中的场景、人物和矛盾冲突集中在一起,深刻地反映了旧制度的黑暗和罪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解读,比如“面对周朴园的种种卑劣行为,梅侍萍有何表现”“周鲁两家产生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本文以雷雨为题有何深意”等,让学生通过自读思考文章的内容,找出问题的答案,然后在小组内讨论,小组成员可以自由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教师在学生讨论后,应发挥引导作用,对学生产生的疑问及时解答,循循诱导,让学生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从更深层次思考问题,把握人物命运,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学生对课本内容的不断总结、思考、深究,使学生的语文思维得到了发展,有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是我国的无价瑰宝,作为祖国未来的高中生必须领悟传统文化中的内容,进而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创新。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言文、诗词,其本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因而,在学习这些文章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明白文章的内容,还要让学生感知其中的传统文化精神。
综上所述,通过培养审美能力、促进思维发展、领悟传统文化等措施,能够促使语文教师把握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语文教学方向,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内容,能够顺利实现语文教学目标,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各方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