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唯物史观思想

2022-10-29 09:08周淑研
中国军转民 2022年20期
关键词:自然界异化马克思

■ 周淑研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位置,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而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关于生态思想的阐述,对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人的自然界属性

(一)人的物质生活离不开自然界

人们能够得以生存和发展是离不开自然界的,自然界不仅为人的生命提供了水、空气、阳光等天然资源,还为人们提供除了维持生命外的其他物质资料,不过人们并不是完全被动地接受自然界提供的物质,人们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实践去生产工具从而获取更多物质资料,比如制造住房、食物、衣着等各样的物质资料,但归根到底,人们所使用的工具以及原材料等都是从自然界中获取的,人类的生产无论再精良都离不开自然界,可以说人类是依靠自然界的,没有自然界这个物质前提人就什么都不能创造,人不能离开除了自身以外的这个外部世界,自然界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生活的基础。

(二)人的精神生活离不开自然界

人与动物在肉体的维度都是依赖于自然界的,都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从而生存,人除了生命的延续,人还有精神的追求,这也是人所特有的。人们的精神生活离不开自然界这个对象,人是有意识和能动性的存在物,人不仅能够反映自身,还能够反映除了自身以外的外部世界,自然界为人们反映外部世界提供了物质对象。自然界可以作为人们的自然科学的反映对象,人们不断地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从而把握自然界发展的规律,理解世界的奥秘。不仅如此,自然界还可以作为人们艺术的反映对象,艺术本身就来源于存在,人们通过探索自然界去体悟自然的艺术之美。所以无论是人在科学领域还是在艺术领域的探索,都是离不开自然界这个对象客体,将这个对象客体融入到人们的意识之中,进而丰盈人的世界。

(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离不开自然界

人除了具有自然性外,还具有社会性,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孤立和静止的,而是处在不断联系和动态之中的。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需要以自然界为媒介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换言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的必然性就决定了人与自然界产生联系的必然性。马克思指明“自然界的人的本质只有对社会的人来说才是存在的;因为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对人来说才是人与人联系的纽带”。从人自身的维度出发,自然界所提供的条件是人际交往的基础,没有自然界这个基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便不复存在,同时从自然界的角度出发,自然界是人与人交往的媒介,为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保驾护航。

二、自然界的人的属性

(一)人是自然存在物

一方面人和其他自然存在物一样,都具有受动性,受到自然界的制约,人们必须通过自身之外的对象满足自身的需求。但另一方面,人又同其他的自然存在物不同,因为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实践在自然界中获取资源,使得自然界成为了人的生活一部分。马克思在《手稿》中指明人是自然存在物,我们所接触到的自然是已经经过人类意志改造过的自然,是打上人类烙印的实践自然,凝结着人类的智慧,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自然界通过漫长的周期更迭产生了人类,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又依赖于自然界,人为了生存必须不断与自然界发生交往。人们通过劳动不断地认识和改造自然界,不仅使自身得到了改变,与此同时也在改变着自然界,可以说人的发展史也是自然界的发展史,人不是存在于自然界之外的,人是自然界的产物,是自然的一部分。

(二)人是具有人的属性的自然存在物

人是自然存在物,人不在肉体的支配下也在生产,动物生产的对象是自身,而人生产的对象是整个世界,人渴望实现自己的价值,因此人能够通过劳动去占有外部世界,同时又能够通过劳动使自然界受自己支配。马克思指出:“人不仅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人的自然存在物,就是说,是自为地存在着的存在物,因而是类存在物”。人本身的存在就不仅仅是为了自然存在物而存在,而是为了自身的存在而存在。我们需要处理好自身的存在和自然存在物之间的关系,人对自然应该是建设性的而不是破坏性的;不能仅仅从生态的“小我”出发,还要从生态的“大我”全方位布局;切忌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而是应该形成兼爱共处的良性关系。

三、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一)人与自然之间的对象性关系

首先,人是一种对象性的存在物。人以自然为对象。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作为自然存在物的人是一种对象性的存在物,人要想展示自己的本质力量,是离不开自然界这一客观对象的。马克思认为“一个存在物如果在自身之外没有自己的自然界,就不是自然存在物,就不能参加自然界的生活”。

