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一磨,赏析课文更有“味”

2020-01-09 19:28江苏省滨海县实验小学王胜梅
天津教育 2020年9期
关键词:文眼体味语篇

■江苏省滨海县实验小学 王胜梅

课文解读是学生对话语篇的过程,是一种咬文嚼字的升华。无论怎样的解读课文,都会出现“一千个读者读哈莫雷特,就有一千个样”,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必然结果。为此,很多教师都希望学生能在融入语篇解读中聆听作者的心声,希望学生能在彼此合作探究中获得灵感,希望学生在自我探知中通晓“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真谛。其实,学生对文字的赏析,需要带着新鲜和好奇主动研读文字,在反复咬文与认真嚼字中多深入切磋,定能使文字绽放出应有的生机活力。这种磨也能使学生在主动赏析课文中品尝到文本中酸甜苦辣,在尽情享受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一、磨叨文眼:聆听“心声”

文章的题目好似人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更是最值得琢磨的短语。文章的题目看上去寥寥数语,虽简单但不简约,里面蕴含的道理和情感更是值得好好品味一番。教师多建议学生从研读文章的题目入手,多带着虔诚拜读,多带着好奇品读,定会发现更多不一样。学生磨叨文眼,能在主动与作者对话的基础上获得更多思维灵感。这种灵感必然会使学生文思如泉涌。

学生磨叨文眼,能走出依赖教师讲解和教参解读的被动学习境地,唤醒自身的探知意识。这种磨叨文眼的方式,能给学生足够自我品读识记,如,在《走月亮》教学中,可采取此法。很显然,但从题目上看,我们知道是月亮走,没有听说过“走月亮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原来“走月亮是中国南方带有地方特色的风俗,指在月光下散步的情景”,说白了就是在月光下散步。这是普通的家庭生活,不仅是休闲生活的再现,也是浪漫的写真,不过,本文所写的“走月亮”又会有哪些特征呢?这就需要学生带着好奇主动研读,“阿妈喜欢牵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走啊走,啊,我和阿妈走月亮!”原来是一段有关亲情的描述!这就需要学生带着探究的阅读期待主动融入语篇,围绕“我和妈妈走月亮的所见、所闻、所感”进行深入探知,从“多美的夜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中体味作者对那段美好时光的留念和向往。这样也就读出了作者的表达心思,也就能真正融入作者的内心深处体味到其中的浓浓思乡情怀。文章的题目是文章最为简洁的概述,也是值得学生好好揣摩的地方。教师要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研读,多鼓励他们在主动融入语句中找出与文眼相关的词汇,多建议他们在反复研读中思考文章题目,定会有不一样的发现。教师可建议学生结合文章题目,以多元化、开放化思维方式主动引导学生交流,帮助他们在深入体味中获得好感。

二、磨究疑惑:敢言“异议”

语文课堂是问题的集散地,也是学生探究问题的乐园。学生在课文解读中发现的疑惑,是他们对话语篇中发现,需要好好磨究。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课文的时候,多从语篇的表达疑惑中深入引导,多鼓励他们在相互切磋和主动交流中提出相关意见,让他们在敢于提出疑问的基础上获得深刻印象。

学生研究疑惑,是真正深度阅读课文的开始,是深度理解语文的必然需要。教师在学生研究疑惑的时候,多创设和谐交流氛围,如,在《麻雀》阅读指导中,可运用此法。教师可要求学生在整体研读的基础上,结合各自的发现主动找出相应的疑问。很多同学围绕自己的发现,纷纷以笔记圈划的方式找出其中的内容,如猎狗为何要慢慢地走近小麻雀?老麻雀为何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这样的问题,不仅说明了学生认真阅读,能在主动融入语篇表达的情境中主动提出自己的设想,能在关注语篇中获得深度感思。对此,教师可建议学生运用同桌交流、小组探讨、组间争辩的方式,从小麻雀的弱小,老麻雀的母爱、猎狗的凶暴中感受到当时的危急关头,体味到老麻雀“亲子”“母爱”。

