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涛
(河南大学 文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中国现代文学发生于五四新文学运动,而五四新文学运动则附属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新文化运动从本质上讲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这种性质决定了中国现代文学乃至整个20 世纪中国文学的特性,即具有强烈的“思想性”或“思想先行性”。关于现代文学的思想性,已有学者对此作了较为深入的论述,但鉴于此问题的重要性以及此问题还有可以进一步申说的空间,故笔者打算通过对新发现的成仿吾五四时期创作的一篇独幕话剧《离婚》(刊登于《家庭研究》1922年5 月第2 卷第1 期)的分析,来深入认识五四新文学的这一特性。
五四新文学强烈的思想性首先可从新文学在报刊上的存在样态得到说明。作为新文化也是新文学诞生标志的《新青年》是一个综合性文化刊物,在这个刊物上,文学作品与其他非文学的文化类文章和谐共处,彼此共生。这种文学与思想、文化共在的关系与样态是由新文学附属于新文化、它只能通过参与新文化而得到自身的现代性身份证明这一点而决定的。文学作品置身于思想文化类作品的群落之中,是为了以文学的方式完成与其他文化思想类文章一样的使命,即思想启蒙。这就决定了五四新文学一开始就被赋予了很严肃的思想启蒙与文化宣传使命。新文学以反载道始,却以载道终,只不过其所载之道是新文化、新思想之“道”,而非传统的封建之“道”。思想启蒙的使命决定了五四新文学的价值指向不是审美,而是思想,不是形式,而是内容。相对于审美与形式来说,思想与内容获得了优先权。这样一种价值指向渗透于创作心理、编辑策划、刊物编排、文本批评与读者接受的各个环节。
就《离婚》来说,它所刊登的杂志《家庭研究》,与《新青年》《新潮》《少年中国》等刊物性质一样,同样是文化刊物,只不过《新青年》是更具包容性因而也更具综合性的文化刊物,而《家庭研究》则如其刊名所说,是专注于研究家庭问题的。在研究对象上,《家庭研究》与《新青年》虽说有广狭之别,但服务于思想启蒙的办刊宗旨则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在栏目编排上该刊与《新青年》也非常相似。《家庭研究》每期既有研究文章,也有文学创作,两者保持着一种彼此补充的共生关系,皆服务于“家庭问题研究”这个大主题。就刊登《离婚》的《家庭研究》第2 卷第1 期来说,该期大部分为探讨家庭问题的研究性论文,如易家钺《家长问题浅说》、周长宪《家庭之组织及生命》、易家钺《婚姻之生物学的起源》、罗敦伟《私有财产与男女之关系及其影响》等。除了对北京女界的报道、通讯以及“旧家庭写真”类文章,家庭研究类文章占据了这一期绝大部分版面,说明该刊物的命名“家庭研究”是名副其实的。与研究文章相比,本期中文学类文章(创作)显得有点势单力孤,只有一篇,就是成仿吾的话剧《离婚》。但这篇唯一的文学作品并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因为它的内容同样聚焦于家庭问题,只不过它对家庭问题的呈现方式是文学,而非研究。但是否可以这样说,《离婚》采用话剧的体式,是以文学的方式抵达了对家庭问题关注与研究的时代主题。在此基础上,它与其他研究类文章彼此共生、互为补充的共在关系才终于形成。这一点,可由《离婚》的剧情和思想内容得到说明。
