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利军
河南柘城县人民医院疼痛科 柘城 476200
由于腰椎管狭窄症(LSS)大多为退行性椎管狭窄,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患者在多年腰痛之后,出现一侧或双侧下肢痛,久站或长时间行走后加剧,可伴有麻木和乏力,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日常生活[1]。症状轻者可给予非手术治疗,若症状严重或MRI检查提示椎管狭窄严重者应实施手术治疗[2]。2016-01—2017-10间,我院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32 例LSS患者,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本组32例患者术前均经CT和MRI检查确诊。脊柱侧凸弯曲≥20°,病变椎间隙: L3~48例、L4~511例、L5~S113例。均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排除重要器官功能异常、肢体残疾、腰椎明显旋转滑脱、腰椎手术史、凝血功能障碍、免疫功能紊乱及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男17例,女15例;年龄41~75岁,平均59.59岁。病程8~72个月,平均30.61个月。
1.2手术方法取俯卧腹部悬空体位,根据术前CT和MRI检查确定的病变椎间隙,C型臂X线机透视下予以标记。穿刺点在正位透视下位于椎弓根中心点连线,侧位则在相邻椎体后缘连线上。常规消毒、铺巾,1%的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正位透视朝向上关节突尖应用16 G穿刺针穿刺,侧位透视穿刺至下位椎的上关节突前下缘。1%利多卡因 3 mL于关节突周围浸润。扩大椎间孔,放置工作通道和经皮椎间孔镜。以生理盐水(3 000 mL含庆大霉素24万u)作为冲洗液。摘除突(脱)出变性髓核组织,射频消融残余致压物、纤维环撕裂口的皱缩,行神经根管成形术。仔细检查确认双侧神经根和硬膜囊松弛、无出血后,在手术通道内注入1 mL复方倍他米松,放置引流管,逐层关闭切口。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1个月内佩戴腰围,避免弯腰、半卧位及剧烈运动等。
1.3观察指标及效果评价(1)术后并发症。(2)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VAS疼痛评分(分值0~10分,评分越高表明疼痛越严重)。使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比较患者手术前后ODI腰椎功能评分(分值0~50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腰椎功能障碍越严重)。
本组未发生神经根损伤、硬膜撕裂、椎间隙及椎管内感染和椎旁血肿形成等并发症。随访期间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3.13%),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术前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6.49±1.08)分,腰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为(34.85±4.61)分;末次随访VAS评分为(2.27±0.51)分,ODI指数评分为(5.68±0.98)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9.981、35.012,P值均为0.000)。
LSS是指腰椎管某些因素发生骨性和纤维性结构的异常,造成一处或多处管腔狭窄,压迫硬脊膜和神经根而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患者多有不同程度关节突增生和黄韧带肥厚[3],是临床常见的腰腿痛原因之一。LSS发病原因极为复杂,如先天发育不良、椎管退行性病变、外伤引起的脊柱骨折或脱位等,其中以退变性LSS最为常见,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随着近年来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其发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老年人多存在骨密度下降、骨韧性减低、骨脆性上升等,故手术是目前临床治疗LSS的主要手段。
传统开放手术创伤较大,患者术后恢复较慢,容易引起神经和血管损伤等并发症;且老年患者多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进一步增大了手术风险,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负担[4]。
随着微创外科手术的普及发展,临床医师期望在达到相同甚至更好手术效果的同时尽量减少手术带给患者的二次创伤。经皮椎间孔镜是一种新型的内镜微创治疗方案,其在局麻下通过皮肤微小切口,应用脊柱微创手术器械及椎间孔镜成像和图像处理系统,在彻底切除突出或脱垂髓核的同时,可精准完成增生骨质的彻底清除、椎管狭窄的纠正和破损纤维环的修补等操作,从而最大程度保持纤维环的完整性和脊柱的稳定性[5]。不但麻醉风险低,而且对椎管内及其周围组织的破坏性小,近、远期效果均较为理想。
我院近年来对32 例LSS患者实施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均未发生神经根损伤、硬膜撕裂、椎间隙及椎管内感染和椎旁血肿形成等近期并发症。术后随访12个月,末次随访,患者的平均VAS评分和ODI指数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与张惠城等[6]的研究结果一致,充分显示了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LSS的优越性。此外,临床应注意:(1)术前须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确定穿刺点及穿刺角度。(2)术中确定手术成功的标志是神经根周围有一定空间,牵拉神经时可自由滑动,其搏动和血运恢复良好。(3)术后规范进行抗骨质疏松等治疗,1个月内需佩戴腰围。(4)进行腰背及四肢肌肉锻炼时,避免过度弯腰及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