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市中医院 浙江 东阳 322100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肠病,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该病4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脾虚湿阻型IBS-D患者90例,符合罗马Ⅲ IBS-D诊断标准[1]及《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脾虚湿阻型IBS-D诊断标准[2-3]。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男20例,女25例;年龄22~60岁,平均31.2±2.5岁;病程2~18个月,平均14.3±3.4个月。对照组男18例,女27例;年龄24~58岁,平均32.2±3.0岁;病程3~20个月,平均13.4±3.2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①蒙脱石散(四川维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601)1袋(3克)/次,3次/日,口服;②匹维溴铵(Abbott Healthcare SAS,批准文号H20120127),1片/次,3次/日,进餐时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散:炒党参、炒山药、莲子肉、炒薏苡仁各30g,炒白扁豆、炒白术、茯苓各15g,砂仁(后下)4g,陈皮12g,桔梗10g,炙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每次250ml。两组均治疗4周。
3.1 观察指标:以IBS-D的4项主要症状(腹痛、腹泻、腹胀、排便不尽)的发生次数及程度制作消化道症状积分量表,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按无、轻度、中度、较重、重度五级评价,分别予记0、1、2、3、4分。疗效指数(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
3.2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明显改善,疗效指数≥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好转,疗效指数≥3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疗效指数<30%。
3.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显效32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6%;对照组显效24例,有效11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4 两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观察组治疗前13.8±2.6分,治疗后3.7±2.4分;对照组治疗前13.7±2.5分,治疗后5.4±3.3分。两组治疗前积分比较无差异,但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5 两组半年复发率比较:对两组半年内复发情况进行统计,有一个症状复发即视为临床复发。观察组复发3例,复发率6.7%;对照组复发10例,复发率2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根据临床症状,中医学将IBS-D归属“泄泻”范畴,其病因主要为感受外邪,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素体虚弱等。基本病机在于脾虚与湿盛,脾虚则运化功能失调,肠道传导及分清泌浊功能失司,则生湿;湿邪又可困遏脾阳,致运化功能失调,以致泄泻[4]。参苓白术散中,以人参、白术、茯苓为君,益气健脾渗湿,山药、莲子肉为臣,止泻,兼助君药增强其健脾益气之功;并用白扁豆、薏苡仁,助白术、茯苓以健脾渗湿;砂仁、陈皮为佐,醒脾和胃、行气化滞,另用桔梗宣肺利气,通调水道,以助湿去,又能载药上行,培土生金,同为佐药;甘草为使,健脾和中,调和诸药。诸药相合,可以行气滞而健脾气,补中气而渗湿浊,使脾健湿去,诸症自除。结果显示,参苓白术散联合西药治疗可有效缓解IBS-D患者的消化道症状,提高疗效,降低半年复发率,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