服务于思想启蒙与文化宣传使五四新文学的价值指向重在思想而非审美,这直接制约着作家的创作心理,或者说体现在创作过程中,使作家的创作并非源于或并非主要源于其内在的生命体验与生活经验,而是依赖于外烁的思想观念,这就造成了思想先行与主题先行。这种思想先行、主题先行,在成仿吾对话剧《离婚》的创作上得到了非常生动的体现。
作为一幕独幕剧,《离婚》剧情相当简单。主人公李乐生为中学教员,由于不满封建包办婚姻,决然与妻子离异,最终导致妻子自杀。妻子家人将其告上法庭,要求给予赔偿。话剧演绎的就是李乐生在法庭面临审判的一幕。面对原告代理人和法庭庭长的指责,李乐生慷慨陈词,控诉封建道德和包办婚姻对人的戕害。由于李乐生拒不认罪,且拒绝原告提出的赔偿要求,法庭最终判决他流役新疆。话剧以李乐生面对流役新疆的判决毫不在乎、反而以表达对新疆向往之情的浪漫抒情的言辞结束。就艺术角度衡量,这篇话剧的质量并非上乘,甚至可以说有点粗糙。话剧从整体上显示出“观念大于形象”“思想压倒审美”的特点。主人公李乐生主要是一个“思想型”人物,而非“审美型”人物。也就是说,作者塑造这个人物,并非从审美角度出发,而是要通过他表达一种思想观念,甚至通过他的口直接说出自己的思想观点。因此,在作品中就出现了李乐生大段大段的慷慨陈词,以宣扬五四时期主流的意识形态——“我就要享受我的生命”的个人主义思想。如果从审美角度出发,当然可以指责李乐生作为“新人”的代表,作者只是突出了他的“新”,却没有揭示出他作为“人”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这种指责虽有道理,但却忽略了成仿吾创作这部话剧时的原初情境。作者这篇话剧的创作,包括对李乐生的塑造,其出发点并非是审美的,而是思想的。作者急切地想表达他对中国传统家庭问题的批判性态度或“研究成果”,或干脆就是为了配合《家庭研究》这份刊物的宗旨,才用文学的形式来虚构出法庭审判的场景和李乐生这个新派人物。话剧《离婚》,包括李乐生这个作者思想观念的传声筒,本来就是思想先行、主题先行的产物,艺术与审美本不在作者的考虑范围之内,即使考虑到,也只是第二位的。而思想先行、主题先行的创作方式,也部分决定了作品的艺术质量会存在一定问题。
为了配合《家庭研究》这份杂志,为了以文学的方式来表达其对于家庭问题这个时代主题的关注,成仿吾创作了话剧《离婚》。那么,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作者为什么在用文学方式来表达思想观念时选择的是话剧而非其他文类。这一点和作者对思想的迫切表达有关。
朱自清曾经说过:“在这动乱时代,人们着急要说话,因为要说的话实在太多。小说也不注重故事或情节了,它的使命比诗更见分明。它可以不靠描写,只靠对话,说出所要说的。”[1]230这句话点出了外部“动乱时代”与内部“小说体式”之间的逻辑关联,把现代小说中对话成分的增加、描写和故事情节成分的减少,与人们着急要说话即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联系起来,从文学社会学角度来理解小说体式的变迁,打通了外部(社会)与内部(文体)的关系,为我们认识现代小说与话剧文体提供了颇具启发性的认识维度。认识到小说、戏剧文体与社会、时代之间内在关联的,还不止朱自清一人,闻一多干脆就把朱自清所谓的“动乱时代”从文学角度命名为“小说戏剧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诗得尽量采取小说戏剧的态度,利用小说戏剧的技巧,才能获得广大的读者”[2]20。诗为什么要采取小说戏剧的态度呢?正如朱自清所说,是为了说“话”。这里的“话”,既包括个人的思想观念与情感情绪,也包括超个人的集体或党派的思想主张、政治主张等。
