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胸外科疾病手术后获得性肺炎的防治探讨

2020-01-09 03:17文习武赖鸿章温树权郭渝张玉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36期
关键词:胸外科性肺炎发生率

文习武 赖鸿章 温树权 郭渝 张玉平

术后肺部感染在医院非常常见,对心胸外科疾病手术而言,获得性肺炎是最常见的多发性病症[1]。该病并发原因复杂,多方面因素都会随其产生影响,最常见的影响因素就是医院感染。医院感染又称为医院获得性肺炎,指患者入院前及入院时病症不存在,而入院2 d 之后,细菌、真菌、支原体、病毒或原虫等病原体产生作用,导致肺部炎症,产生病症。获得性肺炎具有病情重、进展快的特点,如果不及时治疗,容易转化为重症肺炎。除此之外,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新陈代谢变慢,免疫功能有缺陷,患获得性肺炎的几率更大,且容易引发其他疾病,如呼吸困难,病情严重者甚至有生命危险[2-4]。本文就心胸外科疾病手术后获得性肺炎情况进行分析,探究其影响因素,找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在本院进行心胸外科手术治疗的234例患者,其中11例患者手术后患获得性肺炎,包括男性6例,女性5例,年龄19~87 岁,平均(65.42±5.66)岁;手术前有并发症的患者5例,其中慢性支气管炎3例,肺气肿5例,糖尿病7例,高血压3例,脑血栓后遗症3例,心率失常1例,术后获得性肺炎感染因素分析见表1 所示。实验组患者共234例,男121例,女113例,年龄范围19~87 岁,平均年龄为(59.43±3.97)岁。再选取2018年4月之后在我院进行心胸外科手术治疗的23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照组,其中男124例,女110例,年龄范围21~85 岁,平均年龄为(58.97±4.31)岁,对这些患者采取全方位的防治手段,分析全方位防治后,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

细菌培养情况:11例患者中,细菌培养有致病菌生长10例,其中号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假单胞菌属3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大厂埃希菌2例,肠杆菌属1例,真菌属1例。对以上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后发现所有菌株都对临床所用药物存在耐药性,第三代头孢抗生素耐药性最高,阿米卡星、万古霉素敏感性高[6]。

1.2 方法

对实验组患者采取全方位防治。具体情况如下。

(1)手术前,首先了解患者有无病史,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为患者制定完善的手术方案;针对吸烟患者,术前一周禁止吸烟;针对肺功能减退以及缺乏锻炼的老年患者,对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加强患者呼吸能力;针对呼吸道感染患者,先采用雾化等手段净化呼吸道;采用患者没有产生抗药性的抗生素治疗咯痰症状。

(2)手术时,尽量采用微创手术,减小麻醉时间和手术时间;较小肺挤压次数,增大通气潮气量,保持最少1 次/h 的通气频率,防治肺泡萎缩;术中及时取出器官、支气管找中的分泌物和痰液[7]。

(3)手术后,叮嘱患者坚持活动,有痰要及时排除,保持呼吸道通畅;手术后6 h内,采取半卧位姿势,有利于提高肺的顺应性,帮助排除胸腔内积液;当出现肺不张症状时,及时采用纤支镜进行冲洗,待肺膨胀后观察分泌物是否冲净,吸净后停止冲洗;针对呼吸衰竭患者,利用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8-9]。

1.3 观察指标

根据原国家卫生部在《医院感染诊断暂行规定》中的判定标准[5],患者术后获得性肺炎的症状有5个方面:(1)术后有发烧发热情况,并伴有寒战现象,体温可高达41℃;(2)出现咳嗽、胸闷、胸痛、呼吸加快、粘痰呈黄色等现象;(3)X线片上肺部有浸润性病变;(4)血常规检查显示嗜中性粒细胞和白细胞数量增长;(5)将痰细菌、气管吸出物、支气管刷片进行培养后发现致病菌。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 <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获得性肺炎感染因素分析

实验组患者中,发生获得性肺炎患者数与相关感染因素分析结果显示,66~87 岁为感染率最高年龄段,有术前并发症、FEV1%<70,以及手术时间>180 min 间患者,均属于对应感染率最高人群,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手术后获得性肺炎情况比对

对心胸疾病手术234例患者采取全方位防治后,总共有4例患者出现手术后获得性肺炎,发生率为1.71%,小于没有进行全方位防治措施患者5.56%的发生率,其中,χ2为4.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体情况见表2。

表1 获得性肺炎感染因素分析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后患获得性肺炎情况对比

3 讨论

肺炎和肺不张是心胸外科疾病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本文研究发现手术后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为5.56%,这与巴黎研究组[10]的研究中5.19%的结果相似。造成患者手术后患获得性肺炎的因素很多,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年龄、术前并发症、FEV1%以及手术时间对其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老年患者的术后感染率要高于年轻患者,由于老年人年龄大,免疫功能降低,并且常伴有慢性支气管疾病,导致手术时手术操作直接影响患者的胸、腹式呼吸。FEV1%下降会影响患者咳嗽以及排痰情况,最终导致患者肺部感染,通气障碍、低氧血症,促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形成。除此之外,手术时间也是影响术后获得性肺炎的重要因素,过长的手术时间会使术野过长时间暴露于外,加之手术会破坏机体组织,机体抵御致病菌的能力降低,致病菌侵入机率增加[11]。手术容易刺激内脏器官,使膈肌反射受到抑制,术后容易产生持续性低潮气量,降低呼气末肺容积,导致肺微性肺不张。除此之外,手术过程中运用的气管插管等会损伤器官吞噬功能,使患者抵抗力降低,致病菌进入呼吸道的概率增加,同时吞咽功能障碍还会引发消化道反流物的误吸[12]。

相关研究发现,心胸外科疾病手术后获得性肺炎的死亡率高达10%~30%,因此,为降低该病死亡率,不仅要做到患病后治疗,预防也是关键。手术前了解患者身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设计手术方案,吸烟史患者术前1 周戒烟,肺功能减退患者加强呼吸功能训练,呼吸道感染患者应用雾化吸入净化呼吸道[13];手术时尽量使用快捷简便的微创手术,减少手术对人机体组织的损害,同时尽量缩短麻醉和手术时间,减小对肺挤压;手术后针对不同患者病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恢复治疗,鼓励患者进行活动锻炼,必要时进行雾化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针对肺不张患者,及时经纤支镜进行吸引冲洗,冲净分泌物[14];对于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的患者,再经血、痰、气管吸出物培养和药敏试验后,有针对性的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对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呼吸及辅助通气治疗,纠正缺氧和氧化碳潴留[15]。本文研究发现,通过全方位的防治措施,实验组患者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为1.67%,低于对照组患者4.62%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综上所述,全方位的防治措施能降低心胸外科疾病手术后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在临床上具有推广意义。

猜你喜欢
胸外科性肺炎发生率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下胸外科疾病治疗应对策略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相关因素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胸外科简介
舒适护理在胸外科的临床应用分析
无缝隙管理模式对ICU多重耐药菌发生率的影响
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应用美罗培南治疗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