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大 扬州大学
马克思在《提纲》第六条中首先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要了解人性,必然要先了解什么是人。在人类学上,人被定义为能够使用语言、具有复杂的社会组织与科技发展的生物;在生物学上,人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一种普通动物,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在教育学上,人是一种存在的可能性,具有自主性、创造性、发展性、历史性、现实性、多样性和差异性;马克思则认为:人的内在生命物质本体与特定的大脑意识本体构成整体的自然人。自然人通过劳动关系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关系形成系统的外在矛盾关系,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的一生有两个哲学老师,一个是黑格尔,教会了他辩证法的思想,另一个就是费尔巴哈,马克思的唯物论就来源于费尔巴哈。当黑格尔的唯心的概念辩证法使马克思在现实中感到困难重重的时候,费尔巴哈的唯物论帮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他在这里找到了辩证法的现实根源。但是费尔巴哈的唯物论是机械的,不是能动的,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只看到了人的自然性,没有抓住人的社会实践性的特点。于是,马克思继承了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汲取了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实现了两大统一:一是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形成了唯物辩证法;二是实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在人类社会实践基础上的有机统一,创立了唯物史观。
马克思在撰写《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时候对费尔巴哈的类本质理论深信不疑。他在《手稿》中指出:“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是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人一方面赋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并且马克思指出:“人是社会存在物。”由于马克思早期接受的费尔巴哈关于类的思想,认为类就是社会,但是随着马克思思想的不断进步,他的水平逐渐超越了费尔巴哈的水平,这个进步的直接动力来自于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深入认识。这时马克思认识到:“无论是生产本身内部的人的活动的交换,还是人的产品的交换,都是类的活动和类的精神,而社会活动和社会享受就是这种精神的实际的、被意识到了的、真正的存在”。在此后的短短几个月,马克思通过人的劳动本质的更进一步的分析,发现了生产关系的概念,发现了人与人的真正关系是社会的生产关系,历史发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结果的时候,马克思提出,决定历史发展进程的是“生产力”,而不是“人性”,从而找到了真正的社会本质。
马克思关于人的感性活动,能够指导我们立足于实践。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不管是人的本质还是其他的社会性活动,都不可能脱离社会现实和社会关系而遗世独立。理论指导实践,理论又源于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的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好证明。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两大历史性飞跃,第一次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这个过程中,既把成功的实践上升为理论,又以理论指导实践,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才有了今天的中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界定及其方法论的应用,能够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人的本质以及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从而正确处理全球所面临的生态危机。
马克思在论述人的本质时,强调了人的本质具有被动性和主动性相统一的特点。人的被动性不仅表现在受社会条件的制约,而且也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在阐述人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时马克思指出:“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人的受制约性说明:人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总而言之,随着马克思的不断研究,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进行了批判。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不能脱离现实而存在,人的本质并不是抽象的共同特质,人应该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一个社会人,而不是单纯的自然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断不仅在当时具有重大意义,在当代仍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应辩证的理解人的本质,并力求在当代挖掘出它的更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