在这样一个由传统向现代过渡的“动乱时代”,不但每个人或不同的思想政治派别要急于发表自己的主张,而且在不同的思想主张之间还充满了激烈紧张的对话与交锋。这种对话与交锋,可能是历时性的,如五四时期新文化与旧文化之间;也可能是共时性的,如五四时期新文化阵营与文化保守主义阵营之间的激烈交锋。处身于这样一个不同话语激烈交锋的时代,其对话的剑拔弩张与发表思想主张的急切性与急迫性,必然会对作家的文体选择及文本内部的深层结构产生深刻影响。从这样一个角度来考量,研究者就会发现存在着一个近现代报刊的文体生成问题,即现代的报章文体,与为了取得自己的文化身份与位置的各种文化人的激烈对话和交锋,二者之间存在一定逻辑关系。现代意义上的报章文体,最方便宣示主张即“说话”的有政论文及杂文,其文体生成与现代的思想氛围之间就有密切关联。这样一种文体生成与选择,在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那里表现得最为典型。鲁迅是《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的重要成员,其后期把主要精力放到杂文创作上,应当与他把杂文看作“匕首”“投枪”,更便于发表主张和从事思想论战有关。从利于说话、便于论战的角度讲,与朱自清所谓“动乱时代”更为切合的文体,其实倒是鲁迅心目中的杂文,而非小说与话剧;这个时代与其说是“小说戏剧的时代”,还不如说是“杂文的时代”。在“动乱时代”的现代思想氛围笼罩下,小说戏剧同样向杂文的文体精神靠拢,现代小说史上极具代表性的长篇小说如《子夜》和《家》,前者是共时性不同政治力量的思想交锋的产物,后者是历时性的新思想同封建思想交锋的产物。这两篇小说的深层结构采用的同样是一种论争(或论战)结构。当然,这种对话的或论战的思想氛围,在小说、戏剧的文体浅层结构的表现就是“对话”,在小说中体现为对话成分的增加,这种对话成分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话剧就产生了。所以说,在现代的思想氛围中,话剧是最适合面对公众来进行思想宣传和论战的“广场文体”。中国话剧早期形态“文明戏”中“言论小生”角色的设置,就最为鲜明地凸显了话剧文体的思想论战功能,凸显了这种文体与思想表达的急切性、迫切性之间的逻辑关联。当然,随着话剧文体的进一步成熟,“言论小生”的角色消失,但话剧作为广场文体服务于思想表达与论战的功能并没有减弱,反而是以艺术的方式增强了。由此角度来考察成仿吾的这篇话剧,我们会发现成仿吾选择话剧这个文体,与其思想表达的急切性与论战性之间,与五四文学的思想先行性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内在关联。
成仿吾发表《离婚》,是为了批判与否定中国传统家庭制度与封建婚姻制度,是以文学的方式来进行“家庭研究”。话剧这种文体恰恰有利于他表达自己的思想,有利于他展开对于封建婚姻制度的批判。为了实现自己的创作意图,作者把剧情发生的场景非常巧妙地设置在审判庭。这样一个富有象征意味的典型空间的选择,是为了展开新文化与旧文化之间的论战与较量。法庭进行的审判,表面上体现为旧文化(以原告和法庭庭长为代表)对新文化(以李乐生为代表)的审判,但这样的设置明显是作者的一种策略。原告与法庭庭长的指责与审判,其目的是引出李乐生长篇大论的慷慨陈词,是为了发泄作者对于传统婚姻制度的不满,是为了展开对传统家庭制度的激烈批判。一句话,是为了表达作者的思想主张。如果说话剧依靠的是“对话”,那么在《离婚》中,这场“对话”只是为了引出“独语”,是为了引出主人公李乐生也是作者对于中国传统婚姻制度的批判。分析话剧中每个角色所占“话份”的多少,可以明显看出表面上处于弱势地位的李乐生,其话语份额却占据绝对优势。李乐生在法庭上发表的长篇大论,其实就是面对公众所作的一场思想演说,这不禁让人联想到早期文明戏中的“言论小生”。李乐生其实就是“言论小生”在五四话剧中的又一次复活。只不过文明戏中“言论小生”发表的政治评论一般游离于剧情,而李乐生的长篇演说则是剧情发展水到渠成的结果。《离婚》剧情的设置其实就是为了引出主人公的长篇演说,而成仿吾采用话剧的体式,同样是为了更为方便和巧妙地呈现李乐生包括作者自己对于传统婚姻制度的批判,为了更方便、更直接地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观念。思想先行的创作方式同时也决定了作者的文类选择。