教师可多引导学生多融入相应的话题中深入研读,鼓励他们在主动探知的基础上多提出自己的意见。教师要多给学生合作探知的机会,多鼓励他们在相互切磋和主动交流中大胆提出意见,让他们在各抒己见中归纳总结,获得深层感知体验。

三、磨勘细处:嚼出“劲道”

越是细微处,越有嚼头。课文中的细节往往也是作者独运匠心的地方,需要好好琢磨和研讨一番。教师在指导学生磨勘细微处的时候,不妨多给他们相应的自我品读和深入探知的机会,多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多反复揣摩其中的内涵意蕴。教师可建议学生运用即兴演讲、笔记注释、讨论交流等方式表达自己磨勘细微之处所得,让他们在反复互动交流中获得深层认知体验。

教师以细节的研磨为切入点,帮助学生在主动探究解读中获得深度感知,如,在《少年闰土》的开头描述中,可通过磨勘细节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交流。教师可建议学生以朗读的方式,围绕“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内容,建议学生思考:作者描述了那些景物?这些景物的特征有哪些?作者描写了少年特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作者在语言表达上有哪些特征?很显然,作者运用从远到近的表现手法,写出了天空、圆月、沙地、西瓜、少年和猹等景物,作者运用了鲜艳的颜色:深蓝、金黄、碧绿;在描写少年的时候,作者运用了肖像、动作等表现手法,展现了少年与猹的较量,整个语言运用短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是有嚼劲。教师在指导学生磨勘细微处的时候,应紧扣语言文本的表达内容,多鼓励他们反复朗读,引导他们找出自己感兴趣的词汇。教师多建议学生从词汇的本意出发,深入体味其中的深层内涵,鼓励他们在认真切磋中多提出自己的设想,让他们在畅所欲言中提高敏锐语感感知力。

四、磨琢情境:披文“入理”

一切景语皆情语。任何文章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组合,更是隐藏在语言文字背后的思乡情感融合,需要学生好好琢磨和反复论证。学生融入语篇情境主动琢磨,能在披文入理的过程中获得丰富感知,形成深厚印象。教师多鼓励学生融入语境深入体味文本内容,利于学生在真正参与交流、沟通中获得深厚认知,在主动揣摩文本意境中产生顿悟和灵感。学生琢磨情境的过程,也是他们研读语篇产生言意共生的过程,如,在《小英雄雨来》的阅读引导中,可运用琢磨情境的方式来体味语篇表达内涵。教师可建议学生从文章表现的情境出发,从芦花村的“芦花开的时候……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体味到一种浪漫和谐之感。学生也可从“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体味到,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就在我们身边。学生也可从“军官的眼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鬼子又向他胸脯上打了一拳。雨来打个趔趄,后退几步,后脑勺正碰在柜板上……”中体味到雨来受到的折磨,可谓是深有同感,等等。

教师多引导学生在研读中多关注情境描述,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中多深入探究,鼓励他们以身临其境的体验方式去体味其中的情感。教师多建议学生根据语篇描述,以换位思考的方式来主动融入语境,从作者表达意图、人物角色内心情感和自己的认知感触主动说出相应的理解思维方法,帮助他们在真正走进语篇,不断丰富认知思维与情感。

五、结语

总而言之,从解读课文的角度出发,多给学生磨一磨的机会,让他们在咬文嚼字中体味语言的味道与劲道,定会有不一样的惊喜发现。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要给学生自我酝酿的机会,引导学生在探寻蛛丝马迹中发现精彩,以激活自身的思维灵感。这种多元化磨法,能让学生在喝上心灵鸡汤的同时获得共鸣和通感,让课文的每一个字都跳动着优美舞姿,在欣赏中获得不一样的顿悟。

猜你喜欢
文眼体味语篇
你身上的体味怎么来的
康体养生,体味别样的健康生活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乡村小学中段阅读教学中“文眼”统领作用发挥探究
抓住文眼,让文本解读更有效
解答“文眼”鉴赏类试题“六看”“三步”法
行摄『太行八陉』体味岁月沧桑
体味细节
紧扣文眼有效实施探究学习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