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敏
(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实验中学 山东烟台 265100)
随着新时期的到来,课程改革成了潮流,对于完善目前教学模式的落后之处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问题导学介入教学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敢于探究的能力得到提高,可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及学习态度,形成一定的团结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个性独立的特点。教师设计导学案能使学生进行有目的性的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用探索的方式解开问题,用合作的方式进行分析,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能使高效地理课堂得以构建。
在传统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以“教”的形式带领学生学习,学生的探索能力得不到发展,甚至产生懒于思考的现象,问题导学的渗入使学生的地位发生转变,以主体的形式进行学习,在该教学模式下,学生也将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将学生引入课程中,学生的探索能力得到提升,使课堂氛围发生积极的转变。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较为新颖,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成长视为重点,以问题的形式进行展开,促使学生在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时得到成长,使学生在遇到难题时具有目的性地进行探索,从而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勇于探索的意识得到培养与发展。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引进新因素对学生和老师的影响重大[1]。教师指导学生的方式发生了转变,以问题指导的形式使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预习,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目的性得到提高。问题导学的渗入使教师的教学计划得到优化,所制定的课程内容也更具针对性。以问题和情境的形式引入,教学结构得到优化,学生的探究精神及学习兴趣也将得到改善,教师的教学效果得到完美呈现,课堂学习效率也将得到提高。
初中地理知识内容范围广,所学知识点相对零散,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上课时间相对较短,学生的知识消化时间得不到满足。面对这一现象,教师要做出相应工作,帮助学生熟悉掌握知识点。新型教学模式的引入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问题导学的推动需要教师制定导学案,以学生为本。制定导学案时应遵从课时化、问题化、方法化、递进化等原则。教师在运用新型教学模式授课前,应充实自身的知识储备量,课下进行课堂模拟训练,以便在真正的教学中灵活运用。为使课程顺利展开,教师可提前备课,将学习内容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学习难点及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并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并针对重点设置问题,为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课程,教师可进行换位思考,以学生的角度调整方案、设置问题,在问题设置中添加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兴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课堂教学开始初期,教师可准备一些课前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将学习内容的好奇心,这样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也将更具求知精神。地理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制定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探索精神,使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例如,学习“位置与范围”时,教师可抛出“我们生活在哪个大洲”“亚洲分为哪几个地区”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以探索的方式寻找问题答案。教学情景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所产生的氛围更有利于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从而产生探究的动力。初中地理教师可灵活运用身边的地域或环境等因素将其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点。
在进行问题导学的构建中,应加强知识与问题的紧扣性[2]。在编制教学课件时,教师可设置导向性的问题,结合课本的基础知识点,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巩固,针对重难点知识进行问题制定,使学生在被引导的过程中基础知识得以坚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循序渐进,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应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等特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问题难易程度,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吸收能力随时进行问题调整,使问题的设置程度由简单逐步过渡到具有一定的难度,强化学生的接受能力。例如,学习“中国的地理差异”时,教师可先行询问学生的家庭所处的地域,并让其描述当地的生活习俗、饮食习惯及农业种植方向,并提出问题“造成差异的原因”,让学生自主探索分析。
在学习中与同学达成合作关系,集体力量将得到有效发挥。在进行问题导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成立小组,加强交流,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白合作的重要性,集思广益一起解决难题,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情况,与学生一起探讨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例如,学习“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不同途径获取学习资料,以课本内容为基础,资料搜索后进行整理,对南北两个地区产生的差异现象及差异原因进行分析汇总,使学生在问题探索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知并进行知识延伸学习。经过小组的合作与交流,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使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有助于学生养成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意识[3]。
从地理课堂学到的知识点不仅要在课堂中掌握,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消化吸收也是同样重要的,课上所学的地理知识较繁重,学生在学习时没有额外的时间进行汇总整理,学生的理解力也是不同的,因此,课后复习及对知识点的巩固,对于提升学生学习成绩尤为关键。教师可根据目标课程设置课后问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点,对其加深记忆,使学生在课堂上理解不明的知识点在课下能进行复习。除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也应发挥自身价值,随时关注学生学习状态,课上课下都要及时给予学生学习上的帮助。教师也可为学生布置趣味性的课后问题,使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学习探索,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将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得以延伸。
地理知识源于对世界及生活的探索,地理知识与生活存在一定的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将地理知识和日常生活相联系,使学生轻松接受地理知识,教师以问题导学的模式向学生授课时,可添加生活元素,使问题更具生活化,使学生在生活中也充满探索精神,在将生活元素添加到课堂的过程中,应将课程重点与之融合,使学生能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下掌握重点知识。教师可引用俗语对学生提出问题,例如“跳进黄河也洗不清是真的吗?”“导致黄河现状的原因是什么?”用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并找出发生原因。在探索过程中,也会使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使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提升。
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问题导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局面,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突显,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初中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同时,应灵活运用问题导学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我,加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