话剧依靠“对话”,对话的各方应该是平等的关系。但在《离婚》中,“新”与“旧”的二元对立,不但决定了剧情的发展模式,也决定了“新”与“旧”之间对话的不平等性。“旧”对于“新”权力上的优势地位,最终被“新”对于“旧”绝对的思想上的胜利姿态所取代。“新”与“旧”之间对话的不平等性限制了对话的展开与深度,从而使这场对话往往变质为“独语”——胜利者的独语。在朱自清所谓的“动乱时代”,思想的自由交锋与对话往往被某一方的思想独语、言语暴力甚至政治暴力所取代,因为每一方都急着宣示自己的主张从而必然要打压和贬斥对方的主张。在《离婚》中,这一点就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就这点来说,李乐生代表“新”的一方,对于“旧”的一方所发表的慷慨激昂的长篇陈词,审美与艺术上固然是失败的,但却具有丰富的象征意味。
附成仿吾独幕话剧《离婚》:
离婚
成仿吾
登场人物:
中学堂教员 李乐生
他的亲戚 谢某
原告的代理
审判官
书记 延丁
地方 江苏武进的审判厅
李乐生一人在公堂上走来走去(看自己的表)
李 说是八点钟开审,过了三十多分了,还没有一点影响,真是笑话。
谢先生进来
李 哦,谢先生!你老人家今天也来玩玩么?
谢 这事情有点不好。你的运气太差:今天的审判官,是那个姓蔡的老先生。他最不喜欢你们这些青年说什么社会要改造呀,家庭要改良的话。你今天偏落在他手里了。
李 这有什么要紧?由他要杀便杀罢!法庭是拥护这社会的,我们是这社会的叛徒,当然应得重重的处罚。
谢 这好,你离婚的时候,还没有生儿子,不然,他真会把你杀了。
李 生了儿子又有什么不同?离婚的时候若有儿子,她要带去就给她带去;她不愿带去时,我就自己养育起来。
延丁进来布置一番
延 我们大老爷就会升堂了,叫你们准备。
李 (冷笑)这时候还在说就来的话,我们有什么准备?
延丁下
谢 (等李乐生走到面前来)现在听说你惯走那些不应该去的地方啦。
李 不应该去的地方?什么地方?
谢 你不要装做一个聋子。你把你的老婆离了婚,弄得她自杀了,还不到几个月,你就到那些地方去走起来。人家若说你是为的好玩,才把你的老婆离了婚,你有什么话说:并且你也该知道那是不好的事。
李 (冷笑)那些话我都知道。等我到了你老人家那样的年纪,再来帮你老人家骂那些不良的青年,我会比你老人家骂得更有理由些。但是现在我还只有廿几岁,隔说那些话的时候还远哩。你老人家最好是同几个老先生去说罢。
(一去一来)并且我问你老人家;我们一个人,怎么就知道自己是活着在这里,并不是死的呢?
谢 这些东西我不知道。(摸头)
李 那么,我说给你老人家听。我们一个人的生命,是我们的感官全部的结合,我们的感官在那里活动,我们才渺渺茫茫的觉得有我们,觉得我们是活着在这里。但是感官的活动,要有外界的激刺。所以我们可以这般说:我们有了外界的激刺,才有我们存在的知觉,才能够发见生命的潮流,才能够享受我们的生命。(低声)我到那些地方玩玩,一来是生理上的要求,我素来不主张勉强把他压制;二来我们这样干燥无味的生涯,我是再也不能长是这么样。我非多受一点外界的激刺不可,不然,我真会不知道我自己是生还是死了。(一面笑)并且我想这总比他们那些三妻四妾的,把女人私有起来的好。你老人家也不消讨姨太太,几时我带你老人家去玩玩来。
谢 (装怒容)多谢你嗳!如今的青年怎么得了呦!
