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调吟诵,兴发诗歌感动的力量

2020-01-09 16:29:59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实验学校何翠玲
天津教育 2020年24期
关键词:诗三百台阁名胜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实验学校 何翠玲

吟诵,是汉诗文的传统读法,是中华传统的读书法,是古代教育最基本的学习和教学方法。吟诵的关键是代代相传的读书规矩。我们把吟诵分成了两种类型,一种是传统吟诵,一种是普通话吟诵。

传统吟诵一是源自家传的吟诵,一辈一辈传下来的读书调;二是私塾先生教的,他和私塾教师并没有血缘关系,这一类也把它叫作传统吟诵。另一种是普通话吟诵,就是根据普通话的四声来进行的吟诵,叫普通话吟诵。行调吟诵就属于传统吟诵,是清末盛行在淄博及周边地区的一种读书方法,吟诵技巧与风格极富地方特色。

叶嘉莹先生说:“诗歌兴发感动的力量是从吟诵来的,传统的吟诵几乎已经失传了,我们不赶快抢救,就要灭绝了,如果我们不会吟诵,用理智来写诗,诗歌中兴发感动的力量难以找到,诗歌的生命会被减损。”

基于以上研究和认识,结合学校的资源,课题组把行调吟诵引进课堂,旨在让诗歌兴发感动的力量,让学生了解并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教师古代诗歌教学策略和方法注入活力。

一、行调吟诵让语文课更有“语文味”

诗与音乐在很长一段时间是联系在一起的,从《荷马史诗》到《罗兰之歌》,从《格萨尔王》到《诗经•蒹葭》。音乐与诗歌的联姻由来已久,《诗经》三百零五篇,每篇都可以合乐歌唱,所以古人称为“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我们把行调吟诵引入诗歌教学中,来实现诗歌乐教。

如在《赠汪伦》的教学中,教师借助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了解“踏歌”:“踏”字跟什么有关?引导孩子观其形。再巧用踏歌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人在干什么?引导孩子感其义。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教师点拨:在古代,踏歌是一种隆重的送别仪式。踏歌是古代民间的一种娱乐活动,人们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节奏,好朋友汪伦用这种隆重的仪式来送别李白。听教师来踏歌。教师用行调吟诵,让学生在课堂上既真正感知了“踏歌”,又接触了行调吟诵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让诗歌的原汁原味在学生的心里扎根,让语文课堂的语文味更浓。

二、行调吟诵彰显“台阁名胜记”的魅力

像《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这样的“台阁名胜记”,如果在《楼阁》中运用行调吟诵的方法,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楼阁这样的建筑形式,更能让学生感受到“台阁名胜记”给建筑带来的文学生命力。

《楼阁》是四年级地方课程第三单元的第四课。本单元的主题是“古城建筑”,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了解著名的古城和历代悠久的塔桥楼阁,体会古代人的智慧和创造才能。其中前四课分别是四种建筑形式:古城、塔、桥和楼阁,最后一课是探究课“我当小导游”。签于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学生通过查找、提取和分享楼阁的资料,了解楼阁悠久的历史,体会古代人的智慧和创造才能。课堂上,教师可利用“争当小导游”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江南四大名楼”,教师可以用设计“导游词”的方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文字、图片、课件、视频等不同形式分享四大名楼的资料,从而走近四大名楼。

在学生分享岳阳楼的资料时,教师可以适当点拨和引导:达官显贵文人墨客登楼一游,或会四方之客,或唱应和之曲,放悲声,抒情怀,低吟浅唱,壮怀激烈,乘兴而来,尽兴而去。他们留下的诗文和故事也使名楼增添了一些浓浓的文学色彩。教师播放行调吟诵《岳阳楼记》。在吟诵中,让学生体会范仲淹屡次被贬途中的悲凉,远谪遐荒时的痛楚,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满目萧然、感极而悲。或许词人也想起自己多次被重新起用时的志得意满:把酒临风、宠辱偕忘、其喜洋洋者也。面对浩荡的湖水,一个士大夫发出了震聋发聩的声音,这声音传到了烟波浩渺的洞庭湖畔,响彻在这碧水蓝天之际: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也?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用行调吟诵吟诵台阁名胜记《岳阳楼记》,学生放飞想象,建筑与文学的融合,让学生感受的不仅仅是建筑形式,还有台阁名胜记浓浓的文学色彩。虽然范仲淹一生从未去过岳阳楼,但不得不承认这则台阁名胜记《岳阳楼记》让很多人识得岳阳楼的芳名,教师适时的行调吟诵,又让学生体验到台阁名胜记的魅力。

三、行调吟诵为校本课程增新颜

行调吟诵是一种有声的艺术,在吟诵诗歌的时候也是非常有特色的,可以给师生学习古诗文经典带来激情和活力。为此,我们把校本课程开发为校本课程。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尝试体会读法不同,理解就会不同,读法表达着自己的理解。例如:“我想喝水”四个字,引导学生尝试:如果读法不同,它能表达多少种涵义,第一种“我想喝水”不是他,是“我想喝水”;第二种,“我想喝水”,我只是想想,但是没有水;第三种,“我想喝水”,你怎么把吃的给我拿来了。那这四个字除了三种字面意思之外,还有别的意思吗?当然还有,隔壁邻居邀请几个朋友和你去钓鱼,你心里实在是不想去,又不好意思回绝他,那你就说:你们先去,我想喝水。你们家的小朋友哭闹着跑过来,“妈妈,我想喝水”,你把她抱起来给她水,她也不喝,她是真想喝水吗?不是,他是想让你抱抱她。那这样说来,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读法,“我想喝水”这四个字有无数种涵义和理解方法。也就是说,涵义表达与读法有关。在这种尝试中让学生体会理解与表达的关系。

行调吟诵之所以能成为一种吟诵调,那它肯定对调有一定的限制,比如,教师以《惠崇春江晚景》教学生行调在吟诵七言仄起绝句的时候是如何吟诵的,学生只要学会了一首七言仄起绝句的行调吟诵,就可以用这个吟诵调套用所有的七言仄起的古诗,比如曾几的《三衢道中》: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莺四五声。仍然是刚才的那个调,这也是传统吟诵读古诗最方便的地方。学生在吟诵时,有时还会自发地伴以简单的动作,或摇头晃脑,或背手而吟……偶或,教师抚弄古琴,学生着上青衿,琴声悠扬,童声婉转,饱享盛宴。

四、结语

在中国古代,一首诗、一篇文章,在全国有成千上万个吟诵调,地地不同,人人不同,吟诵调的丰富程度,可以超过我们的民歌,但现在,民歌我们还唱一些,吟诵,我们中国人的读书方法,却仍然濒临灭绝的状态,2009 年到现在,吟诵在随着传统文化慢慢地复兴,这也是我们每一个学吟诵的人希望看到的景象。

猜你喜欢
诗三百台阁名胜
中国现代考古百年之始与开拓名胜先导的生态文明考古学
广州文博(2023年0期)2023-12-21 07:21:12
主位
年 味
美丽的鹿台阁
明清修建三台阁研究
下期主题 和莫奈一起画名胜风景
浅谈《诗三百》的“采诗说”
北方文学(2018年14期)2018-07-13 09:02:18
韩愈《元和圣德诗》规模《诗三百》辨
楠溪江畔多名胜,山居最好是林坑
童年的扛台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