其次,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自然界也以人为对象。人所处的自然界这个客观环境,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在自然界中获取资料并将这个资料再生产,从而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也就是说人与自然界之间不是完全分离、毫无关联的,恰恰相反,是持续产生联系的,马克思用“两个身体”形容人与自然,人的身体是有机身体,而自然界是人的无机身体,这个无机的身体是不断的为有机的身体提供能源和资料,人们通过自己的劳动不断地将这个无机的身体纳入到人类的主体范围内,将这个无机的身体变成人的身体,最终实现有机身体与无机身体的统一。

(二)异化造成人与自然之间的分离

马克思在《手稿》中提到了异化劳动的概念,异化劳动会出现一个现象: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指明了劳动者在劳动的过程中,越是通过劳动想要去获取生产和生活资料,就越是失去生产和生活资料,劳动者不仅没有获得自己通过劳动生产的产品,劳动产品反过来奴役劳动者。而异化劳动就直接导致了异化自然,也就是劳动者越是通过劳动想要占有外部的、感性的自然界,越是反过来被对象所奴役。由于异化劳动使得劳动者的生产和劳动产品相分离,使得人与自然相分离。资本家为了不断追求更高利润,对自然界不断地贪婪占有和无限获取,使得自然环境大规模被破坏,长此以往,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越发扭曲,为了人们的利益和需求,自然界成为了人们不断占有和利用的对象,很显然,人们漠视自然界的价值,导致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越发畸形。不仅如此,人与自然的异化导致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异化。

(二)实践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实现路径

首先,实践将人从自然界中分离出来。人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明确自身作为类存在物的价值,而人之所以是类存在物,最根本的是由于劳动实践活动,对于自然界人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人不断地改造自然界使得自然界也得到提升。

其次,实践将人与自然联系起来。自然界是人的直接的实践对象,如果没有实践活动,那么作为与人分隔开来的自然界,对人来说是没有价值和意义的。而通过实践,人可以将人的智慧和力量赋予到自然界这个对象上,同时自然界作为客体的结构和功能也通过实践活动对象到人身上,自然界自身有其规律性,人在实践的过程中对规律的探索,也进一步促进了人的认知和能力的进步。

最后,实践的社会性将人与自然进行统一。实践作为人与自然的枢纽,本身就有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但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实现自然的人的本质。通过实践所打造的人类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实现了辩证的统一。人把自然界当作实践对象,赋予自然界人化的特征,自然界发展到了更高阶段。而人通过劳动获得了自然界,使得自身能够生存和发展,这样不仅自身得到了发展,自然界也得到了发展。

(三)人与自然是和谐的统一整体

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未完成的自然主义阶段。自然界就像是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与人们对立,人与动物在自然界面前是没有区别的,这是一种人完全服从自然界的状态。第二个阶段,未完成的人本主义阶段。人类占有和统治着自然界,自然界被人类所奴役着,人为了展现自己的本质力量,加大对自然的占有,但是由于异化劳动,劳动者越努力就越发失去自身和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使得人的自身的本质力量仅仅变成了维持自身生存的手段,人与自然的关系也逐渐恶化。第三个阶段,完成了的自然主义和完成了的人本主义的阶段。这也是共产主义所达到的阶段。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需要靠共产主义运动来实现。马克思在《手稿》中阐述了共产主义是如何将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进行统一的。由于私有制,使得原本自由自觉的劳动变成了异化劳动,异化劳动使人与对象之间的关系变得扭曲了,不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疏离,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恶劣。为了扭转这样的现状,必须要扬弃异化劳动,直接导致异化劳动的原因是私有财产,只有扬弃私有财产才能克服异化,实现共产主义。

猜你喜欢
自然界异化马克思
马克思的异化观及现代西方学者对它的拓展
马克思像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盘点自然界中你没见过的怪异生物
盘点自然界最土豪的动物
漫画
“社会主义异化”论与精神污染
费尔列希特《异化:从过去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