李 (笑容)你老人家又被这社会打败了。你老人家只怕社会罢,这社会许你们讨小,你们就要无数个的买起来,放在家里关起,也就不说什么道德不道德,也就不问那些女人喜欢你们这些老头子不喜欢,还要在哪里吃醋,哈哈哈
他们来了
书记导审判官升堂 原告代理升堂
书 李乐生来了没有?
李 来了,在这里。
书 原告的代理来了没有?
代 来了,在这里。
判 我们现在继续审李乐生的案子。我现在把这案的文件读一遍,你们大家好好的听着。
(念文书)
李乐生本地人氏,第五中学教员,年廿四。不合将妻刘氏退还娘家,致刘氏自杀身死,氏娘家提起诉讼,并要求赔偿。
(向李乐生)李乐生这对不对
李 大概是对的。
判 那么,我现在问你,刘氏是你的父母给你讨的么?
李 正是。
判 你为什么要离婚呢?
李 (冷笑)什么?你问我的理由么?我不爱她,不就是十二分的理由么?
判 你不爱她么?那么我就问你,第一,你为什么不爱她?第二,你不爱她就可以离婚的么?
李 (冷笑)你问我为什么不爱她,我到①要问你一个人为什么爱这个东西,不爱那个东西,这爱不爱也有道理可讲的么?也罢,你既然问起,我就说点给你听罢。我说我不能爱她,我不可能爱她,我不必爱她。
我为什么不能爱她?那么我得原原委委的说起来了。我们是去年结婚的,我的老婆,我从没有看见过。我本就反对过的,都是我的母亲说她如何貌美,如何心地好,逼得我没有地方可以躲避。那时候一来我不知道她到底是一个什样子,二来我那时候实在太疏忽了,把我一生最大的一件事,让他们几个人游戏一般的决定了。弄得现在我的生命都几乎要破产了。不过这是过去了的事情,说也无益。我们结婚之后,我才知道我自己错了,现在还有人说她容貌生得美的,但是我们要知道“美”这个东西,纯是主观的对象。我且问你,野蛮人以为美的东西,我们怎么不以为美呢?并且我的老婆,要我说她美,才能是对于我有价值的美,人家说她美是没有用的。我起初还只是忍耐,到后来我真再也忍耐不住了。她那黄白色的脸,好像没有一点热血在那里流动的。还有她那鬼火一般的眼光!同她在一块,就好像被他们活埋在坟墓里的一样。我离开了她,我才能够深深的吸着新鲜空气,(深呼吸)我才觉得我复活起来了,我才觉得我的额头边,不住的有新鲜空气来来往往,在洗着我的灵魂,我才觉得我的双肩轻得许多了,我可以自由自在的呼吸这新鲜空气了。(伸双手哦,)我只感谢拿给我们新鲜空气的人,给我们生命的人!但是我一回家,那空气就好像带得有一种土气,我们可以想想那鬼火一般的眼光,在那种空气中振动的样子,是怎么一个样的,她的知识是不用说了,她还要说她的命不好,嫁给一个这么样的男人呢。这样我还能够爱她么?
我为什么不可爱她?我想我们中国什么都好,只有人坏,什么都善,只有人不善。应该是美的女人,尤其是看不得。她们的精神和肉体两方面,都堕落得不成样子。她们不仅不能增加我们的幸福,我们好像拖着她们在那里跑,拖着一个死尸在那里跑,一天臭似一天的,一天重似一天的。一言以蔽之,这世界被她们活活的弄得变成了一个坟墓了。据经济学上需要与供给的原则,我们如果还爱她们,再过见②十百年,她们不知道要成一个什么鬼样子了。所以我们为改造女性起见,断不可爱她。
我为什么又不必爱她呢?假使我们信这世界是苦的世界,我们的一生是为赎罪而来的,那么,我们在坟墓里活埋着过这一生,也没有话说。但是我现在虽然不说这世界是乐的世界,我总有享受我的生命的权利。我们的生命从那里来,我们无从知道。只是我不信我几时犯过什么罪来,应该在这世界受苦。我只愿把我这有限的生涯,切切实实的生活着去,一瞬间也不使他虚度了。我没有别的要求,我只愿从这每瞬间,吸着这瞬间所能给我的生命的甘露,浴着这瞬间所能给我的生命的微光。嗳!没意思的事。我在这里和你们说这些无用的话,这一瞬间我就没有享受着我的生命了,看看这一瞬间一声不作远远跑去了。(远望)再也不回来了。(回头)我只要享受我的生命。她对于我,不仅没有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甜美,她几乎把我的“生命的火”都吹息了!我们的结婚,已经没有什么意义,我们那么样的生活多过一天,就是多受痛苦一天,把生活的最后的意义都失吊③了,那么我为什么还要爱她?
