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可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郑州 450052
先天性泪囊炎是小儿眼科多发性疾病之一,多因鼻泪管下端在鼻腔的出口被先天性膜组织所封闭、上皮碎屑堵塞管道、骨部狭窄或鼻部畸形导致。以溢泪、分泌物多,压迫泪囊有脓性分泌物流出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对存在泪道阻塞且早期行泪囊区按摩等保守治疗无效的婴幼儿泪囊炎患儿需及时采取泪道冲洗联合探通术治疗,以有效控制病情。2018-01—2019-03间,我们对接受泪道冲洗联合探通术治疗的78例(86只眼)婴幼儿泪囊炎患儿,围术期做好全面护理干预,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1观察对象本组78例(86只眼)泪囊炎患儿中,男46例(50只眼),女32例(36只眼);年龄2~6个月,平均3.62个月。均表现为溢泪,结膜囊内分泌物多,泪道冲洗时有黏液性或脓眵分泌物从泪小点反流。排除倒睫、急性结膜炎、外伤性泪囊炎和急性泪囊炎患儿及术后失访患儿。
1.2治疗方法患儿取仰卧位,妥善固定头部。盐酸丙美卡因(爱尔凯因)滴眼液表面麻醉泪小点 1 次。先从下泪点进针冲洗泪道至无黏性及脓性分泌物时,再行泪道探通术。探针针头前端需涂抹抗生素眼膏,自上垂直插入下泪小点 1~1.5 mm,再将探针转向内眦方向顺泪小管水平向前推进。术者另一手指拉下睑皮肤引向颞侧将泪小管拉直,当探针触及骨壁后转向下方,如进针过程中通过鼻泪道下端时可有微“突破感”,缓慢推注0.9%氯化钠行泪道冲洗。观察有分泌物溢出、患儿有吞咽动作和鼻孔有液体流出等现象,表示探通成功。探通成功后,从泪点注入 0.5 mL透明质酸钠。次日行泪道冲洗可感觉无明显阻力,且无冲洗液自泪小点返流。连续巩固冲洗2~3 次[1]。术后泪道仍然不通的患儿1周后再行泪道探通术。术后随访6~12个月。
1.3护理方法
1.3.1 术前护理 完善常规检查,配合医生排除全身疾病(尤其是感染性疾病)。由于婴幼儿组织娇嫩,语言表达能力弱,加之家长对探通术缺乏了解,担心患儿不配合治疗或麻醉易导致损伤泪道及眼睛、神经等风险,因此易出现紧张、恐惧、急躁、迟疑等心理,从而影响其治疗信心和积极性。护理人员应与家长保持充分和有效的沟通,利用泪囊解剖图宣教有关新生儿泪囊炎的病因、病理、治疗经过。耐心向家长讲解泪道冲洗及探通术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安全性。说明探洗用的针头是钝而光滑的,不会损伤泪道及眼睛。充分解释年龄、病程长短对疗效的影响。强调耽误治疗可能会出现炎症急性发作并向周围扩散,令泪囊脓液不断排入结膜囊,可导致鼻泪管瘢痕性闭塞或角膜感染等并发症,延误最佳治疗时机。从而解除其顾虑,提高配合治疗的积极性[2]。此外,嘱家长合理安排哺乳时间,治疗前30 min勿哺乳及喂水,以防止操作过程中患儿因溢奶或呕吐而呛入气管引起窒息、呼吸暂停等意外。
1.3.2 术中护理 术中妥善固定体位,避免患儿四肢及头部摆动。以无菌纱布置于患眼处,避免因冲洗液流至小儿颈部、衣服及耳朵而造成的不适感。做好患儿安抚工作,防止剧烈哭闹而影响手术进程。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或继发感染。掌握熟练的泪道探通技术,进针及针头转向动作应轻巧且力度适合,以降低发生泪小管撕裂、出血等概率。探通及冲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注水时密切观察患儿的吞咽反应。遵医嘱合理控制冲洗量及注水速度,以免引起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等风险[3]。
1.3.3 术后护理 术后立即擦净患儿面部液体并将患儿抱起拍打其背部,避免冲洗液进入呼吸道。做好患儿家长的健康宣教,交代术后正确使用抗生素眼水的方法、注意事项以及复诊时间和可能出现的问题,提高其护理能力及护理意识。并嘱其定期复查,以便准确了解患儿一般情况及溢泪、溢脓等症状改善情况。对个别患儿可能出现的鼻孔流出少量血丝或泪道有轻微损伤、局部肿胀等情况告知患儿家长属正常现象,解释术后短时间内可自行消退,消除家长顾虑。
1.4疗效评价[4]术后随访6~12个月。治愈:无溢泪,挤压泪囊无脓性分泌物溢出,泪道冲洗通畅。无效:流泪症状无改善,按压泪囊有脓性分泌物溢出,泪道冲洗不通。
本组78例(86只眼),一次探通治愈79只眼,二次探通治愈4只眼,无效3只眼(3.49%)。总治愈率为(96.51%)。随访6~12个月,围术期及随访期间未出现泪囊瘘、下泪点撕裂、角膜感染等并发症。随访期间无复发病例。
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患儿,年龄大于2月龄尽早行泪道冲洗联合泪道探通术,不仅起效快,操作简单易行,且手术成功率高。但其疗效受到多因素的影响,不仅与年龄大小、病程长短、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同时患儿年龄小、组织娇嫩、手术配合性差、手术操作难度加大,以及患儿家长的恐惧心理、用药依从性和术中操作的配合规范性等因素,均可对其治疗效果产生较大影响。因此针对上述影响因素把握好泪道探通的时机、开展规范化治疗和科学的护理干预对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具有积极意义。
我们对78例(86只眼)婴幼儿泪囊炎患儿实施泪道冲洗联合探通治疗期间,术前与家长保持充分和有效的沟通,提高了其治疗的积极性。术中妥善体位固定并规范各项操作技巧,降低了泪小管撕裂、出血等风险。并加强术后康复指导,提高了患儿家长局部用药的规范性和依从性等,减轻反应,预防感染,巩固了治疗效果。通过全面护理措施,有效提高了患儿的治愈率,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和复发风险,促进了患儿的早期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