至于为什么我不爱她就可以把她离婚,那么我先要总像对于他人犯罪一般,我们可以对自己犯罪,像对于他人有义务一般。我们对于自己有一种义务,对于自己的犯罪,才是最大的犯罪,对于自己的义务,才是最高的义务。这义务是怎么样的一种义务?这就是使我们的一切行动,合于自己的“生活的原则”的义务。我们若许不合这原则的行为,就是对于自己犯罪。我们的结婚生活不合我们“生活的原则”是不待说了。那么我要履行对于自己的义务,就非离婚另做我们新生活不可。这就是我的回答。
代 听你这样说来,你真是一个“自我狂”了。但是你总应该晓得我们现在的社会情形,你若把你的老婆离了婚,她一定是不能生活的了,那么就是你把她逼死了一个样,你虽不杀伯仁,伯仁实由你而死,你还能够诡辩么?
判 对呀!这才是要紧的地方。现在的青年喜欢高谈阔论,我问你,好好的一个人,你为什么可以把她逼死呢?
李 (冷笑)我不对你们说是,我们的结婚生活,好像是被他们活埋在一个坟墓里么?我不说过,她几乎把我的“生命的火”都吹灭了么?我不说过,我要享受我的生命么?总而言之,我不能再过那些死的生活。我要生,我不愿死。我只要我自己救得出来,人家死不死,我有没④那些时候去问。你们也知道现在的社会情形是这个样,那么这是社会不好,你们可以去问社会罢。我说给你们听,法律不能是这般袒护社会,来压迫个人的,个人的利益,才是社会的利益,你们把个人的利益蹂躏起来,这社会究竟有什么利益,就是你们这些人把社会恶用了!你们不过要利用这些东西,来满足你们那习惯性的野兽的愉快,像那些野蛮人杀死了一个人的时候的愉快!(冷笑)
判 (怒容)你不能在公堂,对你的原告肆行无忌的狂骂。你逼死了人,你总得答我的审问。
李 那么,你们都信她是死了么?我不是这般想,我信她现在复活了。从前倒是死了。我从前几乎也被她害死了,我自己救活了,她也就复活了。她在那里笑你们了。
判 (向原告的代理)他有点疯了。
代 李先生,你们的婚姻,是你们的父母,给你们订的,你不应该把她来破弃⑤,并且生米已经煮成熟饭,未成婚的时候就可说,结婚之后,怎么能够离婚呢?你当时若忍了下去,你虽吃点亏,岂不是道德的胜利?
李 我们的婚姻,是父母给我们定的,所以我们更可以离婚,成婚前与结婚后的分别,简直不通。只要我们的结婚,失了原来的意义,结婚的生活,生出些痛苦来,没有挽回的方法,那么随便什么时候,都可以离婚。不离婚倒是罪恶。你说什么忍和道德的胜利么!我们中国人的一个最不好的特性就是忍!国家那么危险也只教人忍,社会那么腐败也只教人忍,家庭那么乱七八糟也只教人忍。我们的家庭,有几个不比硫化水素还臭的么?这都是你们忍得好!我们以后的格言,是什么时候都不忍,你还说什么,道德么?现在的道德,是那些老先生,和那些强盗,拿来哄那些蠢东西的。那些蠢人家要压迫一些后生的时候,他就说:你们听我的话,就是你们道德的胜利。那些强盗抢了人家的东西的时候,他就说:你莫作声,那么你就得了道德的胜利。天下没有比这个还好的事了。我且问你所说的道德,是把什么做标准的?你有什么最高善来做标准么?还是几个人的良心么?我知道你们的道德,又是把现在的社会做标条⑥的了。请你和那些老先生们去高谈雄辩,我是断乎不信他的了,道德的胜利那种偶像,早就哄不到我的了。
判 你们不是说什么人道主义么?你做的了,怎么样了?
李 (冷笑)在什么烂报纸里面,又翻出这么样的一个名词来了?那是他们弄错了的,那是畜生道主义。因为他们把自己牺牲了,要去给人家做畜生。他们把这畜生道主义做一个偶像,还在那里以做他人的牺牲为荣了。他们不懂牺牲的真意,以为替人家做了奴隶就是牺牲,牺牲是对着比我们现在的生活高一等的生活前进的运动。从古以来的宗教家的牺牲,是因为他们在宗教这东西里面,发见了比他们的生活还高一层的生活,他们因为宗教,把他们的生命都不要了;也是他们的生活的改造与向上,这才是有意义的牺牲,才是真的牺牲。因为真的牺牲,正是自己生活的向上。真的人道主义,也不外乎生活的向上,若是把自己的生命牺可⑦了,自己的生活也没有向上,人家的生活,也没有改变,那才真是畜生道主义了。你以为我如果替我的老婆牺牲了,她的生活就会向上么?我的生活还有向上的希望么?不过一天比一天痛苦些罢了,我们那种坟墓里面的生活,我那时候就一天也过不下去,还说要我把自己牺牲,再过那么十年二十年,我每回想起来,都觉得肉麻得很。
总而言之,人类的婚姻,丝毫没有什么神圣的义务。那些教人贞节的话,比教人对于什么君主要尽忠的话还没有道理。那些朽儒在那里骗你们哩。我们现在的社会,还在一种启蒙时期,关于性的知识,浅薄的很。我们主张性的新道德,当然是不入他们的耳。不过承认蓄妾与私娼的这种社会,关于两性问题,不知道有什么资格来这里说话。我是不同这社会讲和的,这社会要如何处罚我,就由他处罚罢。
判 (和书记密谈)
(向李乐生)现在原告要求五千元的赔偿,你承认么?
李 这是为的什么?
判 你老婆出嫁与治丧的费用。
李 结婚的时候,我也用了一些钱的。我的老婆是离婚后死在她们家里,我可没有这种义务。
判 这是因为离了婚才自杀,你当然有义务。
李 她自己要自杀,你怪得谁?赔偿我是不承认的。
判 那么听我裁判:
李乐生休妻刘氏,致令自杀身亡,事关风化,判令流役新疆十年。
李 哈哈,那么我到⑧感谢你,我正想从这恶浊的社会,跑向那海一般阔的平原,吸那新鲜的空气,哦,我可爱的新疆!我要在你那神秘的平原中,寻出新生命的源泉来了。
(幕)
(原刊《家庭研究》1922年第2卷第1期)《家庭研究》第2 卷第1 期目录:
鸡与家族制度
易家钺:家长问题浅说
周长宪:家庭之组织及生命
熊榖似:我主张废除家祭
易家钺:婚姻之生物学的起源
君左:灵魂与躯壳
罗敦伟:古代男女之关系与圣书之女
罗敦伟:私有财产与男女之关系及其影响
成仿吾:《离婚》(剧本)
逸桐女士:北京女界
黄卓:婚制中的一个变态——掠夺婚
旧家庭写真
社员:随感录
记者:通讯
记者:社务室及编辑室
注释:
①“到”应为“倒”。
②“见”应为“几”。
③“吊”应为“掉”。
④“有没”应为“没有”。
⑤“破弃”应为“抛弃”。
⑥“标条”似应为“标准”。
⑦“牺可”应为“牺牲”。
⑧“到”应为“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